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見惑和思惑如何觀修

佛法講緣起,一切事物都必須因緣和合才能成就。要成就好事,就要具足善緣。緣不是等待而來的,必須要自己去努力、創造、開發,所以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做任何事情都要心存感激,一碗米飯需要什麼因緣?農夫播種、努力耕種,還要土地、肥料、天氣各種外緣和合,等到穀子長成了,還要運送、碾米。買回來以後,還要洗米、烹煮,送到餐桌上,才能吃到一碗米飯。這就是緣起,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行。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修行,最低限度要漏盡見惑和思惑。見惑是由於知見錯誤而引起,因此只要能了達正確的知見,知道一切法都是緣起,緣起性空,過去主觀的執著立刻就破除了,就能轉化過去錯誤的邪知邪見。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什麼是思惑?由習氣衍生出來的煩惱,就稱為思惑,包括貪、嗔、痴、慢、疑等。貪心重的人,要看看自己貪什麼,就以不同的法門對治──貪財,就要修佈施;貪色,就要修不淨觀。嗔心重的人,就要增長慈悲心,修四無量心、七週緣慈,並且要回向……藉由這些法門,就可以滅除思惑的煩惱。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痴心是由於不瞭解因緣果報的道理,而產生的煩惱、執著。要斷除痴心,就要修因緣觀,觀察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因,有過去因、現在因,有善因、惡因、淨因、染因;緣也是如此。所以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的,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修緣起性空觀,就可以破除愚痴。此外,要檢討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起心動念,如儒家所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用這些規範來檢視因緣,也是破除痴心的一種方法。慢心和疑心在第十二章舉難勸修時講過,這裡不再贅述。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將執著照破、煩惱漏盡,就能回覆本來的清淨心、無染著心,這就是“淨”。見思二惑等雜毒鏽穢完全漏盡了,就能證得阿羅漢果。見思二惑漏盡,心得解脫,證了阿羅漢果,就有六種神通現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除了“神通”之外,智慧心也會現前,證到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就是“明”。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達到這個境界,證到阿羅漢果,就能知道八萬大劫以內的事情。菩薩更進一步漏盡塵沙惑,證道種智。但和佛比起來,聲聞的無師智和菩薩的道種智都不是最明的,佛破除了無始無明,證到法身的境界,成就無師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智圓明,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就是佛的智慧。“得一切智,可謂明矣”,所以佛智才是最明。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活在邪知邪見當中。舉例來說,有些人晚上睡不著覺,看到天花板上的屋樑,心生掛礙,就睡不著覺了。有些人更幻想:“大概是這個地方不清淨。”不但自己心中有鬼,還到處散播謠言,一盲引眾盲,搞得人心惶惶。遇到這種人,我們就要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唯心造”的道理來開導他。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佛法告訴我們,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的果報,心中有魔,外在就顯出魔的境界;假使把心魔滅除了,外魔自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才是正知正見。有了正知正見,無論處在什麼地方,都會心安理得,處處都是淨土。所以,知見是很重要的。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斷了見惑,進一步斷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三惑漏盡就是佛的境界,這念心具足無量的神通與智慧,面對任何事情都能明察秋毫,不會被外面的邪知邪見所幹擾。例如,有些人受到“不實”之說的影響,心生恐慌,想要變賣田地房產。等到事情過了之後,才知道自己吃虧上當了,這時後悔也無濟於事。這就是糊塗、愚痴、不明。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有智慧的人,就能照破愚痴黑暗。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不是以電燈來照破黑暗,而是以智慧之燈照破愚痴迷惘。智慧之燈,就是“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這念心要安住正念、如如不動、了了常知。所謂“一法界顯,九法界隱”,當一真法界現前時,其他的法界全部銷歸自性,無始以來的生死,當下就得到解脫,這就是最光明的。所以,要了生死,不是靠逃避或是靠神通,而是要靠智慧、正知正見和定力。

外境是自己的心意識所招感,有了正知正見,處處都是淨土

修行,必須要從因上來努力,修忍辱、修智慧。所謂“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有因才能感果。現在雖然尚未成道證果,但只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並且具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心就是光明的。這樣修行不但不會走錯路、走遠路,而且會愈走愈光明,智慧、定力愈來愈增長,自己的德行、道業都能有所成就,最後終能開佛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