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你好!

小暑,你好!

7月7日5時5分,迎來小暑。古人云:“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小暑”謂,何難之有?倏忽溫風至,良辰循流光而凝。庭院清荷香,美景在窗外肆意。入山驅溽暑,賞心賴靈蟬悅耳。心靜自然涼,樂事為半日清閒。小暑·記作者丨申賦漁節選自《光陰:中國人的節氣》《周書》上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後五日蟋蟀居壁,後五日鷹乃學習。”溫風其實是蒸騰的暑氣,它絲毫吹不動樹上的枝葉。狗也懶得動,趴在樹陰底下,吐著舌頭喘氣。曬得泥鰍一般黑的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跳到村頭的河裡,再不肯上岸,連頭也用一片荷葉遮著。田野裡的蟋蟀受不了這熱,把家搬到了村子裡的屋簷下面。“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到了晚間,它便不停歇地鳴叫,像是在催促織機上的女主人不要停手,所以人們又叫它“促織”。天剛放亮,促織不叫了,老鷹立即把小鷹轟了起來。“夏練三伏”,小暑正是學飛的大好時光。“夏日多暖暖,樹木有繁陰。”躺在槐樹底下竹椅上的人,透過樹葉的空隙,看到一隻大鷹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他搖著芭蕉扇,慢悠悠地啜著手中的小茶壺,微微眯上了雙眼。遠處叫賣竹蓆、涼粉的小販,懶懶的聲音也越來越遠了。頭頂上,一隻蟬突然大叫了起來,讓人頓時滿心的煩躁。蟬渾然不知,還待在樹上大聲叫呢。奇怪的捕蟬器,突然就從背後粘上了它。任它如何掙扎,再也無法逃脫。孩子們不知道,蟬在夏日的陽光下只能歌唱一個月,而為了這一個月,它曾在黑暗的地下生活了四年。莊子說:“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蟬。蟬的生命很短,但它也有自己的小歡樂。它的歡樂,甚至成為人們對於夏天最重要的記憶。蟬捕來後,孩子們用一根線縛住它,讓它飛起來,然而飛不高,只能在半空中兜著圈子。奶奶看到了,會立即走過來,讓孩子們把蟬放掉。她說,小孩子玩鬧可以,不能動殺機。要是由著性子來,等長大了,可不得了。奶奶不知道的是,就在這悶熱的暑氣底下,秋天的肅殺之氣正悄然滋生。這冰冷的氣息,只有一些極其敏感的動物才知道。譬如鷹,譬如蟬,譬如蟋蟀。因為好鬥,蟋蟀成了人們的玩物。“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街頭巷尾,閒漢們拿根草棍,趴在地上,額頭上青筋暴綻,嘴裡嘶嘶有聲。瓦盆裡蟋蟀咬成一團,難解難分。歷史上有兩個人鬥蟋蟀最有名。一個是唐玄宗。因為他的喜好,宮中的妃嬪們把玩蟋蟀變成一種時尚。她們用小金籠提著蟋蟀,晚上放在枕邊聽它吟唱,白天拍手看它搏殺。可是好景不長,“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另一個玩蟋蟀的好手是南宋太師賈似道。當他忙於創作歷史上第一部玩蟋蟀專著《促織經》時,蒙古軍已席捲而來。書成了,他人被殺,國也滅了。“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人們在聽到蟋蟀的鳴叫後,常常會為辛勞的織女感傷,哪知道,這其中還有著另外的悲哀與悔恨呢?小暑·民俗沉李浮瓜,涼衫冰藕,荷風送香,林溪覓螢,江月對飲,驕陽曬書,小暑攬風,自生涼意。出梅入伏今年7月7日至21日為“小暑”節氣,7月11日入“頭伏”。小暑時節,出梅入伏,江淮流域“梅雨”季節就要結束,我國絕大地區將開啟“上蒸下煮”的盛夏大熱模式。“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此時節,宜納涼,但要小心過度貪涼傷身;宜安睡,避免過度勞累心力衰竭;宜靜心,不疾不徐,忌怒忌躁,謹防“情緒中暑”。頭伏餃子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品嚐新酒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入伏第一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水鄉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將鮮藕用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當冷盤吃。曬衣曬書節交小暑,民間還有曬書畫、曬衣習俗。民諺雲:“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物晾到室外接受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六月初六,還是古時文人的曬書日。此日若陽光充足,書生紛紛將書示日,令書頁浸透光線,驅趕書蟲。小暑·絮語過好小暑,方顯智慧。那毫無由來的無名怒火,那動輒一點就炸的暴脾氣,那無處安放的負能量,似乎在炎夏更容易被激發出來。小暑遇大熱,是對生理的折磨,更是對心理的磨礪。不得不說,歷經酷暑考驗而始終風度翩翩,也是有涵養有智慧的體現。那些活得自在通透的人,悟到了什麼“清涼敗火之道”?一些舒心之語,分享給炎夏容易上火生氣的你!這個小暑,願你悠遊從容!◎朱光潛要明白冷靜,先要明白我們通常所以不能冷靜的原因。說淺一點,不能冷靜是任情感、逞意氣、易受慾望的衝動,處處顯得粗心浮氣;說深一點,不能冷靜是整個性格修養上的欠缺,心境不夠沖和豁達,頭腦不夠清醒,風度不夠鎮定安詳。能冷靜自省,品格上許多虧缺都可以免除。比如你和人因持異見爭執,盛氣相凌,你如果能冷靜地把所有的論證衡量一下,你自然會發見誰是誰非,如果你自己不對,你須自認錯誤,如果你自己對,你有理由可以說服人。◎季羨林我常拿陶淵明的四句詩當作座右銘:“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對什麼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努力克服之,決不視芝麻綠豆大的窘境如蘇迷廬山般大,也決不毫無原則隨遇而安,決不玩世不恭。“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有這樣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長壽?◎周有光當我無力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就改變我自己,去適應環境。如果既不能改變環境,又不能適應環境,我就不可能愉快。雖然不能改變環境,可是能夠適應環境,我也就愉快了。這就是“我與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我稱之為“變陰暗為光明”。事物都有陰暗和光明兩面,好比一張紙有正反兩面。避開陰暗面,迎向光明面,我就有勇氣“知難而進”了。◎賈平凹“讀詩能耐熱,這是我的秘密,不可告知他人,但切記,需要慢讀,靈魂安妥,酷暑便是清涼世界。”◎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