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前段時間,出自《新三國》電視劇的片段火遍全網,

片段中曹操看向遠方沉聲道:“我原本以為呂布已經天下無敵了,沒想到此人比他還勇猛,這是誰的部將!”

這裡曹操所指之人正是趙雲

,能讓曹操如此感嘆之人,為何在談及三國時,總覺得他很全能,但又有些若隱若現,難稱蓋世英雄。這跟劉備也有很大的關係,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備一生並未真正重用過趙雲。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世之梟雄

三國演義中不止一次提到劉備乃“世之梟雄”,那麼,什麼是梟雄呢。梟是古代對於各類貓頭鷹的統稱,它們總喜歡將獵物的頭顱掛在樹枝間,是一種惡鳥。

成語“梟首示眾”,就是根據這種鳥類的行為來的。

梟雄也帶有這種意味,一般指強橫有野心,不被世俗道德所約束,伺機而動的人。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曾記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因一顆桑樹生的茂盛不凡,引人驚歎。而劉備就說我必定會乘坐這種用翠羽裝飾帷蓋的坐車,可見劉備從小就不甘平凡,甚有野心。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初見於亂世

劉備的創業過程並不順利,公元184年,24歲的劉備在與黃巾軍的戰鬥中屢立戰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又因為朝廷裁剪因軍功升遷的官吏,將劉備裁撤。

劉備求情於督郵(漢代官職,代表太守督查鄉縣)無果後,懷恨在心,將督郵綁起來鞭打,隨後與關羽張飛一同逃亡。

一路輾轉後終於在公元191年投奔了公孫瓚,趙雲也是在同年帶著鄉兵投奔的公孫瓚,兩人也就是在此處初次相識。

公孫瓚曾問趙雲:“冀州的人都願意依附袁紹,為何獨獨你願意背道而馳呢?”趙雲答:“我們常山人只願追隨能施行仁政,善待百姓的領袖。”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其實此時的趙雲並不知道誰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為天下萬民著想的仁主,但公孫瓚剛擊敗號稱三十萬的黃巾軍,而黃巾軍靠宣傳封建迷信籠絡人心,軍紀渙散,無惡不作,那麼擊敗了這隻黃巾軍的公孫瓚自然被常山鄉民與趙雲寄予厚望。

公孫瓚因相貌俊美,勇武過人,被稱為白馬將軍,手下三千精銳輕騎號稱白馬義從,又大破黃巾軍,一時威震天下,似乎是最完美不過的領袖人選。

但趙雲和劉備在公孫瓚處都不受重用,在與袁紹的交鋒中,只是讓劉備幫助青州刺史田楷一同對抗袁紹,而讓趙雲為劉備掌管騎兵,二人也因此得以深交。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時日久了,公孫瓚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他漠視東漢朝廷的法度,私立封官。因私怨殺害宗室大臣,不體恤百姓,奢侈無度。畢竟常年與北方胡人作戰,性格與行事上難免沾染一些暴戾。

趙雲見公孫瓚與自己心目中的主公模樣相距甚遠,僅僅在公孫瓚處待了兩年,恰逢兄長去世,於是請辭歸鄉。公孫瓚本來也沒有多重視趙雲,自然同意,反倒是劉備知道趙雲此去定然不會再回來,只得與趙雲依依惜別。

縱然此時的公孫瓚正如日中天,是他最強盛的時候,趙雲卻毅然離去,可以看出趙雲確實如他所說,只為投效施行仁政之主。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忠臣不事二主

劉備敗於呂布之手,不得已投奔了曹操。後來又因為衣帶詔事件敗露,為曹操所不容,終於在公元200年劉備又不得不依附於袁紹。

此時的劉備已經整整40歲了,已經再各大勢力中輾轉起伏了十餘年,但除了死亡,沒有什麼困難能夠停下一代梟雄建功立業,匡扶漢室的決心。

恰逢失去人心的舊主公孫瓚在去年已經兵敗身死,趙雲便來到鄴城投奔劉備,

趙雲是個非常典型的忠臣良將,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就是不知變通,所以舊主死後才肯來投效新主。

這與劉備的梟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這即是劉備敢放心大膽地使用趙雲的原因,也是劉備無法真正重用趙雲的原因。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長坂坡單騎救主

公元208年,

劉備又被曹操精騎追得連妻子孩子都顧不上,帶著張飛、諸葛亮和趙雲等數十騎狼狽逃竄。

混亂之中沒了趙雲的蹤影,有人說趙雲往北去了,定是去投曹了。

劉備這一生轉投了無數人,真正是良禽擇木而息,但對於趙雲卻十分自信,直言:“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果然,趙雲也沒有讓他失望,一人一騎,從曹操數千精騎中殺出。懷抱劉備幼子劉禪和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歸來,於是才有了開頭曹操的驚歎。劉備大喜之後怒而接過劉禪,做勢欲摔道:“為你這小子,差點折損了我一員大將!”

趙雲卻是護下劉禪,道:“我便是死了,也無法報答你對我的恩情。”由此

可見趙雲真正是對劉備忠心不二。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剛正不阿,擋人財路

《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記載,在攻取益州,圍困成都之際,劉備與眾將士約定“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也就是說一旦攻下成都,成都城內府庫中的財物任他們拿取。

《雲別傳》中記載“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215年劉備奪取成都後,當時有打算將成都中的屋舍和城外的桑田賞賜給有功的諸將與謀士。

此時趙雲卻跳了出來,不止自己不要。還用霍去病未滅匈奴無以為家的典故,勸誡劉備此時戰爭剛剛結束,百姓的生活更加艱苦,應該把田地先分給百姓,讓他們恢復生產場,這樣才是最有益於國家的。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劉備聽從了趙雲的建議,但底下諸將想必表面順從,內心對於這個正直古板的傢伙沒有一點怨恨,恐怕是不可能的。

作為一代梟雄,劉備不甘居於人下,又吃過太多顛沛流離的苦楚,所以深切地知道在亂世中想要崛起勢必需要眾多能人異士的輔佐,所以對於人才的收集上一直是求賢若渴,極有容人之量。

對於為人正直,不知變通又心繫天下百姓的趙雲來說,生在亂世是他的不幸,但亂世有趙雲在卻是蜀地百姓的幸事

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 一生不重用趙雲, 臨終才告訴趙雲原因

所以將趙雲留在身邊是因為劉備信任他,不重用他也是為了保護於他,畢竟他的直言不諱很可能已經得罪了眾多將士。而在亂世之中,過於無私有時也無法帶好隊伍,畢竟帶領隊伍最重要的還是與人打交道,畢竟“江湖”有時候就是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