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蘇東坡再曠達,他也怕老,不信你讀讀這首詞,蘇東坡慫了

提挈仙郎遇主翁什麼意思

任蘇東坡再曠達,他也怕老,不信你讀讀這首詞,蘇東坡慫了

蘇軾59歲被貶惠州,這首詞是他在惠州的第三年寫的,那時候蘇軾已經61歲,離去世還有5年,他和友人一起賞惠州暮春景色,年過花甲,看眼前暮春景色,心中卻總有一些仕途哀愁在裡面。60載風雨,二十載風雨漂泊,人生起起落落,即使再曠達,也有累的時候啊。

此時的蘇東坡,浪漫情懷漸少,多的更是人世的滄桑,而這種變化,從他的兩首《臨江仙》不難看出。

任蘇東坡再曠達,他也怕老,不信你讀讀這首詞,蘇東坡慫了

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

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

不知人世苦厭求。東皇不拘束,肯為使君留。

—《臨江仙》

這首詞作於熙寧九年丙辰(1076)四月,蘇軾在密州時。詞序中提到的成伯,即趙伯成,與蘇軾相知,公謹不詳。

全詞為惜春之作。上闕寫春天過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尋春,也不可能了。縱然還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悵也無法免去。雨打榆莢零落,柳絮染塵成球,被風吹得到處翻滾。

下闕用了東方朔倚窗偷看西王母會武帝的典故。閬苑先生,即東方朔。《漢武內傳》:“南窗下有人窺看,帝驚問何人,王母曰:是汝侍郎東方朔,我鄰家小兒,性滑稽,曾三來偷桃。”東皇,春為東皇。蘇軾用這一樣的有趣的神話典故表達了自己內心對浪漫、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任蘇東坡再曠達,他也怕老,不信你讀讀這首詞,蘇東坡慫了

十八年後,即紹聖元年,蘇軾被貶惠州,住合江樓。一日,惠州太守詹範攜酒獨往合江樓,與蘇軾相就唱和。蘇軾有感於仕途之變,觸景生情,於是將之前的那首《臨江仙》的下闕進行了改動。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

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

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

佳人斜倚合江樓,水光都眼淨,山色總眉愁。

—《臨江仙·惠州改前韻》

任蘇東坡再曠達,他也怕老,不信你讀讀這首詞,蘇東坡慫了

1094年,也就是蘇公59歲那年被四十年的老朋友章惇所害,在定州上任途中又連線三道謫命,惠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六品官、兩學士及相應俸祿一律取消,降為罪臣。

當時的惠州與中原比起來在各方面都是比較落後的(當然比儋州吃老鼠蝙蝠蜈蚣的環境要好很多),算得上是瘴癘之地,魑魅為鄰。

59歲的老人帶著朝雲、蘇邁,翻山越嶺,這期間心酸滋味,一言難盡。這時候的蘇公面臨著很多的人生窘境,一方面自己年邁有病,之前不善持家手頭也無結餘窮困潦倒,另一方面遠離中原親朋分離,加上朝雲不久之後染病離世,讓蘇公在情感十分孤苦,最後是還要提防對手的再次打擊。所以蘇公在惠州的生活是相當窘迫的。

任蘇東坡再曠達,他也怕老,不信你讀讀這首詞,蘇東坡慫了

這闕《臨江仙》蘇公作於1096年暮春,是貶謫到惠州大概兩年整的時候在貶所宴飲州守詹範時,有感於仕途的起落,作下了這首詞。61歲了,花甲之年的老人,想起自己入仕多年來的三起三落,再望向這暮春之景緻,怎能不心傷而撫杯感懷。可是世事弄人,誰又能想到,接下來還有更加荒遠的儋州在等著他,從一個深淵,跌入了另一個深淵。

任蘇東坡再曠達,他也怕老,不信你讀讀這首詞,蘇東坡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