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八闋是反應什麼的古樂舞

原始社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是人類生活的早年時期。在我國,它包括從雲南元謀猿人算起的有一百七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和迄今大致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古文獻中記述的原始樂舞,相當於我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三皇五帝究為何人?說法不。一般認為是燧人、伏羲、神農和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現代史學家多認為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首領。有的歷史學家表示,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完成的基礎上,將把視野再往前擴大一千年,溯至炎黃時期,以完整探究我國古代文明的起源、程序及其發展。古文獻中記載的原始樂舞,文字均較簡略,且多為神話、傳說。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傳說是人類文字產生以前口頭相傳的歷史,凡帶有傳說性質的材料,一方面不能看作完全可信的史實,因為在一代代傳流的過程難免攙雜進後人的想像附會成分,另一方面也不能視為荒唐無稽之說,因為它們在相當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面貌和音樂的表現形式,能夠為我們勾畫出一幅依稀可辨的歷史輪廓。見於記載的有代表性的原始樂舞大致有以下這些:葛天氏之樂。傳說中有個遠古氏族,叫葛天氏。《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這是原始社會極為著名的一部樂舞作品。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八支歌的內容是:《載民》歌頌載負人民的大地;《玄鳥》是表示崇拜氏族“圖騰”,即一種黑色的鳥,有人認為是燕子;《遂草木》是祝願草木茂盛;《奮五穀》是祈求五穀豐收;《敬天常》是歌唱遵循大自然的規律;《達帝功》是歌頌天帝的功德,希望天帝保佑;《依地德》是感謝土地的賜和地神的恩惠;《總禽獸之極》是盼鳥獸繁殖,為人們提供食用不盡的肉食、皮毛。葛天氏之樂反映了人類進入農業定居階段後的信仰觀念和願望,勾畫出一幅遠古時代人們的生活圖景。伊耆氏之樂。《禮記·郊特牲》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其《蠟辭》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①是說伊耆氏在每年十二月要舉行盛大祭祀萬物的祭禮,叫做“蜡祭”。祭祀中還唱了一支歌,大意是:大地啊,你不要震動;流水啊,你注入深谷;害蟲啊,你莫要蔓延;雜草野樹啊,你回到積水的窪地去生長。反映了先民歲末祭祀時祈求收穫的願望。陰康氏之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陰康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陽道塞塞,不行其序,民氣鬱瘀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大意是說:在陰康氏的初期,水道不通,溼氣很重,人們的神氣抑鬱而呆滯,筋骨不舒展,所以創作了健身的舞蹈來驅散溼氣。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這是人類與自然搏鬥過程中產生的古老健身舞。朱襄氏之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為五絃之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大意是說:在遠古氏族朱襄氏(炎帝別號)的時候,風很大,天氣乾旱,植物萎枯散落,結不成果實。有個叫士達的人造了一張五絃的瑟,用以求雨,來安定人民的生活。音樂在這裡似乎有著巫術般的功能,反映了原始人在乾旱的自然災害面前祈求神靈降雨的願望。大刑天氏之樂。《山海經·海外西經》載:“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大意是說:刑天和炎帝爭奪領袖的位置,炎帝砍掉了他的腦袋,埋葬在常羊山上,刑天就用雙乳作眼睛,以肚臍當嘴巴,拿著斧頭、盾牌手舞足蹈起來。這應是遠古氏族操練戰爭兵陣,以斧頭和盾牌相互對攻的樂舞。有的學者認為,《斫竹歌》流傳的地區,“這裡早期生活著東夷人的一支—鳥夷(因善於用弓箭射獵禽鳥和崇拜禽鳥圖騰而得名)。《說文》中則說: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從上述的這些歷史人文背景來看,《吳越春秋》所載的《彈歌》在這裡傳存和被發現,也似乎是並非孤立偶然的現象”③黃帝時的《雲門》。傳說中的黃帝氏族是以云為圖騰的,所謂“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云名”(《左傳昭公十七年》)是說黃帝氏以雲記事,所以各官之長都以雲字命名。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圖騰(Totem),是原始社會中最早出現的宗教信仰。處於野蠻和矇昧時期的原始人還無法解釋人類起源的奧秘,憑著大膽、新奇的想像創造了絢麗的圖騰傳說,他們篤信人類群體與某一物種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超自然關係,視某種動植物為自己部族的祖先加以崇拜。這種萬物有靈的思想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化與精神文明。《雲門》就是一部崇拜雲圖的樂舞。且堯時的《咸池》。咸池是天上西宮星名,古人稱它是西方日落之處。王逸注云:“咸池,日浴處也。”《淮南》洪興祖補註:“咸池者,水魚之囿也。注云:水魚,天神。”因此,《咸池》乃是以水魚圖騰崇拜為主的樂舞。古人認為它主管五穀,人們祭祀它,也是為了祈求五穀豐收。據《周禮》和《呂氏春秋》記載,《咸池》是黃帝時的樂舞。“周禮”鄭玄注“大咸咸池,堯樂也”,可能堯時有所增修。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莊子·天運篇》對咸池之樂有著非常出色的描繪,所謂“此之謂天樂。故有焱氏為之頌曰: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咸池》洋溢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是一部遠古時期優秀的樂舞作品。舜時的《簫韶》。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會最高水平的樂舞作品。舜是我國父系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別號有虞氏。樂舞由編管樂器排作為主要伴奏樂器,所以稱為(策);樂舞有九個段落,所以又叫《九);有九次歌唱,又稱為《九歌);有九次變化,所以又叫九)也有人認為,古代“九”乃多的意思,非指實數,所以《樂是內容豐富而富於變化的多段體樂舞。樂舞的高潮是第九段,所謂“簫九成,風凰來儀(《尚書·益》),演唱(奏)到這裡,連神鳥風也自天而降來享受祭祀。這部樂舞的風格是“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樂緯·動聲儀》),格調優美抒情,猶如拂面之春風。

老北京文化: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禮在魯國觀看《超》樂表演後,讚揚它是空前絕後的作品。評論說:“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有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矣。(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認為《留》這部樂舞完善到了極點,像天一樣包羅永珍,像地一樣無所不有,欣賞了這樣的樂舞,實在是到了頂點了。再有其他樂舞,我不敢請求觀看了。後來孔子在齊國看到(》樂也是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說“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論語·述面》),認為沒有想到音樂能夠達到如此令人如痴如醉的地步,並且給予了“盡善盡美”的高度評價(現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關院村,即臨淄故城內東北角處,仍立有“孔子聞部處”的碑誌)。《簫》這部作品在漢高祖六年(前201)更名為《文始》,這是一部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並且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