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堅定地去做一件事?

怎樣下定決心做一件事

文 / 陳幸仔

YouCore運營

前言

我剛畢業那會,身邊同學都忙著找工作、考研、考公或者創業,但卻有一個同學忙著糾結。

糾結啥呢?他在猶豫是創業還是上班好。

糾結不打緊,但他一糾結,就是糾結了幾個月。

從剛畢業積極地找專案,到否掉一個又一個專案,再到乾脆宅在家一會聽聽這個創業課,一會聽聽那個財務課、管理課,他整個人都頹廢胖了幾斤,還是不確定創業做什麼專案。

終於,他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決定先去上班。

可上班沒幾個月後,他又生龍活虎地跟我說:“我還是想創業,覺得現在上班沒前途,你看我高中畢業就創業的同學,現在十幾人的小公司年收入就上千萬了。”

我見他創業意願強烈,就問:“既然這麼想創業,那為什麼不試試呢?”

這可打開了他的話匣子,他一拍大腿,憤憤地說:“你說,我一沒資源,二沒背景,拿什麼和那些大資本競爭呀?”

直到現在過去了幾年,我同學還在猶豫創業還是上班好,在這樣的糾結中,他總是患得患失,導致既做不到孤注一擲創業,也不能沉下心來發展工作。

其實不管選擇創業還是上班,我相信如果他能堅定地去做,現在肯定也做出一番事業了,再不濟經歷創業失敗後也能好好專注工作,但他在患得患失中耗盡了時間和精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猶豫不決,堅定地做一件事會這麼難呢?其實關鍵在於下面這兩點:

1、

害怕選錯

2、

難以堅持

01

害怕選錯

不能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不敢all-in的一大原因在於,我們害怕選錯,不確定投入過多的資源能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害怕選錯呢?有兩個原因:

1、

不確定性高,害怕失敗

任何一件事在未做之前,不確定性都是很高的,甚至在即將完成之前,都仍有失敗的可能,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即是如此。

因此,出於躲避風險的本能,我們的身體自然而然會產生恐懼情緒。

2、

選擇後,你會更聚焦已有選擇的缺點

根據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人們一旦做出一種決定,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已選選項的不好方面,以及放棄選項的好的方面。

這是我們為什麼這麼容易動搖的根本原因,特別是當你看到一些人選擇你放棄的選項做得風生水起時,你就更會懷疑自己的決定了:我是不是選錯了?會不會另一個更好?

比如開頭我同學那個例子,其實打工或者創業各有優缺點。

但在選擇打工後,我同學反而把目光聚焦在打工的缺點上“不自由,沒法發揮特長”,幻想選擇創業的優點“賺的都是自己的,想休息就休息”,卻忽視了大學生創業的極大風險(成功率低於2%)。

以上兩個原因導致我們總是害怕選錯、搖擺不定,以至於在選擇和行動上不得不面臨兩個障礙:

1)

過度恐懼導致不敢行動。

2)

行動了,但因為沒有盡力,你不確定是這件事的問題,還是問題在於你沒貫徹落實。

如何才能堅定地去做一件事?

因此,我們要從以下兩個方法入手,去改變這種害怕選錯的心理。

1、

積極逃避失敗

面對失敗,逃避是本能。

不過逃避也有兩種逃避,一種是消極逃避,一種是積極逃避。

消極逃避是為了避免可能的失敗,乾脆直接放棄不幹了,或者停留在空想的糾結,遲遲不動手。

積極逃避則是勇敢面對,為了減小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加投入去做,識別出風險以及準備風險應對措施。

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更看重結果,以一時成敗論英雄;後者則更看重過程,把失敗當成人生歷程的一部分。

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失敗,更看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由消極逃避轉變為積極逃避,把害怕失敗導致的動搖、不堅定,轉變為因為害怕失敗,反而更投入去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比如同樣是想創業,如果前面那個同學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還是想創業,即使虧光了也沒所謂,即使創業失敗後找不到好工作也無所謂,我就是想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這塊料,省得以後後悔。

哪裡還會有什麼糾結呀,他肯定早就義無反顧地去做了。因為他自身已經有了承擔損失的覺悟,甚至失敗後的心理建設都做好了。

2、

小步快跑

一件事不確定性高、失敗風險大,除了改變認知,我們還有一個解決方法:小步快跑,即開始時做最小投入,去快速驗證事情的可行性。

比如公司在研發產品時,最初的版本都不會追求盡善盡美,而是先把成品做出來去接受市場檢驗,確定可行再加大投入。

不過要注意的是,小步快跑不是說你可以交出一個漏洞百出的東西,而是基於風險和成本考慮,先保證整體上不出問題,關於細節最佳化稍後再處理。

02 難以堅持

除了害怕選錯,導致我們不能堅定地做一件事的另一關鍵,是難以堅持。

堅持難在兩點:

1、

不能堅持才是本能

2、

你的能力不能勝任

1、

不能堅持才是本能

相較其它動物,人雖然是一種有理智的高階動物,但大多數時候其實還是非理性的。

因此,即使我們明知道堅持做一件事是符合長期利益的行為,也會因為非理性的本能而衝動行事,做出一些短視的行為。

這就導致我們容易因為自身狀態的起伏而動搖決心。

比如,前一天晚上沒睡好,導致第二天的工作狀態過於低迷,會讓你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比如,隨時可能爆發的惰性,取得一個小階段的成功後,你會不自禁地滿足自得,心安理得地說服自己停下來休息。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憑藉一時的衝動和激情去做事的原因,一時衝動可能開始時聲勢宏大,但結局註定是草草收場。

2、

你的能力不能勝任

很多時候,要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往往意味著,做成這件事難度是很高的,它可能會遠超你當前的能力。

因此,在堅持的過程中,你不可避免地會經歷挫折和失敗,數量可能還不少,但你又不能不去做,這就很容易滋生絕望情緒,讓你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工作以來,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失敗和挫折感雖然可能會讓一個人成長,甚至發生蛻變,但更多時候,它只可能是壓垮一個人,令他一蹶不振。

如何才能堅定地去做一件事?

所以要想讓堅持更加容易,核心還是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只有多多體會我能行的經歷,我們才會發自內心地想去做一件事,並且長時間堅持下去。

具體怎麼做呢?兩個步驟:

▼ 步驟一:簡單入門

做一件事任何時候都是難的,選擇難,堅持難,做成難,但更難的應該是開始。

開始難在未知,因為一無所知,所以抗拒接觸。

比如,如果你從沒去過美國,去到那裡突然見到一隻凶神惡煞的美國惡霸犬,你肯定就嚇得遠遠跑開了。

但如果你稍微瞭解一下,發現它性情溫順、脾氣非常好,自然就不會害怕了。

事情是越做越容易,越來越得心應手的。

只要你開始做,對你來說,這件事就從未知轉變為部分已知,由高度不確定,轉變為部分已確定。

因此,開始時要明晰這階段的關鍵在於克服未知的恐懼,對自己不宜有過高要求,要由簡入手。

當你開始後,會有各種困難誘惑你放棄,但也會有各種理由說服你堅持下去,比如你投入的時間和沉沒成本。

《小王子》裡那朵玫瑰之所以獨一無二,就是因為她是小王子花了長時間去澆灌和細心呵護的。

▼ 步驟二:多做分解

不能勝任一件事,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方向:一是提高自身能力,二是降低事情的難度。

由於提高自身能力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在做事的過程中慢慢提升,因此,我們更推薦第二個能短時間就見效的方向,即降低事情的難度。

怎麼降低難度呢?最好的方法是多做分解。

根據自身的能力,以及能接受的難度,把事情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

比如,我是個急性子,那我分解出來的任務持續時間就不宜過久,最好不超過30分鐘。

不過即便如此,要確保分解後每一階段的任務都按照原定預期完成工作,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比如,我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會把任務分解成“確定主題,構建寫作框架,粗略寫初稿,精修二稿”,難度已經降得很低了,但我以前還是忍不住會拖延。

因此,在分解任務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1)

分解後的任務,要落實到實際操作上,這樣可以降低行動阻力。

比如,在確定主題的時候,我會先做好一份自檢清單,這樣思考和判斷一個主題合不合適,我只需要根據清單裡面的自檢項去一個個檢查就好。

2)

最好有人監督,不要自己既做足球員,又做裁判員。

3)

任務要有截止期限。

比如,前幾天我跑步時,沒怎麼適應就提速到了自己不習慣的10km/h,一下子就受不了了,才跑沒幾分鐘就想放棄,可是想到公司運動打卡只需要堅持30分鐘,痛苦畢竟是短暫的,咬咬牙也就撐下來了。

如果沒有截止期限,我想我在開始受不了10km/h的時候,我就已經放棄了。

03 總結

我們都很明白,只有堅定地去做一件事,投入100%的專注和精力,才有可能成事。

但由於事情的不確定性高,以及選擇後容易聚焦已有選擇的缺點,導致我們總是害怕選錯,忍不住去想:萬一另一個更好呢?

再加上不能堅持的本能和對事情的不能勝任,讓我們難以堅持。

要怎麼解決這兩大關鍵難題呢?

1、

害怕選錯:

改變一個認知“積極逃避失敗”,應用一個方法“小步快跑”

2、

難以堅持:

做事要由簡入手和多做分解。當你入門,完成一個個分解出來的任務後,自我效能感自然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