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被稱為“獵狐犬”的米格-31是俄羅斯空天軍最後的截擊機,該機可以2。83馬赫速度飛行,具有強大的雷達並配備遠端空空導彈。為延長米格-31的服役壽命,俄羅斯正在對該機實施升級,併為其量身定製了裝備常規戰鬥部和核戰鬥部的高超音速“匕首”導彈,可對陸上和海面目標實施遠端打擊,同時米格-31專用的反衛星導彈也在研發中,老樹即將開新花。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掛載“匕首”導彈的米格-31K

老而彌堅

米格-31作為一種獨特而又重要的裝備,既能防空又能遠端打擊,甚至還能反衛星,在俄空天軍中的地位愈發重要起來。其實在蘇聯解體後,蘇聯國土防空軍曾強大而令人恐懼的“獵狐犬”機隊經歷一段嚴重的危機時期,直到2007-2008年,米格-31機隊的數量才開始逐漸復甦。

對於俄羅斯來說“獵狐犬”存在的最大意義是填補俄羅斯人煙稀少的北部和遠東地區的防空缺口,如今俄空天軍和俄海航裝備有不少於10個的米格-31截擊中隊,外加一個戰鬥訓練和轉換訓練中隊,每個前線中隊一般裝備12架飛機。預計到2020年,“獵狐犬”中隊的中總數量將增加到11甚至12個。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蘇聯國土防空軍的米格-31

面對與西方的新一輪緊張局勢,預計至少有150架米格-31BM/BSM升級型“獵狐犬”將繼續服役至30年代初,此外還有30-40架專門改裝的米格-31K被用於執行遠端打擊任務,少數飛機還可能會被升級成衛星殺手。除俄羅斯之外,哈薩克空軍是米格-31唯一出口使用者,擁有兩個未經升級的米格-31B/BS/DZ中隊,計劃一直服役直到20年代中後期。

米格-31是以米格-25“狐蝠”為基礎研製的遠端截擊機,延續了後者的上單翼雙發雙垂尾氣動佈局以及兩個帶巨大楔形進氣口的矩形機身,但該機具有全新的機身結構、系統、武器和發動機。雖然衝刺效能不及米格-25,但米格-31也能在高空飛到2。83馬赫的最大速度,並能能長時間開加力進行最大2。32馬赫的持續超音速飛行。

“獵狐犬”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相控陣雷達的生產型戰鬥機,能鎖定和攻擊範圍廣闊的空中目標,從貼地飛行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到在平流層以3馬赫巡航的“黑鳥”戰略偵察機。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亞歷山大·費多托夫

1975年9月16日,首架名為Ye-155MP的“獵狐”犬原型機在米格設計局著名首席試飛員亞歷山大·費多托夫(Alexander Fedotov)的操縱下首飛成功。1977年兩架米格-31預生產型參加試飛,同時米格-31生產型在高爾基市第21飛機制造廠(GAZ-21,現為下諾夫哥羅德市獵鷹飛機制造廠)量產。首批米格-31於1980年開始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I-PVO),第21廠在1976年至1988年間共生產了349架米格-31基本型(生產代號產品01)。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Ye-155MP原型機

“獵狐犬”的第二種生產型是米格-31DZ(產品01DZ),該機具有可收放空中加油探管,並改進了飛行控制系統,以便在空中加油作業中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導航裝置也有增強。第21廠在1989年至1991年間共製造了101架米格-31DZ。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B(產品01B)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具有全部作戰能力的“獵狐犬”,除空中加油能力外,該機還裝備了改進型N007“屏障”-A(Zaslon-A)無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具有更好的處理和抗干擾能力,此外還具有經過改進的R-33S遠端空空導彈和A-723遠端導航系統。米格-31B於1990年開始生產,到1994年4月共製造出69架。此外有32架早期生產的米格-31在高爾基大修期間被升級到了米格-31B標準,因此編號也相應改為米格-31BS。當最後一架米格-31B於1994年離開第21廠生產線時,該廠共製造了519架“獵狐犬”。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B 592號原型機

為速度而生

米格-31最初被視為米格-25P截擊機的重大升級型,編號米格-25MP。該機具有更大的航程和更強的持續超音速飛行能力,安裝兩臺索洛維約夫D-30F6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軍用推力9500千克,加力推力15500千克,內油容量約20250升。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採用串列裝作座艙,前座為飛行員,後座是武器系統官(WSO),負責操作複雜的導航系統、火控系統和遠端空空導彈。該機火控系統的核心是莫斯科季霍米羅夫儀器設計研究院(NIIP)研製的大功率N007“屏障”雷達,是第一種實際服役的蘇聯機載無源相控陣雷達,此外還在機鼻下方還安裝有8TP可伸縮紅外和搜尋(IRST)感測器用於補充。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的主要武器是全新研製的R-33(AA-9“阿莫斯”)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該彈在初始階段以慣性制導飛行,並由米格-31透過資料鏈進行航線修正。該彈具有發射後鎖定能力,米格-31可在機腹的彈射掛架上掛載四枚R-33。米格-31還可在翼下掛載兩枚R-40TD(AA-6“毒辣”)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能在嚴重電磁干擾環境下使用。當然翼下掛架也可安裝一種雙聯發射滑軌,掛載4枚專為近距尾追交戰而最佳化的R-60或R-60M(AA-8“蚜蟲”)紅外製導空空導彈。

米格-31還內建一門機炮,即23毫米的GSh-23-6六管加特林式就,射速高達8000發/分,備彈260發。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機腹掛滿4枚R-33的米格-31,翼下R-60雙聯掛架未掛彈

BM升級

米格-31B的升級在2000年代初開始構想,主要著眼於為該級引入一種更好的雷達,在探測和跟蹤能力大大提高,並結合新型導彈,併為飛行員和WSO呈現更好的戰術資料。升級後的米格-31BM使“獵狐犬”成為一種更有效的遠端截擊機,超視距空戰能力大幅提升,可攻擊低可觀測性有人駕駛飛機和察打一體無人機。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BM原型機

BM升級的核心是NIIP S-800AM“屏障”-AM雷達(也被稱為N007AM),透過升級新型Baget-55-06計算機,在保留原有固定相控陣天線的情況下能更快、更準確地定位目標。透過增強的處理能力和更完善的軟體,“屏障”-AM雷達能同時跟蹤和攻擊更多的空中目標,並能引導四種雷達制導空空導彈——R-33、R-33S、R-37和R-77-1,對低空巡航導彈的鎖定距離也有所增加。米格-31BM在機鼻下方保留了8TP可伸縮IRST感測器。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所有米格-31BM在大修和升級中都經過延壽,使大修間隔時間延長至十年或1000飛行小時。“獵狐犬”的設計機構RSK米格公司將該機服役壽命定為30年或3500飛行小時,以首到者為準,並且可以選擇進一步延壽至35或40年。2015年4月,俄羅斯當時負責裝備採購的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裡索夫(Yury Borisov)暗示說,米格-31的服役壽命最終可以延長到45年甚至50年。

米格-BM的飛行員座艙幾乎沒有變化,僅在儀表板的右上角添加了一個小尺寸LCD顯示器用於顯示戰術資訊。與老式米格-31相比WSO座艙具有更大改變,增加了兩個用於顯示戰術和導航資訊的大型LCD顯示器。米格-31BM還有兩套新型R-800L UHF/VHF無線電,導航裝置也得到改進,增加了帶格羅納斯接收機的A-737衛星導航接收器,提高了導航精度。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BM的後座艙

米格-31BSM是非官方編號,也就是按BM標準升級的米格-31BS,沒有空中加油探杆。

“獵狐犬”的遠端利器

R-33遠端空空導彈研製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1985年開始測試,四年後服役。R-33被譽為“不死鳥斯基”,是一種在射程上與AIM-54“不死鳥”接近的遠端空空導彈。

R-33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由訊號旗設計局研製(設計局代號“產品410”,北約代號AA-9“阿摩斯”),受限於米格-31的最大雷達探測距離,該彈射程為120公里。R-33被設計用來攔截敵方高空高速偵察機、戰略轟炸機等大型空中目標,如SR-71“黑鳥”、B-1“槍騎兵”和B-52轟炸機。

R-33導彈的彈體結構和外形與AIM-54很像,攔截目標和效能要求也與“不死鳥”類似,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制導方式。R-33導彈在初始段和中段採取慣性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末端則由機載雷達提供連續波制導訊號引導導彈擊中目標。米格-31戰鬥機配備的“屏障”雷達是蘇聯研製的第一種機載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引導4枚R-33導彈攻擊目標。此外R-33導彈還具備搭載核彈頭的能力。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R-33空空導彈

由於R-33尺寸超過4米,發射重量600千克,只能由米格-31發射,沒有其他任何一款戰鬥機能夠掛載這種導彈。該導彈發射時先從機腹半埋AKU-410-1掛架向下彈射,然後再點燃火箭發動機。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R-33的機腹掛載方式

鑑於R-33的射程和4g機動性缺陷,訊號旗設計局又研製了改進型R-33S遠端空空導彈(據說已經配備了主動雷達導引頭進行末制導,並提高了機動性)。這種導彈裝備了米格-31B/BS,整體作戰能力是初始生產型米格-31的1。2-2。5倍。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R-33S尾翼與主翼的間距要大一些

R-37於20世紀末開始研製,最初計劃仍由米格-31發射,但俄國防部後來決定對這種武器進行修改以適用多用途的第四代蘇-30、蘇-35和第五代蘇-57戰鬥機,因此降低了導彈的長度和重量,R-37M由此誕生。

這種導彈最初被稱為K-37M(610M工程),出口名稱RVV-BD。2011年米格-31進行了K-37M的首次試射,2012年2月時任俄空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澤林上將透露:戰術導彈公司為米格-31BM/BSM研製的新型RVV-BD遠端導彈已進入最後測試和評估階段。2014年初該彈完成了國家驗收評估,更名為R-37M,由科羅廖夫市戰術導彈公司批次生產。

R-37M是一種常規氣動佈局的空空導彈,具有大尺寸中央彈翼和全動尾翼,全長4。2米,直徑40釐米,全重600千克,高爆破片戰鬥部重量60千克,具有非接觸式無線電引信和備用接觸引信。導彈採用雙模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射後採用慣性制導+中段無線電修正方式沿高拋彈道飛向目標,末端開啟MFBU-610MSh X和Ku雙波段主動雷達導引頭(基於R-77-1導彈)進行精確制導,引導頭可在至少40公里的距離上鎖定5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目標。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R-37M的機動性更好,可攻擊小型機動目標,並提高了抗無源和有源干擾的能力。導彈動力飛行最後階段的速度能達到6馬赫,此時被其鎖定的敵機即便探測到導彈訊號,但飛行員只有幾分之一秒的逃命時間。

據說R-37M能擊中在15000-25000米高度範圍內做8g過載機動的目標,迎頭攻擊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對比之下R-33的最大射程僅120公里,只能對付4g機動的目標。R-37M和R-33/33S都可以攻擊位於載機上方或下方10000米高度差的目標。R-37M的問世將大幅提高俄製戰鬥機的遠端空戰能力,有能力對躲在前線後方的加油機、預警機、指揮機等高價值空中目標實施遠端打擊。

R-77-1是R-77(AA-12“毒蛇”)的增程改進型,米格-31BM可在翼下掛載掛載4枚。此外該機也能掛載4枚R-73紅外製導導彈,儘管該武器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問世,但的確是米格-31武器庫的新成員。R-73具有氮氣冷卻的全向引導頭,配備數字訊號處理器後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增強了“獵狐犬”攻擊低空目標的能力。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米格-31BM的R-77-1空空導彈

米格-31“獵狐犬”,最後的俄製經典截擊機(上)

這是R-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