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厚臉皮”詩人,寫的這詩他兒子都看不下去,他卻因此成名了

何事擾春風

千年文壇,既有像王勃、李白、李賀這樣的天才型詩人,也有不少資質平平的普通詩人。前者的成名,理所當然;後者的成名,則需付出極大的努力。

本期小美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後者中的一員,此人名叫王禹偁。為什麼偏偏說他?因為為了寫好詩,他當真是“不走尋常路”。

宋代“厚臉皮”詩人,寫的這詩他兒子都看不下去,他卻因此成名了

王禹偁是北宋的一位詩人,在朝堂上挺有名氣,敢於直諫。和北宋許多臣子一樣,王禹偁喜文,但偏偏資質一般,比不上晏殊,更比不上後來的蘇軾和歐陽修。自己寫不好,於是他就開始走模仿的道路。開始他學白居易,但是沒學出什麼名堂;後來他又學杜甫,也只學到了皮毛。終於在去世9年前,他寫出了一首《春居雜興二首》。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第一首:

《春居雜興二首。其一》

北宋。王禹偁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宋代“厚臉皮”詩人,寫的這詩他兒子都看不下去,他卻因此成名了

這組詩共兩首,先說第一首。大家一看就能明白,這是一首惜春落花詩,詩妙就妙在後14個字。它的意思是:我的被貶的商山副使家,本就簡陋,好不容易有兩株桃樹和杏樹裝點著,可是春風為何偏要為難我,吹跑了黃鶯吹斷了我的花枝。

詩寫得很巧妙,但王禹偁會因此詩成名,被後世記住則是因為他與兒子關於這段詩的爭議。據《蔡寬夫詩話》記載,王禹偁寫完這首詩後,他的兒子嘉祐實在看不下去,讓他把後半部分改了,因為兒子認為後兩句完全是在抄杜甫的詩。

宋代“厚臉皮”詩人,寫的這詩他兒子都看不下去,他卻因此成名了

兒子說得沒錯,王禹偁這首詩就是在模仿杜甫的千古名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不但仿了,而且大意都沒變,算得上是高度模仿了。此時王禹偁38歲,兒子想來年紀也不會太大。老爹抄的詩,家中小兒都看不下去讓他改,這擱誰身上都不是件長臉的事。若是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無非就是兩個選擇:要麼承認自己是模仿杜甫,留著這首詩,向詩聖表示敬意也沒什麼不好;要麼就聽兒子的默默地改了。

但王禹偁偏不這樣,他十分高興地對兒子表示:“我所作詩句的精詣,竟然能夠暗合杜子美麼!”這話什麼意思?就是不承認自己是有意模仿,辯稱這詩是自己想出來的,只是和杜甫想到一塊兒去了,他覺得這是很有面子的事。於是他不但不肯改,還說了句挺大言不慚的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杜甫是前身”。這話就是說自己本來是學白居易的,沒想到杜甫才是自己的前身。

宋代“厚臉皮”詩人,寫的這詩他兒子都看不下去,他卻因此成名了

那麼問題來了,王禹偁到底有沒有學杜甫,他真的是隻是和杜甫想到一塊兒去了嗎?杜甫寫的是“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他寫的是“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咱們就算這一句他是自己想出來的。那我們又來看他這組詩的第二首:

《春居雜興二首。其二》

春雲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

誰道無心便容與,亦同翻覆小人心。

宋代“厚臉皮”詩人,寫的這詩他兒子都看不下去,他卻因此成名了

這組詩以寫景諷小人。春天雲朵在天空被風吹著變幻著,一會兒變深一會兒變淺。都說它們是無心逍遙,其實就像是世間反覆無常的小人之心。瞭解杜甫的朋友都知道,杜甫有首名詩叫《貧交行》,也是諷喻小人的,首句就是“翻手作雲覆手雨”,以雲之變幻來寫小人,這種比喻是杜甫所創。如果說第一首詩是王禹偁和杜甫想到一塊兒去了,第二首又做什麼解釋呢?不太可能又想到一塊兒去了吧?

透過這番分析我們就能明白,這王禹偁確實是位厚臉皮詩人。他若是個現代作家,模仿別人的作品還如此大言不慚,就衝他這番回答都很有可能會被打,別人的粉絲不太可能饒得了他的。但在當時,王禹偁卻因為這組詩成名了,後世很多人提到他,最常說的就是這組詩以及他與兒子的這段有趣的對話。模仿能仿得這麼理直氣壯,大概也就只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