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武人什麼意思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咱也不知道楚南公是如何說出這句話的,但他確實精準地預言了秦朝末年,將整個大秦帝國推向分崩離析的中堅力量——項梁、項羽軍。

叔父項梁死後,項羽扛起了反秦楚軍的大旗。在我們後世的傳評中,項羽勇猛無敵,“力拔山兮氣蓋世”,但卻有勇無謀,氣走范增,最後兵敗垓下,自刎身亡。“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 馮紹峰飾演的項羽,霸氣側漏

項羽一生豪勇,他真正的成名之戰,則是鉅鹿之戰,而鉅鹿之戰中最有名的,就是項羽“破釜沉舟”以激勵士氣的行為,在後世的很多分析中,項羽的破釜沉舟跟韓信的背水一戰頗有相似之處,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佳案例,兩者都是靠打雞血創造奇蹟,從而扭轉整個戰局。

在海佑講史之前的文章《背水一戰再覆盤:韓信能贏,真的是靠置之死地而後生嗎?》中已經分析過,韓信能贏,絕對不是靠著打雞血激勵士氣的行為,而是靠著嚴謹的行軍佈陣、一環扣一環的計謀,這場戰贏得沒有半分僥倖。

同樣,項羽能夠贏得鉅鹿之戰,以五萬人的兵力,打敗章邯與王離三十多萬秦軍,也不僅僅是靠破釜沉舟而贏的,現在我們來複盤這場戰爭,看項羽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大環境。

自陳勝吳廣起義以後,起義的大火,燒遍了秦朝原野。六國舊貴族紛紛起兵自立,各地豪強也揭竿而起。而這個時候秦國大軍都遠征在外,一個在北邊打匈奴,一個在南邊打土著。烽火軍情萬分緊急,把他們調回來估計黃花菜都涼了,李斯胡亥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在這個時候秦國的後勤部長章邯站出來了,他給當時急得出汗的老領導李斯指了一條明路——驪山,在驪山給皇陵收尾搬磚的十多萬囚徒。章邯的主意就是,把這些囚徒都赦免了,武裝起來,出關平叛去。

思來想去,如今也只有這個辦法了,於是胡亥就下詔赦免了這些囚徒,章邯就帶著這十多萬人出關幹仗了。

這十多萬人的組成,有必要說一說,裡面有6萬人左右的正規軍,其中精銳就是保衛咸陽的五萬中尉軍。另外的人雖說是囚徒,但都是關中的老秦人,在戰國末期,秦國與列國間的戰爭打了上百年,而秦人打仗,那是一個出了名的悍不畏死,砍下一個敵軍腦袋就別在褲腰帶上砍下一個,這些腦袋都代表著爵位、軍功與金銀啊!如狼似虎的秦軍,讓列國看著都有點膽寒。常年對外征戰,秦國可以說全民皆兵,男丁拿起一把刀就可以上戰場的那種,尚武的精神早就滲透進了秦人的血液裡。

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 歷時千年的兵馬俑,依然能見雄赳赳的

所以這些囚徒臨時組成的隊伍,也是很有戰鬥力的。

東出函谷關的章邯軍,一路可以說是摧枯拉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蕩平了陳勝吳廣起義軍勢力,同時開始對各個復辟的六國軍隊下手,項梁擁立的楚國首當其衝,誰叫你聲勢最大呢。

一路勢如破竹的項梁沒怎麼把章邯當回事兒,所以很不幸的,他被章邯拿來祭了三軍。打敗項梁以後,章邯認為南方的楚國不足為慮了,於是北上準備打擊復辟的趙國勢力。

此時經過一系列勝仗,章邯手中已經聚集了三十餘萬人的大軍,三十餘萬,放在地上就是漫山遍野烏泱泱一大片。章邯大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軍很快就守城不住。張耳、陳餘護著趙王歇退守鉅鹿。(《史記·項羽本紀》:“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著名的鉅鹿之戰,終於拉開帷幕了。

退守鉅鹿的趙國軍隊,對圍攻的章邯軍,展開了非常頑強的抵抗,同時趙國派出使團向諸國求援。

各國的援軍很快就到了,但是他們到了鉅鹿不遠處統一都停了下來。對,停了下來,不走了。這目的就很明顯了,擺明了都是準備做吃瓜群眾,看著秦趙血戰自己收漁翁之利啊,打得一手好算盤!

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 戰局示意圖

楚懷王也派出了援軍,援軍主領導,懷王任命的是宋義,而副手是項羽。這個宋義就是在之前項梁對陣章邯時,勸諫項梁要提防章邯夜襲的那位,項梁不聽,沒想到真讓章邯趁著月黑風高夜給一鍋端了。

宋義也像其他諸國一樣,行軍到距離鉅鹿500裡的地方,大營駐紮不走了,打的一樣的算盤。項羽可是一直摩拳擦掌想要打敗章邯給叔父報仇的,於是進帳勸宋義出兵。沒想到宋義給了他一個下馬威,非但不出兵,還發了個軍令:“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管你勇猛無敵如狼似虎,不聽軍令的,一律處斬!這可就是啪啪打項羽臉啊,明眼人都能聽得出來這軍令是發給誰的。如此這般,火爆如項羽,就不跟他嗶嗶了,直接把宋義剁了(《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項羽提著宋義的頭顱,在三軍面前說:“宋義與齊國密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掉他。”(《史記·項羽本紀》:“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項羽絕非莽撞之輩,殺了宋義,他知道找個“靠譜”的理由通告三軍,顯示自己殺宋義的法理正確性。給宋義安插罪名時,為什麼是“宋義與齊謀反楚”呢?因為這個宋義手上有兵權之後,馬上各種操作,把自己兒子送到齊國去求官了,如此一來,這種罪名,面上也說得通。

而楚懷王沒辦法,也就只能把統帥之位讓給項羽了。

宋義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楚懷王是項羽叔父項梁立的,這隻軍隊也可說是他爺倆拉扯大的,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老大,你可得搞清楚。

在這裡,要說一個題外話,為什麼秦國戰鬥力如此強悍能滅六國呢?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國率先實行“郡縣制”,這個制度我們現在還在用,相比其他還是分封制的六國,有很大的制度優勢。

郡縣制治理下的秦國,整個國家的能動性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揮。古代打仗,很重要的就是後勤補給,說得再絕對一點,古代打仗,打的就是一個後勤補給,這個道理在後面項羽戰勝王離一戰上也顯示了出來。

秦國的各地郡守,牢牢把握住基層農戶,糧食被透過各個河流渠道還有秦國修築的秦直道被源源不斷地送到秦國戰場前線,秦軍強大的戰鬥力才有保障。

鉅鹿久攻不下,章邯就做起了自己後勤部長的老本行,命大將王離率20萬大軍正面進攻,這個王離就是名將王翦的孫子,章邯則在徒駭河與鉅鹿之間修築了一條運糧甬道,給王離大軍提供糧草。

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在甬道周圍,章邯派下了重兵把守,而拿到兵權的項羽,沒有選擇這時候與章邯正面硬剛,是不是感覺跟歷史上的項羽不太像?按照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性格,這時候應該帶上部隊跟章邯互砍了呀,可是他沒有,他繞開了章邯防務嚴密之處,取道平原津北上渡河,這裡面滿滿的都是計謀。

到河邊上以後,項羽命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先頭部隊過河,這兩萬士兵是去做什麼的呢?是去破壞秦軍運糧甬道的,而英布很快取得了戰果,秦軍甬道被斷,項羽收到訊息後,馬上率剩下的三萬人過河,支援英布。

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糧道被斷,章邯肯定馬上過來救火,所以項羽必須火速趕去支援英布,在甬道這裡,項羽跟章邯來了場硬碰硬的較量,五萬楚軍,生生擊潰了十多萬章邯的救火部隊,一擊不中,章邯退兵了,準備跟項羽打持久戰,就像打項梁那樣,一擊不中、退兵,然後驕兵,然後突襲收人頭。

糧草補給,向來是行軍命脈,這邊運糧甬道一戰,章邯收復失利,那邊王離就有點慌了。而楚軍取得階段性勝利,正是士氣高漲之時。

在這個時候,項羽的成語故事來了——破釜沉舟,鍋砸了、船砸了,就帶三日口糧,一鼓作氣,大家衝鴨!

這個乘勝追擊讓章邯和王離都感到措手不及,剛剛大戰完的五萬楚軍,視死如歸渡過了漳河,直奔鉅鹿而來。

正面硬剛,西楚霸王!

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項羽帶隊九進九出,王離部被衝得稀散,五萬楚軍擊潰了十多萬大秦帝國長城軍精銳。鉅鹿北邊的諸國吃瓜援軍,直接看呆了,不過他們很快反應了過來,迅速投入戰場,群毆秦軍!

王離被擒,副將蘇角被殺,涉間自焚而死,秦軍兵敗如山倒。

此戰,項羽一戰封神,破釜沉舟,名揚千古,西楚霸王,恐怖如斯。

如今我們再設身處地體會此戰,就知道,項羽能以少勝多,絕不是靠著一介匹夫之勇,而是處處透露著快準狠的計謀。

首先,就是北上避開章邯鋒芒。

項羽拿到兵權以後,為什麼沒有正面進攻,破壞秦軍甬道,而選擇繞一圈北上進攻呢?

我們知道,當時章邯部駐紮在甬道的西南邊,為什麼是駐紮在西南邊呢?因為趙國的求救中,齊國明確表示不出兵,齊國就在甬道的東北方向,這個甬道很長,章邯自然不會太過分散兵力防守,而是會重點防守,齊國不出兵,那麼東北方的威脅就要小很多,所以章邯就重點防守西南方了。項羽很清晰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北上,找準甬道防務空虛的地方進攻斷糧。

第二,破釜沉舟聚士氣。

楚國五萬兵,都是項羽叔父項梁與項羽起事後,一步步壯大過程中加入的,項氏嫡系部隊並沒有多少,成分比較複雜。

項羽為什麼要破釜沉舟呢?還真不是像戰前喝摔碗酒一樣表決心,而是為了聚攏人心。成分複雜,大家想法自然也多,有人想戰,有人想跑,有人想划水摸蝦。砸鍋沉船,得了,大家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那就幹吧,之後的楚軍,勇猛異常。

第三,趁勝追擊一鼓作氣

章邯收復糧道失利,馬上就退兵了,為什麼會退兵呢?就是篤定項羽不會馬上進攻鉅鹿。而項羽呢,給了章邯一個大大的驚喜,馬不停蹄就奔鉅鹿而去,打了秦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裡面,有勇猛的成分,但更多是對時機的把握。

你都退兵了我不趁這個機會幹上一票,難道等著你修整好了兩處出擊夾擊我嗎?

破釜沉舟再覆盤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一介武夫嗎!

▲ 如果項羽不走,必然會受到王離、章邯

我們可以看到,項羽很聰明,無論是對時機的把握,還是對戰場的謀劃,都是一流的水平,堪稱有勇有謀、智勇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