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育馬鈴薯畝產3032.47公斤!東營鹽鹼地綜合利用又有新突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寶濤 通訊員 賈鵬 東營報道

“經實收測產,新品系‘Z1281’畝產量達3032。47公斤!”6月29日上午10時,在位於東營的山東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下稱農高區)的“耐鹽鹼優質馬鈴薯突破性新品種選育”專案耐中度鹽鹼馬鈴薯品種測產驗收現場,專家鄭重宣佈:“創造了馬鈴薯在千分之五鹽鹼地上的單產新紀錄!”

新選育馬鈴薯畝產3032.47公斤!東營鹽鹼地綜合利用又有新突破!

現場宣佈測產驗收結果。

當天,在這裡選育的7個馬鈴薯新品系分別進行測產驗收。由於剛下過雨,土地泥濘溼滑,給採收增加了難度,工作人員手工刨挖後,再經清洗、分揀、裝袋、稱重等程式,新鮮出土的馬鈴薯在地頭堆碼成垛,接受“大考”。最終,表現最為出色的為“Z1281”,畝產量達3032。47公斤,它由由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山東省農科院共同選育。

鹽鹼地被稱為土地的“絕症”,是一種低產的土地。全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其中5。5億畝可利用,是一筆“沉睡”的寶貴資源,“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董事長梁希森說,東營市擁有鹽鹼地340萬畝,是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利用難度最高的鹽鹼地之一。

新選育馬鈴薯畝產3032.47公斤!東營鹽鹼地綜合利用又有新突破!

農高區含鹽量為3‰-5‰的鹽鹼地上進行的馬鈴薯和鹼蓬間套立體多元化栽培技術研究試驗田。

2017年,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山東省農科院,共同承擔了山東省良種工程——馬鈴薯耐鹽鹼育種專案,在農高區設立研究基地,成立近30人的馬鈴薯育種及栽培專家團隊,聯合國內外18個科研機構,收集6700餘份不同的種子資源,進行耐鹽鹼馬鈴薯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協作攻關。

喜“酸”的馬鈴薯種到鹽鹼地裡會怎麼樣?一場事關鹽鹼地綜合利用,事關中國人民端牢飯碗的種業翻身仗,在東營打響。

從常規育種到耐鹽鹼育種並不容易,“常規育種是優中選優,但在鹽鹼地裡育種沒有可借鑑的經驗,最難的就是沒有育種的‘材料’,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回憶起幾年來的選育經歷,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總經理胡柏耿說,他們剛在東營大田裡育種時,種植了300多畝地,一畝地3500棵,“就活了幾棵苗子,植株小、葉片小,一時看不到希望,心情也五味雜陳。”

經過連續5年的試驗研究和科學選育,他們今年在農高區鹽鹼地農業技術綜合整合示範基地建立了65畝耐鹽鹼馬鈴薯試驗基地,包含中度鹽鹼地試驗田25畝,輕度鹽鹼地示範田40畝。其中,在中度鹽鹼地試驗田共收集資源材料642份,品系2932份,品種60個,單株151個組合約1。5萬株用於耐鹽鹼評價篩選。“為了能種出真正耐鹽鹼的馬鈴薯,我們對這塊實驗田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對土壤進行挖掘、攪拌、再平整,目前基本實現平衡,為育種選種奠定基礎。”手捧剛剛挖出的沾滿泥土的馬鈴薯,育種及栽培專家崔長磊笑著說。

新選育馬鈴薯畝產3032.47公斤!東營鹽鹼地綜合利用又有新突破!

育種及栽培專家和農民喜悅地展示測產驗收的馬鈴薯。

“中度鹽鹼地上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耐鹽鹼優質馬鈴薯突破性新品種選育專案測產專家組組長曹春梅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下一步,將對產量最高的“Z1281”同期在國內其它鹽鹼環境開展區域試驗,如果產量穩定、品質優良,就可登記為推廣應用品種,成為率先育成耐中度鹽鹼且具有商業化價值的馬鈴薯新品種。

新選育馬鈴薯畝產3032.47公斤!東營鹽鹼地綜合利用又有新突破!

6月29日,“耐鹽鹼優質馬鈴薯突破性新品種選育”專案測產專家組在對新選育出的耐中度鹽鹼馬鈴薯新品系進行測產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