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 | 董遇論“三餘”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作者是誰

經典文言文賞析 | 董遇論“三餘”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質訥②而好學。興平③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採穭④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閒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⑤。”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⑥’。”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註釋

董遇

:三國時期魏國人,著名學者。

質訥

:質樸木訥。

興平

:漢獻帝年號。

(lǚ):野生稻禾。

:同“現”,顯現。

三餘

:古時由於條件有限,冬天、夜晚、雨天無法下地勞作,所以有空閒時間。

譯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樸實不善言辭,但是喜愛學習。興平年間,關中的李傕等人作亂,董遇與哥哥季中投奔到段煨將軍處。董遇和哥哥採集野生稻穀背到集市上去賣,董遇總是帶著書,有空閒就拿出書誦讀,他的哥哥嘲笑他,但董遇還是照樣讀書。

有人想跟隨董遇學習,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先讀一百遍。”董遇又說:“書讀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會顯現。”求學的人說:“苦於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利用‘三餘’時間’。”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中空閒的時間,夜晚是一天中空閒的時間,下雨天每時每刻都是空閒的時間。”

經典文言文賞析 | 董遇論“三餘”

文言知識

經典文言文賞析 | 董遇論“三餘”

說“餘”:

“餘”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指“我”,第一人稱代詞。

如《小石潭記》:“餘弟宗玄”。

指“剩下的,多出來的”。

如《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如,成語“餘勇可賈”。

指“整數後的零數”。

如“十餘人”。

指“農曆四月的別稱”。

出處

三國魏·魚豢《魏略》

啟發與借鑑

經典文言文賞析 | 董遇論“三餘”

我國古代很多求學之人都非常善於利用時間,董遇提倡利用“三餘”時間來讀書,而歐陽修則說:“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古人云:“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世間萬物,皆屬身外,唯有知識能夠滲入心靈,別人無法奪取。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停不下腳步。但是時間就好像海綿裡的水,只要去擠,總還是有的,關鍵就在於願不願有所捨棄。

對於學習,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我愛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