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殘酷物語——母性的“淪落”?解析動物的“食子”行為

白鸛為什麼要殺死幼崽

人類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類擁有更為複雜的思緒和更為高階的情感。

假如動物有信仰,種族延續和自我生存應該是它們的核心追求。為了種族延續,雄性螳螂甘願獻身為母螳螂提供養分;但為了自我生存,北極熊又會吞食同類幼崽以求自保。

動物殘酷物語——母性的“淪落”?解析動物的“食子”行為

動物的世界有著殘酷的真相,但人類又無法絕對地去斷定這其中的善惡對錯。就比如說這其中存在的動物“噬子”現象,單從人類社會的角度來看,那簡直是天理難容的行為。但倘若站在動物的角度,人類其實又說不清道不明,最後只能依靠科學的理性去解釋答案。

動物“噬子”這個現象在自然界中的很多動物身上都出現過,就古人常說的“虎毒不食子”這句俗語,現在人類就發現其實很多貓科動物都會有吃掉自己幼崽的習慣,包括老虎、花豹等,當它們的幼崽沾染了其他動物的氣味,或者幼崽體弱、生病、夭折時,甚至它們食物極度匱乏,瀕臨死亡邊緣時,它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吞食掉自己的幼崽。

動物殘酷物語——母性的“淪落”?解析動物的“食子”行為

當幼豹夭折的時候,花豹會吃掉夭折的幼豹來補充分娩時消耗的能量,但畢竟動物不像人類一般有高階的感情,就例如花豹分娩之後,它們的體力會急劇消耗,倘若這時候出現食物匱乏的困境,或者發生幼崽夭折的情況,它們就會吃掉自己的幼崽來補充分娩時消耗的能量,由此來避免虛弱的自己被其他獵食者盯上的命運。這種現象很殘酷,很恐怖,但當人類把自己帶入進情景中時,又會感到莫名的心酸和無奈。

同樣的,變色龍會在生存環境很差的情況下,捕食自己的孩子。

動物殘酷物語——母性的“淪落”?解析動物的“食子”行為

這些都是動物為了自身的生存,無奈而做出的“噬子”選擇。但又有些動物則是為了繁衍中的淘汰定律,本能地做出“大義滅親”的舉動。

倉鼠就信奉著這種殘酷的生存策略,它本能地認為“吞食”這種極端的行為,可以有效地導致幼崽的死亡,實現控制幼崽數量的目的,從而來確保剩下幼崽的存活率。

動物殘酷物語——母性的“淪落”?解析動物的“食子”行為

對此,科學家們曾做過一項研究來進行論證,他們發現擁有8到9只幼崽的雌性倉鼠基本上都會吃掉自己2只幼崽。而如果人為地往倉鼠窩裡增放2只幼崽,那麼雌性倉鼠就會直接吃掉4只。但是,當雌性倉鼠剛生完幼崽時就將部分幼崽從窩裡拿走,那麼雌性倉鼠就不會吃掉剩下的幼崽。這或許就可以表明了論證的合理性。

鳥類中的白鸛也和倉鼠一樣,是自然界中的“毒母”,它們為了確保後代擁有更大的生存率,也會本能地淘汰掉弱小的幼鳥,只不過它們相對於倉鼠而言會顯得比較“人性”一點,它們不會吃掉幼鳥。

而是會把其中這其中最為弱小的幼鳥直接扔出巢外。

動物殘酷物語——母性的“淪落”?解析動物的“食子”行為

還有一種最為令人費解的情況,就是“不認羔”現象,也叫“母性行為不足”現象,比如說拋棄幼崽、不給幼崽餵奶,甚至是殺死幼崽。這種現場很容易出現在母貓的身上,母貓殺死幼崽的頻率高達10%以上!

那些剛生產完的母貓性格會變得陰晴不定,隨時都處在一個極易觸怒的作戰狀態。當有些人因為好奇、喜歡等原因摸抱了小貓後,小貓就會沾染上人的氣味。母貓可能會透過這種氣味認為小貓受到了生命威脅,於是母貓就會銜著小貓頻繁挪窩,或者是對外界產生強烈了的攻擊性。

而當母貓覺得極度恐懼的時候,它就會採取一種極端的方式一一吃掉幼貓來自保。

也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當母貓分娩後缺乏了某些蛋白質或礦物質時,可能就會導致它們產生異食癖的現象。它們會熱衷於噬食自己的幼崽!而有些母貓在第一次生產就吃了自己的幼崽之後,可能會形成一直異食的怪癖。

所以即使現在人類能夠大概揣摩到動物“噬子”的意圖,但這殘酷現象的背後,那些動物的情感維度到底是怎麼的?人類依舊無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