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鄭國:一個最失敗的間諜,卻功在千秋

大秦賦客卿是什麼官

以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為題材的古裝劇《大秦賦》中,與秦國接壤的韓國,活像一個“受氣包”。

尤其是韓桓惠王,居然派遣一位水工鄭國入秦,試圖從內部瓦解秦國。

在《大秦賦》第47集和第49集中,秦王嬴政平定嫪毐叛亂,接著又驅逐“仲父”呂不韋。

此時,鄭國面臨兩難抉擇,甚至連小命都要不保。

原來,鄭國帶著韓桓惠王的使命來到咸陽,打算利用“疲秦之計”損耗秦國實力,繼而保得韓國周全。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鄭國居然假戲真做,幫助秦國修建了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那麼,鄭國是否真的想效力大秦,忘記了身上肩負的使命?不然的話,為何他幫助秦國修建了灌溉千里的鄭國渠呢?

《大秦賦》中的鄭國:一個最失敗的間諜,卻功在千秋

先從史書文獻來看,鄭國生卒年月不詳,他是韓國新鄭(今河南鄭州)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專家。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嬴稷派遣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被迫將上黨郡割讓給秦國,以求短暫和平。

隨後,秦、趙兩國圍繞上黨郡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長平之戰。韓國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與趙國一樣,成為大秦東進必經之路上的兩塊絆腳石。

可是韓桓惠王整日不思進取,他不聽從韓非提出的強國建議,總想著用歪門邪道,企圖阻撓大秦東進步伐。

思來想去,韓桓惠王於公元前247年,讓鄭國帶著“秘密任務”進入咸陽。

按照韓桓惠王想法,鄭國對著秦王嬴政、呂不韋等人曉以利弊,告訴他們:“

秦國如果想統一天下,必須要修建一條能灌溉千里的水渠

。”

但是修建如此繁雜的水利工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成。此項工程必定會拖垮大秦,這也就是韓桓惠王想出的“疲秦之計”。

鄭國來到咸陽後,沒費多大力氣便說服了嬴政與呂不韋等人。

就這樣,他得到秦國上下鼎力支援,在今陝西涇陽縣西北處(涇河北岸)修建水利工程。

《大秦賦》中的鄭國:一個最失敗的間諜,卻功在千秋

十年後,鄭國幸不辱命,成功修建了這條鄭國渠。

由於鄭國渠修建方法特殊,使得水位落差過大,涇水中大量泥沙灌溉至關中地區,將大約4萬公頃的鹽鹼地變為沃土。

總之,修建鄭國渠之後,每年能讓秦國的糧食總產量提升不少。鄭國渠也是我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又被稱之為“天下第一渠”。

《史記·河渠書》: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說完了史書文獻中,鄭國與其修建鄭國渠的來龍去脈。

再來著重剖析下,本是韓國“間諜”的鄭國,為何來到秦國後,忘記了韓桓惠王交代給他的使命?還幫助秦國修建瞭如此完備的水利工程。

其實,鄭國修建鄭國渠也並非一帆風順。

《大秦賦》中的鄭國:一個最失敗的間諜,卻功在千秋

大約公元前238年,秦國不少宗室大臣開始懷疑鄭國來到秦國的真實目的。秦國因為修建這條水渠,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更拖延了秦國問鼎中原的目標。

《史記》和《漢書》中都有明確記載,鄭國“間諜”身份暴露,讓秦王嬴政怒不可遏。

再加上呂不韋和嫪毐事件從中發酵,也使得秦王嬴政對所有留在秦國的客卿發出“逐客令”。

幸好宰相李斯力挽狂瀾,向嬴政呈上《諫逐客令》,才保住鄭國一條命。

《史記·李斯列傳》:“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

說這些只是想告訴同學們,鄭國在秦國的兇險程度,絕不亞於那些衝鋒在一線計程車卒。

然而,鄭國不像趙國寵臣郭開那樣,是個牆頭草,兩面倒的小人。用現在很時髦的話說,鄭國是一位帶有“工匠精神”的水利專家。

《大秦賦》中的鄭國:一個最失敗的間諜,卻功在千秋

大家想想,鄭國這樣的能工巧匠留在韓國,肯定得不到重用。畢竟韓國綜合實力弱小,與秦國連年混戰中,丟失多數重要城池。

鄭國來到秦國後,毫不費力地得到嬴政信任,讓他大展手腳。能把畢生之所學,心中所想修建於實處,大概也是鄭國的夢想吧。

說得更直白點,鄭國是個徹頭徹尾的“間諜”,可他也是一位極其嚴謹的工匠。

修建鄭國渠時,鄭國心中肯定有種非常複雜的情感。鄭國乃韓國人,韓桓惠王又交代給他如此重要的任務,讓其儘量拖垮秦國東進步伐。

可一來二去,鄭國不僅未能完成韓桓惠王交代任務,還給敵人帶來這麼大好處。

但出於對這項工程的熱愛,以及發自肺腑的“工匠精神”,鄭國還是拼命地工作。最終歷時十餘年,為秦國順利修建鄭國渠。

因此,鄭國就是一位吃著手藝飯的工匠,本就對“間諜”任務不熟練。

《大秦賦》中的鄭國:一個最失敗的間諜,卻功在千秋

另外,韓桓惠王病逝於公元前239年,這一年,鄭國渠還沒有修建完成。韓桓惠王突然離世,也打亂了鄭國的思緒。

於是,這個韓國“間諜”一條道走到黑,不管不顧將畢生精力,全部用於修建鄭國渠上。

據《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

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

。”這為秦始皇最終統一六國,做好了物質上的充分準備。

而《漢書》這段話,也原原本本表達了鄭國心中所想。

《漢書》:“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他以“間諜”身份入秦,但事與願違,卻為秦國建立萬世之功。歸根結底,鄭國對於這項工程有著遠超常人的關注度。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鄭國渠就如同鄭國的親生骨肉一般。鄭國沒日沒夜與其打交道,一點一滴的看著它茁壯成長。

突然有一天,鄭國才回過味來,原來自己親生骨肉發育的越好,故國便越來越危險。

可出於人性的良知與本能,以及與生俱來的“工匠精神”,鄭國還是選擇與鄭國渠同生共死。

《大秦賦》中的鄭國:一個最失敗的間諜,卻功在千秋

鄭國是韓國罪臣,這點毋庸置疑。但他拋棄家國利益,為關中百姓灌溉千里沃野,用“造福蒼生”來形容鄭國,也是不為過的。

在他心中,修建鄭國渠,並不代表自己忘記了韓桓惠王使命,更不是吃裡扒外。他修建的鄭國渠,更是功在千秋!讓關中成為天下糧倉,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名。

鄭國 ,一個失敗的“間諜”,卻是一個最成功的水利專家!

參考資料:《漢書》《史記》

圖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