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田單:一個被忽略的軍事家

戰國時田衝是田單的兒子嗎

陸梵塵/文

「讀通鑑」田單:一個被忽略的軍事家

田單其人

在中國軍事史上,戰國時期齊國的田單無疑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所參予和決定的軍事鬥爭雖然不是很多,但卻都是重要的和決定性的,關乎著國家的生死存亡和發展。他的軍事謀略,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性的變化組合,在中國軍事史上樹立了典型的範例。

田單在齊國,最初只是個臨淄的市場管理人員,並不被人們所瞭解。齊湣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燕國上將軍樂毅率領燕、韓、秦、趙、魏五國聯軍大肆進攻齊國,齊國兵敗如山倒,田單的智慧可以說是展現於亂世之中。燕國大軍的長驅直入,田單和他的家族逃難到了安平,但安平也不是久留之地,肯定是還需要繼續逃的。他讓家人把車輪兩邊長長的車軸鋸掉,包上鐵皮。不久燕國軍隊攻入安平,城裡的人爭相逃命。很多人家的車子擁擠在一堆,有的車軸相互卡在一起誰也走不動,有的車軸被撞斷車輪掉了下來,結果很多人被俘虜,只有田單家族的車軸經過了改造,得以逃到即墨(今山東平度東)。這時齊國除了莒和即墨兩個地方外,都已經被燕國聯軍佔領了。燕軍看莒暫時攻不下來,就集中兵力圍攻田單所在的即墨城。即墨帶兵的將領在戰鬥中死亡,大家覺得田單是有帶兵能力的,就一致推舉他擔任將軍,帶領大家抗敵。

「讀通鑑」田單:一個被忽略的軍事家

即墨古城

聯軍將領樂毅也是位著名的軍事家,他看到即墨同樣也是一時半會攻不下來,就改變策略。對即墨圍而不攻,善待出城的百姓,目的是想軟化對方意志,為自己的總攻創造條件。這應該是個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收效比較慢。

「讀通鑑」田單:一個被忽略的軍事家

軍事家樂毅

就在這個時候,支援樂毅的燕昭王去世,換上來的新國君叫燕惠王。他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對樂毅有看法,這時自然也對樂意不抱好感。田單得知這個訊息後,就施展了反間計。派人放風,一是說燕國軍隊這麼強大,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夠攻下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而對僅餘的兩座城池不打,目的就是收買人心,準備自己在齊地稱王;二是說其實齊國人最害怕的燕國將領是騎劫,而不是樂毅。燕惠王果然中計,以騎劫撤換了樂毅。這一換,導致了燕軍軍心渙散。

此計得逞之後,田單又採取了鼓勵士氣和麻痺敵人等多種計謀。第一招,他利用當時人們都有迷信思想,讓城中百姓吃飯時都要在院子中擺好飯菜先祭祀祖先,結果引得大量的飛鳥在即墨上空盤旋。結果城中的人看到這一情景認為是吉祥之兆,城外的燕軍看到只覺得奇怪,有點惶恐。第二招,他派人向燕軍傳言,齊國人最怕被俘割鼻子,也怕城外的祖墳被挖。愚蠢的騎劫固然相信,下令抓到城裡出來的人就割鼻子,還派人掘齊人在城外的祖墳。得到的結果是,齊國人鬥志更加堅定,人人抱有必死信念。第三招,就是故意向敵人示弱以麻痺對方。田單把精銳士卒都隱藏起來,而讓老弱婦孺商城防守。從城中收羅了很多黃金交給一個富豪,讓他送給騎劫,並告訴騎劫說:“看來城中的齊軍撐不住了,快要投降了,請你們大軍入城之後不要掠奪我的家人。”同時田單互派使者到騎劫處請降。結果是燕國軍隊高呼萬歲,就等著受降了,一時間放鬆了警惕,防禦越來越鬆懈。而城內的齊軍卻是同仇敵愾,鬥志正高,恨不得一下衝出去把敵人殺光。

「讀通鑑」田單:一個被忽略的軍事家

田單的火牛陣

看到時機已經成熟,這天晚上,田單收集了全城一千多頭牛,給它們披上了畫滿龍紋的紅綢布,在牛角上綁上尖刀,在牛尾巴上拴上一束澆上油脂的蘆葦。準備停當之後,他讓士兵把城牆鑿出幾十個洞,把牛趕入洞口,然後點燃牛尾。牛的尾巴被燒得疼痛難忍,一個個像發了瘋似地從洞口衝出,直奔燕軍的營地而去,五千多齊國精兵緊隨其後衝上前去。

這邊燕軍從睡夢中驚醒過來,但見滿營火光,眾多身披龍紋的怪獸狂衝亂撞,被撞倒計程車兵非死即傷。後面齊國的大軍掩殺過來,即墨城中的百姓也跟著吶喊助威,聲勢震天動地。燕軍士兵不知哪來怎麼多的齊軍,一時間傻了,只好四處逃散。混戰中,騎劫被殺,先前被燕國佔領了的齊國的城邑紛紛反正,換上了齊國的旗號。之後田單帶領得勝的大軍一直追殺燕國軍隊到黃河邊上,收復了先前被燕軍佔領的七十多座城邑。

此前,齊湣王已被人殺。田單派人把齊襄王從莒接回到首都臨淄。這一年已經是齊襄王五年了(前279年)。為了表彰田單對齊國的再造之功,齊襄王封他為安平君。

「讀通鑑」田單:一個被忽略的軍事家

田單反敗為勝

不久,田單受命攻打狄國(山東高青南)。岀發前他去拜訪齊國有名的賢士魯仲連。魯仲連告訴他:“將軍此去攻打狄國,肯定攻不下來。”田單聽後不服氣,說:“我既然能夠用即墨那點殘兵打敗擁有百萬之眾的燕國軍隊,光復齊國故城,今天打一個小小的狄國,為什麼就不能勝呢?”說罷就上車拂袖而去,馬上安排攻打狄國去了。

可是攻打了三個月,還真的沒有攻下狄國的城池。這時齊國的小孩子們在齊國都城內傳唱著一首兒歌:“高高的武冠像簸箕,長長的寶劍拄下巴。攻打狄國難拿下,枯骨堆的像荒丘。”田單聽到這些感到害怕了起來,覺得是否天意暗示著什麼。也顧不得面子了,又跑回來請教魯仲連了,說:“先生預測我田單攻不下狄國,能說說原因嗎?”

魯仲連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將軍當時在即墨的時候,把自己當作普通人,坐那兒的時候編著筐,站著的時候就拿著鍬,一天到晚忙個不停,還經常鼓勵著士卒說‘我們已經沒有別的可以選擇了!祖宗宗廟要完了!今日不奮力,我們將死無葬身之地!’”在當時,將軍有必死之心,士卒們也斷無求生之理。聽到你的話,大家莫不感奮落淚都嚷著要決一死戰,這才能夠最終打敗燕國。而當今的將軍,在東邊夜邑有豐厚的俸祿,西邊淄水河山有消遣的安樂窩,穿著華服馳騁於淄水、澠水之間,更多地享受著生活的快樂,再無必死之心,所以打不下狄國。”

田單不得不承認,魯仲連點出了他的軟肋。於是第二天,田單就開始以高昂的鬥志巡視著前線的每一個地方,哪裡最危險他就站在哪裡,親手拿著鼓槌擂著戰鼓。在他的激勵下,狄國終於被攻了下來。

「讀通鑑」田單:一個被忽略的軍事家

田單的勝利奠定了軍事家的地位

從田單保即墨和攻狄的這兩次軍事生涯,我們可以看到,從來沒有常勝將軍,任何戰爭的勝利都不能存於僥倖,都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任何一場戰爭的勝利,也並不都是簡單地寄希望於一個簡單的方法和策略,田單保即墨攻燕軍的戰鬥,就是在麻痺、誘使敵人犯錯誤和集聚、壯大自身力量兩方面同時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