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只什麼

唐代詩壇有一個很特殊的詩人,他的詩風格自成一家,內容以說理為主,語言通俗幽默,開創了以俗語俚詞入詩的傳統,影響了唐代及後世大量詩人。他的詩作數量頗豐,現已發現整理三百餘首。但是,他的詩既不見收錄於《全唐詩》,更不見於《唐詩三百首》,所以,許多人對他的名字很陌生。然而,近年來,隨著對他的研究的深入,人們推崇他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專家學者甚至建議在《唐詩三百首》增選他的詩作。他就是唐初詩人王梵志。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大唐盛世

王梵志生卒年及家世均不詳,據考證,他大約生活在隋煬帝楊廣至唐高宗李治年間。一生可謂一直在走下坡路,生於殷富之家,隋末戰亂,家道中衰;唐初重賦,家產破敗。做過小官,任期未滿即被革職。雖子女不少(五男二女),但無一孝順,致使晚年生活無著,落得個沿街乞討。窮困悲慘的生活迫使他半路出家,50多歲皈依佛門,信仰佛教。但他依舊四處募化求齋,過著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他的創作,主要集中在出家之後這一時期。因此被稱為白話詩僧。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隋末戰亂

王梵志的詩歌以說理議論為主,多據佛理教義以勸誡世人行善止惡,對世態人情多諷刺和揶揄,語言淺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於嘲諧戲謔之間。對初唐盛行的典雅駢儷詩風有一定衝擊作用。由於獨特的經歷和所處的社會地位,他的一些詩作格調不高,嘲諷揶揄意味較濃,給人不嚴肅、不正經的感覺,與當時及後世格律嚴謹、語言工整的詩篇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他的詩在當時有一定影響,也影響了後世寒山、拾得、皎然、顧況、白居易、皮日休及宋代一些詩人,但仍留下了“不守經典,皆陳俗語,非但智士回意,實易愚夫改容,遠近傳聞,勸懲令善”(敦煌寫本《王梵志詩原序》)的評價。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皈依佛門

王梵志的詩作,語言質樸、自然,宛如平常話,卻能以小見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詩歌中並不多見。從中也能看出詩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王梵志的詩到底如何,我們透過以下幾首詩來體會一下。

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

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

王梵志的詩,大多沒有題目,大都是想到什麼寫什麼,隨意性很強,這完全不同於應制詩和應試詩,也不像其他詩人,想好題目循規蹈矩去寫。他的白話詩,大多有感於日常生活瑣事,而歸結到某種生活真諦,具有禪理式的機趣。王梵志把襪子翻過來,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人們都說這一舉動是錯的。王梵志卻說:“寧可讓你看著刺眼,也不能讓我的腳不舒服。”世上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喜歡圖慕虛榮,不顧實際效果,可怕的是,他們竟把這種圖慕虛榮的行為視為正確的,作為他們行事的原則。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梵志翻著襪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這首詩的內容是肯定生命的短暫,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釋為否定長生的觀念,即對世事加以譏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對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實,詩人無可奈何地自我解嘲。詩中以土饅頭來喻墳墓,以墳中人比喻饅頭中的肉餡,雖不免殘酷,卻又令人哭笑不得。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不論你愛不愛吃這個“土饅頭”,都得吃一個。死後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與城裡的繁花似錦相比,可是,縱然“土饅頭”內的生活沒滋沒味,卻由不得你選,只能老老實實“莫嫌沒滋味”!詩人坦然面對生死,語調輕鬆幽默,但又並非視生死如兒戲般的不負責任的輕鬆,也並非強作歡顏的故作輕鬆,而是在正視自然規律徹悟生死後,對世人的諷誡。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城外土饅頭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這首詩同樣是肯定生命的短暫,死亡的必然,既是對世人妄圖長生不死的強烈譏諷,也是作者面對死亡不可避免的自我解嘲。全詩語言通俗易懂,生動詼諧。“世無百年人”意思是凡人,皆不可能長生不老,這其實是每個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許多人不願正視這一點,而是在活的時候,廣置田產或遍求仙求,作著妄圖長生不死的幻想,此即“強作千年調”。據傳王羲之的後人陳僧智永善書,名重一時,求書者多至踏穿門檻(“ 門限”),於是不得不裹以鐵葉,取其經久耐磨。詩中就用“打鐵作門限”這一故事,形象表現凡人是怎樣追求器用的堅牢,作好長遠打算的。在詩人看來這無非是做無用功,故可使“鬼見拍手笑”。說見笑於鬼,是因為鬼是過來“人”,應該看得最為透徹,所以才忍俊不禁。鬼笑至於“拍手”,是梵志語言生動詼諧的表現。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打鐵做門限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

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詩人自誇有一處世法寶,這就是與世無爭、息事寧人。這種舊時代人的一種“共相”,在詩人筆下得到個性化的表現。“與世無爭”的概念並未直接說出,而透過詩中人活生生的語言:“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來表述。被人欺負到極點,卻死也不肯上縣衙門申訴,寧願吃虧,這是進一步寫“相打長伏弱”,連“忍無可忍”的意氣也沒有。詩歌形象打上了封建時代弱者的烙印,散發著生活氣息。而“價值百匹練”的誇口適足見出人物身份(以“百匹練”為貴,自然不是富人意識),表現出人物處境雖卑微而不自知其可悲。透過人物的語言,詩人刻畫出了一個甘居弱小、不與人爭的小人物形象。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至死不入縣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與《我有一方便》一樣,這首詩也用第一人稱寫,展現的卻是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戲劇性場面。“騎大馬”者與“擔柴漢”,是貧富懸殊的兩極。而作為這兩極間的騎驢者,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他比上不足,頗有些不滿,但當他看到擔柴漢時,便又立刻心安理得起來。這首詩真實地或略帶誇張地寫出了世人行為和心理上的某種通病,令人忍俊不禁,於笑中又有所反省。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他人騎大馬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

吾出經求去,送吾即上道。

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

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

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

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這是一首慨嘆人情冷暖的詩作,在藝術表現上明顯的特點是:以銳敏的觀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為人重視的動作和事理,運用通俗凝練的語言,設想奇巧的對比描寫,著墨不多,無意於渲染,但是那種貪錢者的醜態便躍然紙上。全詩結構緊湊,層次分明,步步圍繞主題,寫得頗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筆調,指出妻室兒女態度好壞的關鍵在於一個“錢”字。接著,作者利用貼切的比喻,進一步刻畫出金錢引起的種種媚態。最後六句,概括全篇主旨,也是王梵志對世情險薄的憤激之語。

被歷史埋沒的唐代詩人,一生寫詩300餘首,卻不見《全唐詩》收錄

見吾滿面笑

王梵志的詩作在唐初流傳極廣,後來卻一直被封建正統派視為“下里巴人”,登不上大雅之堂。明清以來,梵志詩漸漸失傳。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全唐詩》竟將梵志詩屏之門外。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遺書”中才又發現梵志詩。其後,經民國、現代文人收集整理,收得梵志詩336首,雖然它遠不是詩人作品的全部,但尚可代表詩人的創作傾向和思想風貌。梵志詩最有文學價值的,當推那些有意無意作出的世態人情的幽默、諷刺畫。王梵志作為創作風格獨特的詩人,理應在中國文學史上佔得一席之地。他的勸誡詩人的詩篇入選《唐詩三百首》,也未嘗不可。你認為呢?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