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鯨喜”之後,風險何在?深晚記者帶你走近“小布”

截至 8 月 20 日,出現在大鵬灣深港兩地海域的布氏鯨,已經在深圳逗留了 53 天,引起國內科研機構和深圳市民的廣泛關注。

大鵬灣布氏鯨到底是什麼來歷,是否可以在深圳近岸海域長期逗留,在給市民帶來無限‘’鯨喜‘’的同時是否存在風險,人類可以採取哪些措施確保它的安全?帶著這些問題,深晚記者獨家專訪了在大鵬灣連續進行科考的國內鯨魚專家、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灣鯨豚研究與保護中心‘’副主任、南京師範大學陳炳耀教授,請他為讀者揭開這些籠罩在大鵬灣布氏鯨身上的‘’神秘面紗‘’。

獨家|“鯨喜”之後,風險何在?深晚記者帶你走近“小布”

▲ 7 月 30 日,在沙魚湧海域遊弋的布氏鯨。文中照片均為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拍攝。

專家背景

陳炳耀教授是國內首個發現和研究布氏鯨的科研團隊負責人,自 2004 年以來,一直從事鯨類種群生態學、保護生物學和毒理生態學研究。2018 年 4 月,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廣西北部灣潿洲島附近海域首次記錄到中國大陸近岸海域的布氏鯨,從此成為國內布氏鯨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

中國已記錄到 38 種鯨類動物

記者:

陳教授,請您為讀者介紹一下鯨類常識。

陳炳耀:

我們平時所說的鯨類包括不同大小體型的類群。一般來說,體型較大的叫‘’鯨‘’,如布氏鯨;體型較小的稱‘’豚‘’,如中華白海豚;再小的就是‘’鼠海豚‘’,如江豚。這種劃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比較直觀,但並不嚴格。如近期在浙江近岸海域擱淺的瓜頭鯨,雖然中文名叫鯨,但其體型僅有 2~3 米,實際上是一種海豚。再如虎鯨,體長可以達到 9 米多,但它也是一種海豚。

全球鯨類共 92 種,其中白鱀豚可能已經滅絕。目前在中國水域比較確切地記錄到 38 種鯨類動物,包括齒鯨 6 科 20 屬 29 種,鬚鯨 3 科 4 屬 9 種。

鬚鯨和齒鯨的區別是什麼?

記者:

鯨魚是怎麼分類的呢?

陳炳耀:

鯨類分為齒鯨和鬚鯨兩種。齒鯨是指有牙齒的鯨類,用牙齒捕獲獵物,一般有 1 個呼吸孔,一共 77 種。如深圳近岸能看到的中華白海豚、江豚。最大的齒鯨抹香鯨可達到 18 米,2017 年在大亞灣擱淺的抹香鯨 13 米長。

鬚鯨一共 15 種,沒有牙齒,只有鯨鬚板,2 個噴氣孔,體型一般都比較大,如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最大 33 米長,體重達到 180 噸。鬚鯨一般將海水與食物,如小型魚群和磷蝦,一起吞到口中,之後將水透過須板排出,將食物留下,所以一次可以吃很多魚。

獨家|“鯨喜”之後,風險何在?深晚記者帶你走近“小布”

▲ 7 月 31 日,布氏鯨在沙魚湧海域捕魚的情景。

如何鑑別布氏鯨?布氏鯨與其他鯨類有什麼區別?

記者:

拿到漁民拍到的大鵬灣鯨魚的影片後,我第一時間聯絡到廣西科學院的陳默教授,他很快就鑑定出這是一條布氏鯨。那麼,布氏鯨是如何鑑別的,與其他鯨類有什麼顯著區別呢?

陳炳耀:

鬚鯨類在頭部吻端至呼吸孔具有 1 條脊線,布氏鯨除了這種稜脊外,在兩側還有 1 條稍矮的副稜脊,因此頭部有 3 條稜脊,這是區別於其他鬚鯨的主要特徵。在野外拍到的照片,很容易看到三條稜脊。

大鵬灣的鯨魚,到底是布氏鯨還是小布氏鯨?

記者:

我注意到,在對大鵬灣布氏鯨的報道中,後來出現了‘’小布氏鯨‘’的說法。

陳炳耀:

是的。在對大鵬灣布氏鯨的研究中,有關科研機構透過提取環境 DNA,成功將其鑑定為小布氏鯨亞種。環境 DNA 技術主要是收集海水,濃縮海水中的 DNA,再透過特異引物擴增、序列比對得出結果。這是一種無損傷的取樣,但受技術水平和操作的限制,成功率一般比較低。同時我們必須明確,布氏鯨和小布氏鯨並非不同的兩個物種,而是包含的關係,小布氏鯨是布氏鯨的一個亞種,一般來說稱呼布氏鯨比較妥當。

根據海洋哺乳動物學會分類學委員會 2021 年目錄,布氏鯨(Balaenopteraedeni),屬於鯨目、鬚鯨科、鬚鯨屬(Balaenoptera)。這些拉丁字母實際上分類學上的專用,每一個物種可以有多個英文名和中文名,但只能有一個拉丁學名,這樣可以避免混淆。現在布氏鯨分成體型和 DNA 有明顯差異的 2 個亞種:體型較大的離岸分佈的布氏鯨亞種(Balaenoptera edenibrydei)和體型較小近岸分佈的小布氏鯨 / 鯷鯨亞種(Balaenopteraedeniedeni)。前者能達到 15。6 米,後者一般不超 14 米,兩者在野外很難區分,尤其小布,還不足 10 米,從體型上無法區分。

獨家|“鯨喜”之後,風險何在?深晚記者帶你走近“小布”

▲ 7 月 31 日,在沙魚湧官湖沙灘附近捕食的布氏鯨。

大鵬灣布氏鯨的現狀如何?

記者:

布氏鯨在大鵬灣出現已經快兩個月了,很多人都想知道,它的現狀如何?

陳炳耀:

這條布氏鯨主要在大鵬灣官湖沙難對開海域至鹽田防波堤附近活動,目前捕食和游泳正常,未見異常狀況。經過我們模型測量,它體長 7。9 米,體寬 0。94 米,體重約 3。78 噸,是一頭亞成體(非成年)。

小布單獨來大鵬灣正常嗎?為什麼會來?

記者:

很多人非常好奇,為什麼布氏鯨會出現在大鵬灣海域。

陳炳耀:

布氏鯨是群居性的動物,像小布單獨在這裡活動如此長時間,這是極為罕見的。所以,從布氏鯨的習性上來看,年幼的小布獨自來到大鵬灣,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我們推測有可能是隨著群體來到大鵬灣外海,小布因為某種原因與群體分離,正好大鵬灣環境比較好,群集性的魚類比較多,於是就留了下來。這在體現大鵬灣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預示著將面臨著一些風險。

獨家|“鯨喜”之後,風險何在?深晚記者帶你走近“小布”

▲ 8 月 19 日,在鹽田港海域捕食的布氏鯨。

''小布''主要面臨哪些風險?

記者:

您認為大鵬灣布氏鯨主要面臨的風險有哪些?

陳炳耀:

首先是食物夠不夠吃。小布主要捕食鯔魚、沙丁魚、稜鯷等,與北部灣布氏鯨的食性相近。但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小布的捕食的食物體型偏小,最小的僅有 1 克。目前除了深圳臨時管控區範圍內禁止開展漁業活動外,香港等外側水域漁業活動正常,勢必會影響大鵬灣區域的整體漁業資源。同時,魚類過了繁殖季也會有所下降,因此,小布將來可能面臨食物不足的問題。面對這種問題,對於年幼的小布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投餵呢?理論上是可以,但是實際操作難度非常大,同時我們也不主張投餵野生動物,如果形成習慣,會產生過度依賴,反而不利於它的生存。

當然,小布也會試圖到別的水域去尋找食物。然而,海上大型集裝箱船、貨船、快艇、漁船、漁網等都可能給小布帶來潛在威脅。各種船隻產生的噪聲可能對小布的行為產生干擾,漁網的纏繞會造成小布行動不便,游泳速度下降難以捕食。另外小布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威脅,就是海上漂浮垃圾,特別是塑膠,若被誤食,長期大量累積會造成鯨無法進食,最終導致死亡。

是否能將小布放到水族館圈養?

記者:

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把小布人工圈養呢?

陳炳耀:

對小布的捕捉,嚴重違反動物福利和基本道德。目前國內的技術裝備,成功捕捉 7。9 米長、3 噸重的小布幾乎是不可能的。捕捉過程中,大機率會造成溺水死亡或嚴重傷害,也有可能造成捕捉人員的傷亡。即使捕捉,突然被放入水池中,依然會導致其受傷、應激反應等一系列問題。

布氏鯨有可能安全迴歸嗎?

記者:

小布未來有可能離開嗎?

陳炳耀:

布氏鯨的保護等級比較高,2021 年 2 月 5 日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其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我們現在必須加強對它的保護,像處置雲南野象群一樣,盡最大努力讓它在不久的將來安全迴歸。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文 /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