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處事準則堪比漢代的張安世,連長孫皇后臨終前都對他讚歎有加

房謀杜斷中的杜指什麼

貞觀之治耳熟能詳,在這段浩浩蕩蕩的歷史時期,迴盪著各種旋律。人們立德、立言、立功,將自己獨一無二的聲音刻在這一時期。然而貞觀第一宰相,房玄齡,卻在洪亮的聲音中沉默著、記錄著、整理著……

他的處事準則堪比漢代的張安世,連長孫皇后臨終前都對他讚歎有加

01。

房玄齡生於官宦之家,十八歲舉進士。隋朝末年,房玄齡投李世民。“太宗一見,如聞舊識”。李世民見了房玄齡,立即將他重用。此後十餘年間,房玄齡一直在李世民帳下運籌帷幄。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房玄齡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幫助李世民奪得太子之位。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任中書令,即宰相。

房玄齡自跟隨李世民以來,可謂是出生入死。玄武門之變,房玄齡作為策劃者之一,他深知如果不能幫助李世民奪得太子之位,等待自己的就是死亡。好在李世民最終成功即位,並且由於房玄齡在政變前做好了充足規劃和準備,這場政變對國家、對百姓的影響都降到了最低。

比起早年跟隨李世民征戰天下、發動政變,房玄齡任宰相時的殫精竭慮更應居功業之榜首。太宗即位後,房玄齡已經看到了國家的弊病,因而主張整頓吏治,削減開銷。他提倡增強官員的辦事效率,還要削減一些不必要的官職,這樣就能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貪官汙吏、地主豪強等在貞觀時代、在房玄齡的治理下,相較於以前,得到了較大緩解。開國易,守國難。房玄齡的一系列措施對於新興的唐王朝來說,可謂是一劑良藥。

房玄齡還善於修訂律令,他在參考前朝法律的基礎上,改編修訂《貞觀律》,成為唐律的基礎。房玄齡堅信,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那就必須以柔治國。這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治國理念有些類似,劉秀也是減輕刑罰,頒佈一些利於百姓的詔令。後來,長孫無忌等人在永徽年間在房玄齡編訂的《貞觀律》基礎上,加以修改編成《唐律疏議》,這也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誌。

房玄齡在為政方面顯然問心無愧,可謂是“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他起早貪黑,只為多處理一些政務;他通情達理,任人唯賢,開創一個廉吏的時代;他為官平和,深受百姓愛戴,有賢相之稱。

他的處事準則堪比漢代的張安世,連長孫皇后臨終前都對他讚歎有加

02。

儘管房玄齡位居高位,但他為人處事低調。作為宰相,更是開國功臣,但房玄齡從不突出自己的功勞;魏徵以敢於直諫而出名,房玄齡就竭盡全力為魏徵提供機會;李靖善於帶兵,房玄齡就盡心在後方做好後勤保障。房玄齡熟知每一位官員的才能,作為宰相,他能充分調動起每一個人的優勢,讓唐王朝朝著更強盛的境界大步前行。房玄齡沒有顯眼的政績,但天下人都知道,沒有房玄齡,就沒有貞觀之治。

房玄齡的處事準則,容易使人聯想到漢代的張安世。張安世在宣帝朝時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他為官低調,甚至想要辭去自己的侯爵從而不讓世人知道自己。房玄齡和張安世有許多共同點,從家世來看,房玄齡是官宦之家,張安世父親是武帝朝的酷吏張湯;從二人所處的時代來看,房玄齡處在貞觀之治的盛世,張安世處在昭宣中興的年代;從二人性格來看,他們都十分低調,不願意突出自己的功績,房玄齡不願突出自己的開國之功,張安世不願意突出自己的擁立之功;二人的為官風格也十分類似,都以寬厚二字著稱;二人逝世後的地位也類似,房玄齡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安世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不同時代的二人,卻在多方面表現出了高度相似。

他的處事準則堪比漢代的張安世,連長孫皇后臨終前都對他讚歎有加

03。

貞觀時代離不開房玄齡,儘管太宗時不時找茬痛罵房玄齡,但實際上太宗對這位宰相十分尊敬。有一次,太宗因為一件小事將怒火全部發洩在房玄齡的身上。而房玄齡,就靜靜地站在朝下,面色平靜,既不爭辯也無認錯之意,這讓太宗更為生氣了,立即將房玄齡貶為平民。房玄齡一回到家,立即讓家人打掃打掃屋子,說皇上即將到訪。家人不解,你剛被貶為平民,皇上還來見你幹什麼。房玄齡笑而不語。果然,不幾時,太宗果然到訪,對剛剛自己的失語表達歉意,重新讓房玄齡回朝任宰相。房玄齡如此瞭解太宗,因此也才能更好地服務太宗。

還有一次,太宗在外巡遊,任李緯為戶部尚書。當時房玄齡留守京城,太宗就問京城來的官員,房玄齡對他的任命有何意見。官員答道,宰相直言李緯的一把大鬍子生得好。太宗聞言,立即改任李瑋為洛州刺史。房玄齡此舉,頗有“顧左右而言他”之意,而太宗也非常尊敬房玄齡,看重他的意見。

他的處事準則堪比漢代的張安世,連長孫皇后臨終前都對他讚歎有加

04。

關於房玄齡,還有“房謀杜斷”的成語。這指的是房玄齡善於謀劃,而杜如晦善於決定,二人的能力充分互補,從而有了完美合作。曾經,唐太宗和房玄齡共議國事,房玄齡說:“除了杜如晦誰都不能做出決斷”,等到杜如晦來了,他馬上分析房玄齡的策謀,立即做了決斷。每當太宗遇到難題時,房玄齡總能提出多種方案供太宗定奪,而太宗猶豫不決時,杜如晦又能從眾多方案中選出最佳的,二人的合作堪稱完美。

太宗的善於用人,是形成“房謀杜斷”這一搭配的基礎。在平時生活中,找對正確的搭檔能讓我們做事形成“1+1>2”的效果。孫臏與龐涓,二人同是鬼谷子的門生,本應當同窗情誼深厚,可到了他們一起共事的時候,竟是拼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廉頗曾經嫉妒藺相如,但藺相如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不計前嫌與廉頗共同在趙國效力,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效果。由此可見,人才需要搭配合理,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李世民的這一用人,將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優勢互補,從而使二人齊心協力為太宗出謀劃策。

他的處事準則堪比漢代的張安世,連長孫皇后臨終前都對他讚歎有加

05。

長孫皇后臨終前對唐太宗說:“房玄齡侍奉陛下最久,他為人小心謹慎,他所有的謀劃計策,無一不靈驗,所以如果沒有什麼大變故,陛下千萬不能棄用房玄齡。”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長孫皇后的一席話,皆因房玄齡於唐太宗有蓋世之功。

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重。在房玄齡生命最後的時光,太宗封他的兩個兒子為高官,從而讓房玄齡生前看到二子顯貴。可惜在房玄齡病逝後,永徽三年,房玄齡次子被指謀反,因而被處死,其他諸子皆或流放或貶官。

“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是唐太宗對房玄齡的評價。站在後人的角度來看,房玄齡的功勞毋庸置疑,同時,房玄齡最值得稱讚的還有他的品格。“低調做人,踏實做事”八字很好地概括了房玄齡的一生,“任勞任怨,恪盡職守”是房玄齡為官的標準,“謙虛謹慎”是房玄齡為人的準則。

透過房玄齡的一生,我們彷彿能夠看到一位虛懷若谷、與人為善的睿智老人,他一生辛勤、一生為國、無怨無悔……

“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其中,房玄齡更是四大賢相之首!唐朝史學家柳芳曾言道:“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房玄齡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工程”,但世人皆知,他的聲音就是“貞觀”!

他的處事準則堪比漢代的張安世,連長孫皇后臨終前都對他讚歎有加

參考資料:

《新唐書·房玄齡傳》

《舊唐書·房玄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