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莊宅使是屬於九寺嗎

北宋初年,在趙匡胤平定叛亂、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名將。李處耘便是其中一員,一生志在建功立業,史載:“

有度量,善談當世之務,居常以功名為己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征戰沙場的勇將,在人生最後幾年卻過得相當憋屈,抑鬱而終。

智勇雙全

(一)有勇

李處耘

是後唐將領

李肇

之子。李肇歷任軍校,官至檢校司徒,在一次和契丹的作戰中,力戰而死。李處耘和他的父親一樣,生性勇武。後晉末年,年幼的他跟隨哥哥李處疇到了京城。時逢後晉將領張彥澤破關而入,放縱士兵剽劫搶掠。

李處耘最擅長射箭,尚未成年的他一個人保衛整個街坊,射殺了十幾個士兵。

其他士兵不敢進攻,天黑後都撤退了。天亮後,這些士兵又殺了回來,李處耘一人苦戰,又射殺了幾人。雙方戰鬥難解難分,直到援兵前來解救,李處耘才得以全身而退。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後漢初期,李處耘被府州地方長官

折從阮

召至門下,處理軍務。折從阮後來歷任鄧、滑、陝、邠四州節度,李處耘都跟著他。在新平時,折從阮的外甥到朝廷誣告李處耘有罪,後周太祖郭威聽信讒言,貶他為宜祿鎮將。折從阮上表為李處耘雪冤後,他才重新回到折從阮軍中。

(二)有謀

李處耘有勇,也有謀

。折從阮非常看重李處耘,臨終前上表稱讚他是可用之才,當時,宋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

李繼勳

鎮守河陽,朝廷便任命李處耘做李繼勳的屬官。李繼勳開始沒瞧上他,並不以禮相待。但李處耘靠實力和謀略讓李繼勳刮目相看。在一次宴射上,看到李處耘接連四發射中靶心,李繼勳大為驚訝,開始委任他處理一些郡務,並讓他掌管黃河渡口。李處耘走馬上任,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對李繼勳說:“

這個渡口來往的人中恐怕有奸細,不可不察啊。

”幾個月後,果然捉到契丹間諜,李繼勳派李處耘把間諜押送到朝廷。

助力建宋

李處耘的有勇有謀讓他在陳橋兵變中脫穎而出。

李繼勳被罷任節度後,周世宗柴榮把李處耘調到自己的愛將、負責殿前親軍的趙匡胤軍中,任都押衙。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以北上禦敵之名出征,軍隊駐紮在陳橋時,

李處耘看到軍中圖謀推戴趙匡胤,於是先告訴了趙光義,眾人議定後才向趙匡胤彙報。

趙匡胤最終黃袍加身、“被迫”取得皇位。因為李處耘在陳橋兵變中臨機決事,謀劃得當,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得到趙匡胤的嘉獎,被授任為客省使兼樞密承旨、右衛將軍。

之後,李處耘在戰場和官場上都一路“開掛”。因跟隨趙匡胤平定李筠之亂、李重進之亂有功,一路升職。李處耘擔任揚州知州時,戰爭剛剛結束,揚州境內凋弊不堪。他多方走訪,瞭解民間疾苦,上奏減免城中居民的房屋稅,百姓因此非常感激他。公元962年,李處耘奉詔回京,揚州老百姓涕泣挽留,以至於他晚了好幾天才啟程。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謀佔荊、湖

公元963年,趙匡胤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步伐。他任命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李處耘為都監,率十州兵以平亂為名,拿下荊、湖。

當時李處耘率軍至襄州,駐紮在荊門,向荊南節度使高繼衝申請借道。高繼衝派他的叔叔高保寅及軍校梁延嗣,帶著牛肉和酒打著犒勞軍隊的名義去偵察形勢。李處耘用厚禮接待他們,讓他們安心住一晚,第二天送他們回去。梁延嗣非常高興,派人向高繼衝報告說沒有危險。要知道荊門距江陵僅百餘里,這天晚上,李處耘一邊請高保寅等人在慕容延釗帳中宴飲,一邊秘密派遣數千精銳騎兵朝著江陵的方向快速前進。此時高繼衝正等著高保寅、梁延嗣回來,突然聽見大軍到來,倉惶出迎,在江陵北邊十五里處遇到李處耘。李處耘命令他等待慕容延釗,自己率領親兵登上城門。

等到高繼衝陪慕容延釗進城時,宋軍已經佔據了城中要衝,高繼衝束手無策,只好奉表歸順。宋軍兵不血刃,得了3州、17縣、142300戶百姓。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荊南歸順後,李處耘立即調發一萬多江陵士兵,合併到軍隊裡,深夜趕赴朗州。宋軍隨後接連擊敗敵軍,俘獲很多敵人。為震攝敵軍,李處耘挑揀了數十個身體肥胖的俘虜,令部下分食,又把一些年輕體健的俘虜刺了面,放歸朗州。這些敵兵回去報告了宋軍吃俘虜一事後,城中人大驚,縱火焚城,四處逃散。李處耘隨即派部下俘獲朗軍統帥周保權,進入潭州,盡得荊湖之地。雖然仗打贏了,但李處耘也一度因讓部下吃掉俘虜而飽受非議。

失意而終

拿下荊、湖,李處耘可謂是戰功赫赫。不過此次出征,他和主帥

慕容延釗

的矛盾也讓他失意而終。宋軍當初到襄州時,街上賣餅的人向軍人加倍收費。李處耘將帶頭的兩人送到慕容延釗那裡,慕容延釗怒而不管,往返三四次,李處耘便下令在街上殺掉他們示眾。

慕容延釗的下屬小校司義住在荊州客將王氏家裡時,借酒行兇,王氏就向李處耘告狀。司義被李處耘斥責後,到慕容延釗那誣陷李處耘。一次,李處耘看見有士兵進入民房,過了一會兒,民房中有人大呼求救,便派人逮捕他們,卻發現這些士兵竟是慕容延釗的養馬卒,於是鞭打責罰他們。慕容延釗因此怒殺養馬卒,從此兩人更加不和,互相上奏指責。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然而因為慕容延釗和趙匡胤素有交情,又是老臣、重將,所以赦免他無罪,只貶李處耘去做淄州刺史。在淄州任官幾年後,終於抑鬱而終,終年47歲。李處耘為大宋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宋太祖後來常常悼念他,還讓晉王趙光義娶李處耘次女李氏為晉王妃——即後來的明德皇后,以示褒獎。

李處耘的結局頗有些遺憾,但令人欣慰的是,虎父無犬子。李處耘的兒子

李繼隆

延續了他建功立業的夢想,成為北宋名將,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他出身將門,戰功赫赫,以勇猛揚名軍中;他南征北戰,多次抗命,卻備受帝王恩寵;他年過半百,依舊征戰沙場,直到生命的尾聲。

他,就是宋朝名將

李繼隆

,生前靠實力獲得榮光,逝後依舊憑實力永載史冊。

主動走出溫室的“將三代”

李繼隆祖籍上黨,出生于軍人世家:祖父

李肇

是後唐將領,在與契丹的戰鬥中陣亡;父親是智勇雙全的北宋開國名將

李處耘

;弟弟

李繼

後來也成為鎮守西北邊防的名將。他還是皇親國戚——妹妹經趙匡胤撮合嫁給了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

明德皇后

李繼隆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書,多智謀,謙虛謹慎。出身名門的他比一般人擁有更多步入仕途的機會,成年後,他因父親的功勞被蔭補為供奉官;但家庭因素也成為他職場路上的攔路虎,李處耘被貶時,他也被除籍。宋太祖生日時,李繼隆與母親一起入貢,才被官復原職。不過,由於李處耘和趙匡胤的結拜兄長慕容延釗不和,李繼隆屢遭壓制,初入職場的他只好每天遊獵練武,等待機會。

李繼隆20多歲時,奉命去蜀地討伐盜寇。蜀道艱險,母親吳氏看到兒子將要遠征,非常擔心,便找來當年丈夫的老部下輔佐他。沒想到李繼隆一口回絕道:“

此次出行,孩兒自有一番成就,不需要這些人,希望您不要擔心。

”李繼隆就此開始了他征戰的一生。

不走尋常路的勇將

李繼隆有信心拒絕母親的庇護,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一次,他和三百名士兵被派到邵州剿滅數千名當地的蠻族,武器只有刀和盾牌。但年輕氣盛的李繼隆迎著蠻族不斷放出的毒箭身先士卒,以傷亡三分之一的代價打敗了敵軍。戰鬥中,他的手臂被敵人的毒箭貫穿,危在旦夕,幸虧部下得到解藥,才得以救治。李繼隆也因為這場戰役名揚全軍。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名將之所以成為名將,還因為不走尋常路。

李繼隆在幾次戰役中都表現的非常出色,宋太祖對他讚賞有加。再加上昔日與李處耘的君臣之情,宋太祖打算重用李繼隆,攻打南唐時,趙匡胤對他說:“

如果你能平定昇州,我就會厚賞你。

”當時軍中的十幾個將領都惦記著攻下昇州,好向皇帝邀功領賞,所以當需要回京彙報軍情的時候,誰都不願意去,唯恐失去戰功。但李繼隆願意,而且只有他願意,這一點連宋太祖也沒料到。看到李繼隆在昇州還沒攻下時就回京,太祖非常驚訝。不過李繼隆既沒指責同事,也沒為自己哭訴,而是說了一番吉利話:

金陵破在旦夕,臣在來的路上遇到大風,這正是破城之兆。

第二天,捷報傳來,太祖對他說:“

果然如你所料。

” 公元976年,李繼隆因平南唐之功,被授為莊宅副使。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李繼隆擔任四面提舉都監,一如既往,

“奮以先登,勇常冠軍”

。攻打太原西城時,敵軍投出的石頭正好落在他身邊,一位隨從親兵當場被擊中身亡,但他仍然毫無懼色,從容戰鬥在第一線,盡顯大將風範。北漢在宋軍的打擊下終於投降,李繼隆為大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屢次抗命戰果累累

李繼隆有在戰場身先士卒的勇氣、不走尋常路的智謀,更有屢次抗命的氣魄。而且他抗的還是天子之命。

在和遼軍的一次戰鬥中,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韓匡嗣帶領大軍直抵滿城。宋軍按太宗的部署分為八陣對峙,有人提出這樣力量過於分散,應該改為二陣,但大將崔翰猶豫不決,擔心違反太宗的命令、不好交待。身為監軍的李繼隆當場表示:“

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有事先想不到的地方,如果因為違背命令而獲罪,我一個人兜著!

”有了李繼隆拍胸脯,宋軍大膽做出了違背太宗意圖的正確變陣,大戰過後遼軍慘敗。李繼隆隨後調任遷宮苑使、領媯州刺史,護三交屯兵。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動第二次幽州戰役,遭遇慘敗,各路人馬傷亡慘重。但李繼隆的部隊“軍成列,虜不敢擊”,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駐紮。後來遼軍反擊全線展開。宋軍劉廷讓領兵數萬迎戰,時任滄州都部署的李繼隆率一萬精兵援助。雖然頑強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考慮到氣候等形勢極為不利,李繼隆果斷下令退保樂壽。他

的撤退命令完全正確,但卻成為劉廷讓推脫責任的把柄。

戰後,太宗震怒,下令李繼隆赴京接受調查。好在事實很快大白天下,他無罪釋放。一年後,加領本州觀察使。

即便付出過代價,李繼隆仍堅持自己心中的正確決策。

公元988年,遼軍大將耶律休哥大舉入侵。李繼隆領兵北上增援,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然而遼軍的攻勢越來越猛,李繼隆見無法再守,立即下令讓勇將荊嗣出戰。縱然荊嗣頑強抵抗,也沒能戰勝敵人,只好退撤到南岸和李繼隆主力會合。遼軍見勢繼續追殺。

李繼隆的部下袁繼忠慷慨陳詞,請命出戰:“

我將身先士卒,死於寇矣。

”此時,有人拿出太宗不許出戰的詔書。李繼隆卻早已下定決心一戰,喝斥道:“

朝廷之外的戰場是將帥的專長,殺敵才能報效國家。

”於是下令數百名精銳騎兵上陣,這些士兵不負眾望,“

摧鋒先入

”。李繼隆等人趁勢掩殺,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戰後,遼軍南下的勢頭被初步遏制。

一年後,李繼隆又力排眾議、堅持己見,與遼軍耶律休哥大戰徐河,《宋史》記載“殺其將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隨之大潰,相蹂踐死者無數”。徐河戰後,宋遼戰爭的形勢為之一振,此後十年遼軍沒敢再次大舉進攻。而這十年,李繼隆又揮師西北,與反宋的李繼遷征戰不休。

北宋“將門父子”二:一生戎馬!父子同時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老驥伏櫪一生戎馬

或許是出於對馳騁沙場的執著、一心報國的滿腔熱血,到不惑之年、甚至是知天命的年紀時,只要國家需要,李繼隆都會義無反顧,奮戰在一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宋真宗即位後,改命李繼隆為鎮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傅。一個月後,他被召還,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解去兵權,回到鎮安軍任職。公元1004年,契丹大軍南下,在澶淵之戰中,李繼隆受任駕前東西排陣使,先於真宗前往澶州,率軍抵禦契丹。公元1005年春,他隨真宗返京後患病。同年3月,李繼隆去世,享年56歲。

李繼隆病發時,真宗曾親自去看望他;去世後,真宗又親自到他家中痛哭弔祭,身穿喪服發哀,併為他輟朝5日,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武”。

在馬背上打天下,大概是李繼隆此生最重要的使命。他征戰一生,即便多次抗命,仍受到三代帝王重用。他的榮光也並沒有因他的離去而止步:宋仁宗即位後,李繼隆配享宋真宗廟庭;宋理宗即位後,他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