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原創 黑逗 博物館丨看展覽

很多朋友之所以不喜歡夏天,除了炎熱的氣候以外,總被蚊子咬也是一大原因。像小編這種招蚊體質的人,殺蟲劑蚊香花露水用多了,總覺得自己在長時間吸入毒氣會變傻;如果穿長袖長褲物理防蚊,恐怕蚊子還沒有被餓死,自己就先被熱死了;用蚊帳,每晚睡覺之前還要仔細檢查有沒有掖好,有沒有給蚊子留下可乘之機……

致力於研究各種防蚊產品的小編,最近在網上發現了一款奇葩的防蚊神器——罩頭蚊帳。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這款蚊帳外形四四方方,其中一面有孔,剛好可以讓脖子穿過,睡覺時戴在頭上,而身體的其他部位有被子保護,正好可以完美防蚊。

只不過用上之後,造型著實有點emmmm……

實際上,這種造型的器物並不是現代設計師的原創,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人使用了,但當時,它不叫蚊帳,也不是用來防蚊蟲的,而是有一個聽起來頗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稱謂——

溫 明

對溫明的較早記載,見於《漢書·霍光傳》。

霍光作為漢代權臣,連皇帝都要懼他三分,去世的時候,漢宣帝和太后親自到葬禮上吊唁,隨葬品的陣容更是豪華氣派:“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

為《漢書》做注的東漢學者服虔,還怕大家不明白“溫明”一詞是什麼意思,貼心地解釋道:溫明,形狀像一個方形的漆桶,有一面是不封閉的,上面用漆繪畫紋飾,裡面還放著銅鏡,在入殮的時候蓋在屍體上。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漢書·霍光傳》中服虔對“東園溫明”的註解

(臺北圖書館藏明萬曆九年刊本《漢書評林》書影)

生活在東漢的服虔,可能覺得自己描述得已經足夠詳細了。然而他沒想到,直到將近兩千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在閱讀他對《漢書》的註解,以瞭解漢代人的生活。而“溫明”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也引起了學者們的極大爭議。

有人認為,“溫明”是“溫明秘器”的簡稱,指最高等級的葬棺;有人認為,“溫明”指的是漢代墓葬中時有出土的漆面罩;有人認為,“溫明”可以泛指由東園製作的所有隨葬用器……

要解答溫明是什麼,考古發現無疑是最有力的答案。而2016—2017年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的發掘,則為破解“溫明”之謎提供了直接證據。

01

土山屯墓群的M147中,出土了一件鑲嵌著琉璃片的“木盒子”,周圍還有一些散落的零部件。組成木盒子的木板上寫有編號,似乎暗示著組裝的順序。恰巧,墓葬中還出土了木牘“衣物疏”,上面記載了墓主人所有的隨葬品。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M147出土木牘衣物疏

將衣物疏中的記載與出土的隨葬品對照之後,考古人員確認,衣物疏中記載的“玉溫明”指的就是這件奇特的木盒子。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西漢墓M147出土溫明盝頂頂板及側板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M147出土溫明覆原圖

近兩千年之後,溫明的真容終於以這樣一種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此前在其他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同類型器物,之前多被稱為“面罩”,現在或許也可以有更加準確的定名。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西漢中晚期 素面銅柿蒂紋漆面罩 揚州博物館藏(圖自《漢廣陵國漆器》)

02

從出土的一系列溫明來看,這種東西的主體材質以木胎為主,形狀大致為不規則的方盒,喪葬的時候放在棺內,將墓主的頭部完全罩住。

溫明的內部一般附有銅鏡,鏡面向內。溫明內外常見髹漆,表面鑲嵌玉或琉璃,裝飾神獸紋、雲氣紋、羽人等紋飾。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揚州平山雷塘26號西漢墓出土漆木面罩頭板,圖自《漢廣陵國漆器》

而大家更為好奇的可能是:漢代人在喪葬的時候,為什麼要蓋一個這種東西在墓主的頭上呢?據學者們推測,原因可能有三個:

第一,人死亡以後遮住面部的傳統古已有之,既是防止生人見到死者面容之後產生恐懼、厭惡等情緒,也代表斯人已逝,以求死者安息。

第二,目前所見出土溫明(或稱漆木面罩)的墓葬中,墓主的棺材大多沒有彩繪和其他裝飾,十分樸素,而溫明卻有華麗的紋樣,並鑲玉、鑲琉璃等裝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溫明可能是對棺材的一種補充,類似於一個縮小版的華麗漆棺。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青島土山屯墓群M147出土溫明側板

第三,模擬漢代人心目中的天界,保護死者靈魂並引導其出入、昇天。漆木“面罩”頂部、內部經常鑲嵌玉璧,並彩繪四神、雲氣等圖案。《周禮》中有“以蒼璧禮天”一說,玉璧的出現或許體現了對天的崇拜和嚮往。而四神、雲氣等紋飾,也體現了漢代人對天界的想象。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西漢 玉璧 海昏侯墓出土(圖自《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

由於意識出於頭腦,而頭部的口鼻又是呼吸之所,漢代人普遍認為靈魂存在於頭部,透過口鼻出入身體。這樣一來,以模仿天界的溫明蓋住頭部,還在溫明上開孔洞,目的就很明顯了:在於保護靈魂並引導其出入、昇天。

青島土山屯M147出土的溫明,在頭頸部的開口兩側還放置了伏羲女媧木俑,用來護衛、引導死者的含義更是昭然若揭。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土山屯M147出土伏羲、女媧木俑

以溫明為代表的、製作如此成熟的一套喪葬器物,卻在東漢初年後逐漸消失。究其原因,或與墓葬形制和喪葬文化轉變有關。

由木槨、漆棺、溫明和配套木俑所構成的空間,在進入東漢之後逐漸被磚石墓和石室墓所構成的象生空間所取代,漆木溫明的重要性也逐漸下降,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參考資料: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黃島區博物館《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四號封土與墓葬的發掘》,《考古學報》2019年第3期(本文圖片如無特殊說明,均引自此文)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館、南昌市新建區博物館《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

李祖敏《漢代溫明的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焦陽《再論漢代的漆木“面罩”》,《考古》2020年第5期

揚州博物館編《漢廣陵國漆器》,文物出版社2004

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後臺回覆關鍵詞“投稿”

可檢視約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與罩頭蚊帳類似的腦洞,漢代就已經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