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舞樂面具怎麼合併

大家好,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古代中國歷史中的翼宿起源於翌祭。

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在之前的文章裡講過,神瞽、夔、伶倫主要以樂神的面貌出現,而與古代樂舞、戲劇均有密切關係。下面所欲討論的翼宿原為樂神,後世又成為戲班所祠的戲神翼宿星君。前人尚未有詳細論及其起源,故仍有討論的必要。有關翼宿的記載大致如下:

《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正義》雲:翼二十二星為天樂府,又主夾狄,亦主遠客。佔:明大,禮樂興,四夾服;徙,則天子舉兵以罰亂者。

《北堂書鈔》卷一百十二、卷一百五十:翼為天倡。(一引《春秋說題辭》,一引《春秋合誠圖》)

《晉書·天文志上》:翼二十二星,天之樂府,主徘倡戲樂,又主夾狄遠客、負海之賓。星明大,禮樂

興,四夾賓。動則蠻夷使來,離徙則天子舉兵。

《樂書》卷一百八十七引《春秋元命苞》日:翼星主南宮之羽儀,為樂庫,為天倡,先王以賓於四門而天

庭之衛,主徘倡,近太微而尊。

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瞿曇悉達《唐開元佔經》卷六十三:石氏曰:“其,天樂府也。主輔翼以衛太微。”《黃帝佔》曰:“翼和五音調笙律,五輔以衛太微宮,九州之位,入為宰相。”石氏贊日:“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翼宿如何被認為是天倡而最終成為樂神、戲神呢?筆者打算先從翼字談起。卜辭中沒有翼字,故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釋新異鼎》說:“甲骨文新異鼎之異應讀作翼。古文字有異(界)無翼,以異為翼,翼為異的後起字。”那麼“異”字是什麼意思呢?葉玉森論異字時說:“卜辭乃像一人捧頭如鬼狀,可驚異也。”(漢語字源字典)說得更具體些:

上古時代,巫風盛行。在舉行巫術活動的時候,要讓人頭戴一些兇惡猙獰的面具跳舞,以驅除鬼怪病魔。

甲骨文的異字,正像一個頭戴奇特的大面具而手舞足蹈的樣子。

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從文化角度解釋“異”字像鬼頭的原因,是接近其原意的。異字本作興,從由,也就是上文論禺字時說過的鬼頭。

從異字的解釋已依稀可見,“翼”字可能與巫術及樂舞有關。與“翼”相近的是“冀”字,字在異字頭上加上一個“北”。《漢語字源字典》說:“金文的‘冀’字,像一個戴著飾有獸角的假面具跳舞的人形。化裝舞蹈者在祈求神靈,故‘冀’字的本義有祈求、希圖、期望之意。”可見,異字加上北頭,即戴面具的巫師加上頭角以表神異,而翼字則是異字加上羽頭,以此類推,翼也和祭祀及樂舞有關。《說文》雲“祀或從異”,禩與翼,一從示旁以表祭祀,一從羽旁以表祭祀之舞器,當為同源字。

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丁山《釋翼》說:“翼,古亦通翌、顯,《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說文》‘翼本作翌’。《書·金滕》‘王翼日乃瘳 ‘ 。《爾雅·釋言》注引作‘翌日’。”翼既與翌、星通,則弄清楚翌是什麼對尋求翼字之來源很有意義?原來,翌是殷代五祭之一。趙誠說:

昱:(中略)典籍多寫作翌或翼。(中略)用作祭名則為借音字,昱祭為五種祭祀之一。

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換言之,翼通翌,確與古代的祭祀有關,且與祀的另體禩同源。而古代的祭祀幾乎無不與樂舞相聯絡,故翼也有和樂舞相通的可能。為此,須要對殷代的五祀作一番考察。

關於殷五祀,郭寶鈞《中國青銅器時代》說:

殷祭的主要方式有五種:一日鄉,鄉是伐鼓而祭;二曰翌,翌是舞羽而祭;三曰祭,祭是獻酒肉而祭;四曰壹,古是獻黍稷而祭;五曰舍,舍是聯合他種祀典合曆代祖批合併祭之。其他尚有夕、禽、勺、歲(中略)等多種名目,要以前五者為主。

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而根據常玉芝較新的研究表明,殷代五種祭祀舉行的順序與郭說不同。常氏《商代周祭制度)一書稱:

翌祀應為五祀之首,整個祭祀是以“翌—祭一壹—屹一彡”的順序週而復始地舉行的。

古代中國 翼宿起源 “翼主天倡,以戲娛故,近太微並尊嬉”

可見,翌或翼不但與祭祀儀式相關,並且是殷人最重要的五種祭祀之一,還列於五祀之首。故此,翌祭的地位便顯得特別突出。

今天我就介紹就到這裡結束了,下次再繼續給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