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想來“迷信”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看到有人在那喝符水、跳大神,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這是迷信!”

似乎我們理解的迷信是一些宗教信仰或者違背唯物價值觀的行為和思想,並且無一例外,都是糟粕,是封建社會的殘渣。

但其實你知道嗎,迷信可不止是跳大神這麼簡單。

迷信一開始指的是非理性的信念,什麼是非理性的信念呢?

比如說:古代甚至現代有些地方透過祭祀河神之類的神靈來祈禱今年風調雨順。

在這裡,認為只要祭祀了河神,就可以左右天氣變化,這個想法就是非理性的。

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01

不信仰基督教,你就是迷信

最初的時候,“迷信”的指代範圍更廣。

而且你一定想不到的是,“迷信”這個詞其實來源於西方!

“迷信”這個詞其實最開始來自於新柏拉圖主義者,它那時候的意思指的是不正確的信仰。

但隨著後來的發展,由於基督教和一些政治因素,“迷信”的意義變成了“非基督教的信仰”。

不信仰基督教,你就是迷信!

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後來隨著西學東漸,我國近代興起了“西學”風潮,就用“迷信”指代一些由信仰發生的不理智的行為。

中國歷史上也有使用“迷信”這個詞,它最早出現在唐代,但也不像西方那樣指向民間信仰,

單純就是一個“非理性的心理狀態”的意思。

所以,

在最初,“迷信”其實是一箇中性詞。

02

中老年群體才會迷信

你以為只有中老年群體才有迷信行為?太天真了!

其實,年輕人也有迷信行為。

你不信?

其實年輕人的迷信行為有許多許多。

比如明明知道考試成績和複習情況有關,但在考前依然努力祈禱,說不定進考場之前還會在想:“菩薩保佑我這場考試順利!”

儘管你除了在祈禱的時候信菩薩以外,其他時候沒有任何佛教教徒的行為。

還有一些更有趣的迷信現象,或許人們自己都沒意識到這是迷信。

比如你要參加一場考試,去考試的那條路平時交通擁堵,而且有很多的紅綠燈。

但你這次去考場時,卻一路暢通,而且遇到紅綠燈時一直都是綠燈通行。

你會不會覺得:“這些都是好兆頭!”

其實,交通順暢是因為重要的考試讓交警特意過來維持了秩序,而綠燈則是巧合。

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或許還有許多人記得當時轉發楊超越的風潮,甚至有的讀者還是其中的一員,好似轉發了真的會變得好運。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些都只是心理安慰,但是當願望實現的時候,依然會覺得是轉發的錦鯉太“靈”了,甚至會回覆自己轉發的“錦鯉”進行“還願”。

之前看到過有一個評論很有意思:“你媽媽給你買了什麼你不感謝你媽媽,在這感謝錦鯉?” 另外,迷信也不僅僅和宗教行為有關,許多人不信教,但依然有一些“迷信”行為。

比如說有個女人悲觀地認為自己得不到幸福的婚姻。

正巧,或許因為一些性格因素或一些客觀原因,她前兩段婚姻都以失敗告終,於是當她面臨第三次婚姻時,她更加認為“我是不幸的”。

這第三段婚姻大機率也是悲劇收場,在這裡,她這種想法也是“迷信”。

03

動物也“迷信”?

你知道嗎?除了人類,

其實動物也有“迷信”行為。

最著名的莫過於“鴿子迷信”實驗。

鴿子迷信是什麼呢?

這就要說到大家一個很熟悉的心理學家——斯金納。

斯金納曾說:“如果你認為這(迷信)是人類特有的行為,那麼我將給你一隻迷信的鴿子。”

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為了證明“迷信”也是可以透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習得,他用鴿子來做實驗。

他把鴿子放進籠子裡,裡邊有一個盤子。

但不同的是,不管鴿子有沒有啄盤子,每隔15秒,都會有食物落在盤子裡。

結果你猜怎麼著?

鴿子們無師自通“迷信”了起來!

事情是這樣的,比如食物落下來的時候,一號鴿子正在扇翅膀,它簡單的小腦袋瓜就認為這個食物是透過扇翅膀這一行為得來的。

於是它開始瘋狂扇翅膀。

二號鴿子在食物出現的時候正在搖頭,於是它認為食物的出現和搖頭有關,於是開始瘋狂甩頭。

這種情景,會不會讓你聯想到人們“心誠則靈,不靈就是你心不誠”的一些迷信行為呢?

04

我們為什麼會迷信

其實現在和以前的社會非常不一樣,許多人包括你看起來迷信得冥頑不靈的父母,或許內心也知道,迷信沒有什麼用。

那為什麼明明意識到了迷信是無用的,依然會在迷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呢?

1、在遠古時代,迷信是對未知的大自然的敬畏

遠古時代的人們並不如今天一樣是地球的主人,他們對於自然和未知事物的掌控都很薄弱。

人們就像是地球上任何一種動物一樣,對於自然來說,是很脆弱的。

於是他們圍著火苗祈禱跳躍,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在世界中多一絲生機。

恩格斯曾在一本書中表達過一個觀點:野蠻人不明白睡眠是休息,睡眠看起來更像是死亡,於是他們認為睡覺就是人的靈魂離開了身體,而假如人死亡了呢?那麼他們的靈魂就變成了鬼。

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2、在封建時代,迷信是統治工具

封建時代,

人們的“迷信”雖然仍有敬畏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統治階級用來鞏固地位的工具。

比如君王是“天子”,“君權神授”這種思想。

認為這個人成為一國之君是上天的旨意,用來強調這種權力的“不可抗”,一旦抗爭了,那人民就是和“天”在鬥爭。

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3、現代,迷信有許多的原因

(1)大家都能想到迷信行為是一種心理支撐,也是一種控制感的尋找。

比如母親為了救重病的孩子願意終生食素,其實她內心也明白,食素挽救不了孩子的生命,但她依然會這麼做,好似這一行為能給孩子的治癒增加機會。

如果你去告訴她這樣沒用,她甚至還會生氣地反駁你。

因為在孩子生病這件事情上,她沒有控制權,

只能透過迷信行為找到一些控制感。

至少,今天吃不吃素,是她自己能控制的。

迷信的只會是中老年人?太天真了!你以為的迷信不是真的迷信

(2)我們錯誤地總結了因果關係。

比如我去一個重要的考試時,帶了一個漂亮的手鐲。

結果考試取得了意外的好成績,我會認為這個手鐲就是我的“幸運符”。

其實,考試成績和這個手鐲毫無關係,哪怕我那天什麼都不帶,我也能取得好成績。

在這個事情裡,我錯誤地把好成績歸結於手鐲,在兩樣沒有關聯的事物中建立起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