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北宋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曾兩度出任大宋宰相的寇準,病逝於雷州的一個家中。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作為北宋著名宰相,寇準的一生可謂是風光無限,前半生鋒芒畢露,深受宋朝兩任帝王的信賴。

然而,正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雖然寇準前半生享受了數不盡的榮華富貴,可他晚年卻過得十分淒涼,死後連一個體面的葬禮都沒有。

寇準病逝後,他的妻子連一口棺材都買不起,更無錢將丈夫的遺體運回故鄉安葬,只好託人奏報朝廷,請求朝廷看在寇準昔日功勞的份上,出資將寇準的遺體運送回鄉。

剛剛繼位不久的宋仁宗,也不願看到一代名相落得如此下場,於是就令戶部特批了一筆銀兩,作為寇準的安葬費用。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然而,由於寇準生前得罪的人太多,或許是有人暗中故意挑撥的緣故,導致戶部違背了宋仁宗的旨意,只撥付給寇妻一小筆銀兩。

寇妻拿到銀兩後就僱人運送丈夫的遺體返回渭南老家,可是雷州相距渭南至少有2000餘公里的路程,朝廷賜予的銀兩根本不夠用,寇妻一行人剛走到洛陽就用光了。

因為沒有錢,僱來的民夫也不願意繼續幹了,寇妻實在想不出辦法,只好留著眼淚將丈夫安葬在了洛陽,自己一個人返回了老家渭南。

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有一天,宋仁宗與大臣們談論起先帝時期的大臣,突然想起了一代名相寇準,就問左右隨從寇準被送回故鄉安葬了嗎?

當時已經過了這麼多年,隨從們哪裡知道寇準的下落?於是宋仁宗就派人去查訪,一查之下才知道寇準被葬在了洛陽。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宋仁宗內心很愧疚,自己明明答應了要將寇準運回故鄉安葬,結果答應的事情卻沒有辦成,於是下旨給寇準遷墳。

民間有句俗語叫“入土為安”,寇準都被埋在洛陽10年了,結果卻又被挖出來遷墳。寇家人雖然不滿,但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他們也只好同意遷墳。

就這樣,又過了20年的時間,到了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的時候,經歷了“慶曆新政”失敗的教訓,宋仁宗再一次想起了寇準,感慨朝中無寇準這般直言敢諫之人。

這一次,宋仁宗又開始自責了,他覺得自己當初只是下旨給寇準遷墳,卻沒有給予寇準相應的榮譽,實在是有負當年寇準立下的功勞。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於是宋仁宗又下旨給寇準墓前建一座神道碑,並且親自撰寫了“旌忠”兩個大字刻於石碑之上,又下旨恢復寇準“萊國公”的爵位,追曾其中書令,賜諡號“忠愍”。

在古代,當朝中重臣去世後,皇帝馬上就會根據這位大臣生前的功績賜予爵位和諡號,而

此時距離寇準去世,已經過去了30年的時間。

寇準出生在官宦世家,19歲就考中了進士,可謂是年少得志。進入仕途後,他又先後得到宋太宗、宋真宗兩位皇帝的信賴,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幹。

然而,由於寇準性格太過剛硬,使得他晚年時期遭遇了許多的坎坷,不但被貶到雷州這樣遙遠的地方擔任司戶參軍這樣的小官,甚至連一座像樣的住宅都沒有。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而且,由於他當宰相時得罪了很多朝廷官員,導致他經常無法按時領到自己的俸祿,而他又不願意從百姓身上搜刮錢財,所以晚年時期只能過著清貧的生活,去世的時候家裡連棺材都買不起。

早在寇準第一次被任命為宰相時,蜀中名臣張詠聽說了這件事後,就對隨從說:“寇準是一位奇才,可惜的是不太懂權謀之術。”

有一次,寇準奉旨出使陝州,路途中恰好遇到了張詠。寇準設宴招待張詠,席間向張詠請教,張詠向寇準推薦了《霍光傳》,勸他有空多讀讀此書。

霍光是西漢時期的權臣,尤其擅長權謀之術,可寇準卻沒當一回事,他回去翻了翻此書後就沒有讀了,反而認為張詠笑話他不學無術。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其實,宋太宗一直不讓寇準擔任宰相,倒不是擔心寇準的才能不足,而是怕寇準不懂得為官之道,擔心他得罪的官員太多,不利於朝廷的穩固。

宋真宗是因為寇準的大力推薦才當上皇帝的,所以他當上皇帝后也一直想重用寇準當宰相,可是他也擔心寇準性格太剛直,拖了很久才下定決心任命寇準為宰相。

寇準的才華確實出眾,可他的性格缺點也同樣明顯,很多時候不分場合得罪同僚,使得中書省的工作有時候很難開展,經常有大臣向宋真宗告狀,說寇準為人太過跋扈。

寇準晚年時被貶,除了是因為他曾經得罪過劉皇后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他當年譏笑過丁謂。

丁謂以前在寇準手下任職,他侍奉寇準十分的小心翼翼,有一次參加中書省的宴會時,他看到寇準的鬍鬚上粘著菜湯,於是就伸出手幫寇準的鬍鬚擦拭乾淨。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等到丁謂替自己擦乾淨鬍鬚後,寇準卻哈哈大笑,對左右在場的官員說:“你也是朝廷大臣,代表的是朝廷的顏面,怎能替別人擦拭鬍鬚呢?”

俗話說得好,伸手不打笑臉人,丁謂此舉雖然是有意討好寇準,可寇準這句話也太難聽了。

面對同僚們異樣的眼神,丁謂恨不得鑽進地縫中去,從此就對寇準懷恨在心。

宋真宗晚年時期身體一向不太好,朝中大事多由劉皇后決斷,而寇準曾經得罪過劉皇后,自然也就漸漸被疏遠了。

而且,由於寇準年少得志,在生活方面比較喜好奢侈,比如他家經常舉行宴會,家中從來不用油燈,而是用名貴的蠟燭照明。

北宋名相寇準: 前半生鋒芒畢露, 後半生晚景淒涼

寇準的那點俸祿根本不夠用,而他又不屑於收受賄賂,也不願降低生活標準,所以家境每況愈下。

寇準當宰相時俸祿較高,尚能維持生活,等到他多次被貶後俸祿降低,家中就無以為繼了。晚年時連個像樣的住所都沒有,只能住在百姓們為他搭建的破茅屋裡,死後更是連棺材都買不起很是悽慘。

而且,寇準的後人也養成了生活驕奢的習慣,所以司馬光在評價寇準時曾說:“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由此看來,寇準雖然是一代名相,但是他顯然不太會治家,尤其是家風方面不太好,以至於遺禍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