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農村俗語,在今天還有道理嗎?

戒尺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作為一名農村人,從小就聽家裡人說過“戒尺之下出高徒”這麼一句俗語,直到今日這句話仍然在我的腦海裡深深地紮了根。作為一名教育領域的工作者,我時常將這句話奉為圭臬。

“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農村俗語,在今天還有道理嗎?

開啟APP,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直到最近,一位小學教師朋友告訴我,現在的小孩子太難管理了,根本不能對他們太嚴格,否則這些孩子很容易就會哭,之後他們的家長就會找上門來。與其嚴格管理孩子,不如順著他們的性子,至少不會讓自己感到為難。

當我聽完這位同行的話之後,我立馬批評了他,並找出一系列的理由反駁他,其中剛好就到了“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話。不過這也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那就是在今天,這句俗語究竟還適不適合當下的教育體制?

“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農村俗語,在今天還有道理嗎?

“戒尺之下出高徒”是時代的產物,在曾經的教育體系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以前還沒有現代學校的時候,孩子們都是在私塾裡接受教育。那個時候的孩子們所學習的課程,大都以國學經典類為主,老師也都屬於非常典型的儒生式教書先生。

孩子們生性好玩,為了克服這一天性,讓他們能夠聽從教書先生的教導,按時完成教書先生布置的各項任務,總是需要有一定的懲戒手段來起到威懾作用,那麼戒尺這一物件就應運而生了。

“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農村俗語,在今天還有道理嗎?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通常會認為只有一個嚴格的老師,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學生。正因如此,這句農村的俗語才能夠流傳到今天。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在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中,戒尺這一物件在過去人才的培養中,確實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在強調師生關係平等,禁止體罰學生的今天,戒尺式的教育方式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在今天的教育體制中,老師的身份和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裡德高望重的教書先生,一改課堂中威嚴的形象,成為了同學們的好朋友。

“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農村俗語,在今天還有道理嗎?

這一改變帶來的一個直接變化,就是師生關係變得更加平等和諧。在這種教育體制下,老師們逐漸和學生們打成了一片,成為了朋友,同學們也更願意在這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

但是對於一些低年級的老師來說,孩子們大都比較小,缺乏規則意識和紀律意識,如果以這份身份來進行授課,難免會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這不禁讓我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教師失去了威嚴,能否更有效地管理學生?

雖然戒尺已經遠離課堂,但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仍然需要樹立起教師的威嚴,在管理方面做到鬆緊結合有度

戒尺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對不聽話的學生進行體罰,在今天我們不再提倡這種做法;第二種就是教師威嚴的象徵,我認為這是值得加強的一點。現在的中小學課堂裡,都是一些00後和10後的孩子,這些孩子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個性比較強,不好管理。

“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農村俗語,在今天還有道理嗎?

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還在一昧地追求學生們的好朋友形象,恐怕很難管理好這些孩子。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依然需要樹立起威嚴,但是並不意味著再回到曾經的戒尺式教育型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扮演知識的傳承人這一角色。

您認為在今天“戒尺之下出高徒”這句話還是否適用呢?歡迎發表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