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以“蛛”護“株”探索防治害蟲新模式

日前,筆者走進吉州區樟山鎮清湖村青科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綠油油的禾苗鋪滿田野,只見井岡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蜘蛛研究團隊正在將蜘蛛透過人工投向30畝的試驗田。

井岡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肖永紅告訴筆者,傳統水稻種植中化學農藥的過多使用,導致害蟲出現抗藥性,並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漸重視,今年,井岡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蜘蛛研究團隊與青科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積極合作,探索水稻害蟲防治新模式,致力於進一步減少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的化學農藥用量,從而提升稻米質量、保護生態環境。

“我們這種防治模式就是透過廣譜性天敵蜘蛛捕食害蟲的方式,對水稻中的稻苞蟲、螟蟲、飛蝨等害蟲進行捕食,起到維護稻田生態系統的作用。”肖永紅說,“在水稻長勢茂盛的情況下,害蟲的發生量也會成倍增長,我們投放的這批蜘蛛大概在兩個星期之後就能對害蟲進行有效控制。目前,每畝蜘蛛投放量在700只左右。”跟隨肖永紅走進田間地頭,筆者看到已投放的蜘蛛正在稻田中游走捕蟲。

青科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海雲告訴筆者,在純天然的生產理念下,稻米種植全程使用農家肥,由於品質好,綠色無公害大米早已俏銷全國,價格也大幅提高。試驗成功後,基地明年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透過稻田蜘蛛試點推動基地開展高階農產品生產,透過技術創新促進當地農業提質增收。 (曾璐、彭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