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中,黿龍殼中皆有寶物,那麼寶從何來?三言二拍中給出了答案

在神話傳說中,黿龍屬於是龍族一脈,是龍族的旁支。此物長有四足,身披鱗甲,頭似馬,尾則狀如蛇,背上長著一個像烏龜一樣的殼。不過黿龍雖然有龍族血統,但是它需要經過數千年的修煉,才能蛻下笨重的殼,成為真正的龍。而這蛻下的黿龍殼中,往往藏寶珠,凡人能得其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那麼為什麼黿龍的殼裡會藏有寶物呢?這寶物又從何而來?黿龍這種傳說中的生物,最早的記述在商朝時期,而最詳細的介紹則是在明朝小說《三言兩拍》中。這部書中有一回叫“轉運漢巧遇洞庭紅”,裡面透過一個書生的奇遇經歷,詳細的介紹了黿龍這種神話生物,並給出了黿殼藏寶的答案。

神話中,黿龍殼中皆有寶物,那麼寶從何來?三言二拍中給出了答案

說是在明朝成化年間,蘇州有個落魄的窮書生名叫文若虛,平常只是以代寫書信維持生計。文若虛有個好朋友,是個經常出海做生意的商人,因不忍看文若虛天天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就拉到一起出海做生意。不過文若虛真不是做生意的“材料”,一起出海的商人都採辦了不少珍稀的貨物,唯獨文若虛只撿了一個兩丈有餘的大龜殼回來。面對這個笨重且毫無用處的“貨物”,眾人都紛紛嘲笑他,說他如同個收破爛的。但是文若虛卻不以為然,覺得這畢竟是個稀罕之物,平常誰見過這麼大的一個龜殼?就算賣不出去,當做收藏也是極好的。

在福建有個“胡人”,專收海外販來的各種貨物,而且眼光獨到,善能識別各種寶物,用現在話講他就是個鑑寶師,所以在海外做生意的商人都愛去找他做生意。文若虛這夥人自然也不例外,不過這胡人見到了這一船的貨物後,不要別的,只要文若虛的“龜殼”,並且出了5萬兩銀子的天價。文若虛聽到這個價格嚇了一跳,心說這胡人在拿我開心吧,這麼一個龜殼哪值得了這麼多錢。

神話中,黿龍殼中皆有寶物,那麼寶從何來?三言二拍中給出了答案

文若虛這麼一猶豫,這胡人以為他嫌價格低,於是決定用自己所有財產換這個龜殼。這個胡人是遠近聞名的富翁,他的全部財產自然不是小數目,文若虛見到如此價格,當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於是撰寫了文書,雙方簽字畫押,只等交接貨物。

在交接貨物的時候,眾人好奇為什麼胡人開這麼大價錢買這玩意,就問這個胡人究竟是何意。胡人見寶物已到手,也不隱瞞,就叫眾人跟著他前去觀看。只見這波斯人命僕人將龜殼反置,從殼肋中取出二十四個明珠,個個有鴨蛋大小,並且放出數丈毫光,眼見得是珍貴無比。眾人豔羨之餘,也好奇這明珠從何而來。

神話中,黿龍殼中皆有寶物,那麼寶從何來?三言二拍中給出了答案

胡人明珠到手,自然是志得意滿,為了炫耀的自己的見識,娓娓地道出了真相。原來那不是龜殼,而是黿龍的殼,此殼中有二十四肋,對應天上二十四節氣,每肋中有明珠一顆,若是明珠未成,黿無法化龍,只有經過千年之久的日月滋養,肋裡才能珠滿,方能成真龍。而這明珠龍氣十足,黿化龍之後都要將明珠與黿龍殼吞食以養龍體,否則即便化為龍形,也命不久矣。只不過文若虛遇見的這個黿龍不知發生了什麼變故,將殼與明珠都棄在荒島。

神話中,黿龍殼中皆有寶物,那麼寶從何來?三言二拍中給出了答案

眾人與文若虛知道了真相,都覺得非常後悔。尤其是文若虛,一念之差錯了一場大富貴,再去尋這樣的明珠,卻哪裡還有這運氣。胡人說的明白,這明珠是黿龍自身滋養的寶物,化龍之後還要吞食明珠以養元氣,平常別說見不到黿龍,就算見到了,又怎麼會像文若虛這樣趕巧的碰到了被遺棄的黿龍殼。所以說這種寶物是可遇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