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世卿世祿制度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蘇秦這個名字,瞭解歷史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這個名字,一介布衣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六國的權貴,遍翻史書都找不到幾個能和蘇秦相比的勵志故事。蘇秦之所以出名,有一部分是自身的努力,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用人制度的改變。古代王朝也有類似高考這樣的選拔人才制度,蘇秦就經歷了古代用人制度更替的過程。從一介布衣到六國權貴,讓我們看看不同的用人制度會帶來什麼樣的不同影響吧。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世卿世祿,報國無門

如果你出生在周朝時期,那麼當官的機率有多大?當小官其實是可以透過努力來做到,但是如果想要當大官,那麼你只能靠投胎來解決。因為周朝時期的用人制度是世卿世祿制,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講西周的用人制度時說:“周朝各種各樣的官吏,大多都是世襲,諸侯們世代享有特殊且不可侵犯的地位。”後世很多學者都認為周朝的選官制度就是世卿世祿制,而歷史上的一些事也在驗證這一判斷。西周的開國功臣周公旦的長子被封在魯國,次子代為周公;召公的長子被封在燕國,次子代為召公。一直到周宣王時期,召公和周公都是周公旦和召公的後人,這些案例就證明了周朝時期的用人制度為世卿世祿制。

《史記·魯周公世家·索隱》:周公元子就封於魯,次子留相王室,世為周公

《史記·燕召公世家·索隱》:後武王封之北燕,亦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為召公。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人反駁這一觀點,《帝王世紀》中曾經記載了周宣王大力提拔一些人才,而且這些人才都不是世襲的。但是事發背景是國人暴動,因為周厲王的暴政導致周朝宗室和百姓的反抗,周宣王繼位之後就開始勵精圖治,然後大批任命賢才。因此也不排除周宣王任用這些人是為了平息民憤以及更好的維持統治,而且1974年在陝西出土了師鼎等文物,上面明顯的記錄一家四代人世襲官職。1976年陝西出土的微史家族銅器群,上面記錄了一家六代人世襲史官職位。

“進用賢良,樊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就文公、申伯、韓侯、顯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張仲之屬,併為卿佐”。《帝王世紀》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有一些學者認為世卿世祿制度是從商周開始時期就已經實施了,另外一部分學者是認為世卿世祿制度是春秋時期由於卿大夫專權所以才形成的,由於雙方都有自己的論據,所以一直爭議不休。但是可以明確的是,春秋時期是世卿世祿制度,也就是說如果在春秋時期想當官,那麼你必須投胎好,不管就算你滿腹經綸也報國無門。

一聲驚雷,春秋變色

公元前770年,這一年平王動遷到了洛陽,就此建立了東周。此時西方的土地都被秦國所有,秦國陸續吞併了一些犬戎部落,成為西方強國;盤踞中原的晉國在陸續打敗、吞併一些諸侯國之後,也成為中原霸主;此時河北北部的燕國由於地理位置問題,所以並沒有大規模兼併其他諸侯國,但因其老牌諸侯國的身份也成了一方強國;長江下游的吳、越開始崛起,在兼併一些小國之後也成了大國。因為周王朝的衰落,這邊土地掀起了大國爭霸的局面。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由於爭霸場面太過激烈,原本的世卿世祿制度已經行不通了,各大國為了增強國力開始尋覓人才。齊國開闢了稷下學宮,為人才論道提供了一個場所,並且在這些人才中挑選出合適的人才,最後加以任命。之後魏國也不甘示弱,開始任用李悝在國內變法。魏國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崛起的國家,也是法家第一個變法的國家。魏國的變法雖然沒有徹底,但是也是有效果的。遺憾的是魏國的後續君主並沒有文侯、武侯那樣的氣魄,導致人才外流,變法計劃破產。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說:“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鄒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次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原本在魏國的公孫鞅被秦國的招賢令吸引,之後在秦孝公的鼎立支援下開始變法。秦國的變法其實是最徹底的,秦國也因為商鞅變法迅速走向強大。商鞅變法就如同一聲驚雷,使得春秋變色。諸侯國都開始醒悟世卿世祿制已經被淘汰,隨後諸侯國陸續開始採納先進的用人制度。原本埋沒的人才也開始陸續透過自己的努力走向歷史的舞臺,就如商鞅、蘇秦、白起、吳起、李斯、王剪。商鞅變法對秦國來說只是改變了用人制度,但是對歷史來說,它淘汰了腐朽的世卿世祿制,進而使用人制度開始重新改革,原本的世襲也成了唯才是用。

懸樑刺股,憤而讀書

蘇秦家裡世代務農,原本的蘇秦只是田間農民,但是蘇秦看到時代的發展,他看見那些人才透過自己的努力然後叱吒風雲。蘇秦放棄了種地,毅然決定拜鬼谷子為師,之後外出遊歷多年。但是蘇秦在外面遊歷多年也沒有混出名堂,最後只能窮困潦倒歸故鄉。家人們都覺得他異想天開,不好好勞作竟然想著當官。嫂子不給他做飯,妻子不見他,父母嫌棄他,這一系列的倒黴都被蘇秦撞上了。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中國有個詞彙叫“否極泰來”,意思就是倒黴夠了就該轉運了。蘇秦在經歷了那麼多倒黴之後憤而讀書,為了努力讀書蘇秦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把自己的頭髮綁在房樑上,在歷史上留下一個詞彙-“懸樑刺股”。當蘇秦學成之後,蘇秦就去遊說周王,但是世卿世祿制度根深蒂固,周王一看蘇秦的出身就果斷放棄了他。後來蘇秦又去遊說秦國,因為前面有商鞅的例子,蘇秦覺得秦國應該會任用他。但是秦國剛處死了商鞅,秦惠王顯然沒有秦孝公那樣的胸懷,所以並沒有任命他。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蘇秦非常幸運,因為他成名於用人制度的更替時期。如果是世卿世祿制那麼就算他有能力也不會得到任命,但是此時各國都在尋覓人才蘇秦他有很多選擇。之後蘇秦遊說趙國,但是奉陽君不太看得起他,所以也沒有任用他。蘇秦真正得志之地還是燕國,燕國地處苦寒之地,而且還有齊、趙兩個大國在旁邊,所以出境十分危險。燕文侯也想改變現狀,所以一直在尋覓人才,直到遇見蘇秦。一個渴望人才的君王,一個人渴望被賞識的才子,兩人一拍即合,自此蘇秦開始走向歷史的舞臺,而且還走向了舞臺的中心。

六國相印,榮歸故里

燕國得志之後,蘇秦有了燕國的背書,之後遊說其他幾位諸侯就簡單多了。在陸續說服其他諸侯之後,山東六國就達成了合縱聯盟,蘇秦也成了聯盟長。尋常人能佩戴一顆相印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蘇秦在達成合縱聯盟之後身配六國相印,成為六國的權貴,在六國都有很高的地位。

富貴不歸故鄉,如同錦衣夜行。蘇秦在功成名就之後也榮歸故里,回到了他的洛陽老家。原本還顫顫巍巍求見周天子的蘇秦一改往日舊貌,自己帶著諸侯送行使者大搖大擺的歸家,比當時的周天子威儀還要莊重。儘管之後聯盟破裂,但是蘇秦的地位仍舊舉足輕重,在歷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

結言

縱觀蘇秦的一生充滿了勵志,但是真正改變蘇秦命運的還是用人制度的變更。在世卿世祿制時期,不知道有多少人才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而自從春秋戰國時期用人制度改變之後,在短短的幾百年之內湧現了無數的人才,而且春秋戰國時期學術發展達到了巔峰,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建樹要遠超後世幾千年的建樹。這就引起我們的深思,用人制度對歷史的影響這麼大,那麼怎麼樣才能制定一套合適的用人制度那?世卿世祿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這些制度都沒有經過歷史的檢驗。而高考制度從出現到現在誕生了一大批人才,而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生於今朝,倍感幸運。

參考資料:郭沫若著《中國史稿》一九七六年第一版,第266頁

《太平御覽》卷八十五引《帝王世紀》

《戰國策》秦策一引《蘇秦始將連橫》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資治通鑑》

蘇秦從一介布衣到六國的權貴,看不同的用人制度帶來的不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