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用高超的謀略, 成就其千古一帝,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我們都應該知道,伴君如伴虎,歷史上有很多領導人在推翻前朝的時候,在自己當了皇帝之後,就對底下的那些功臣發生了180度的態度大轉彎,想盡各種辦法削弱兵權、處死或者流放他們,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臣子功高蓋主,怕底下的人謀反,影響自己的皇帝位置,怕被取代。朱元璋,劉邦,趙匡胤都是其中的典範代表,但是不同的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當上皇帝之後,臣子們基本都是善始善終全身而退的,李世民是不怕底下造反嗎?

李世民用高超的謀略, 成就其千古一帝,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首先是唐朝是府兵制,無法助長勢力。

《史料》記載唐太宗即位後,沿襲隋朝的府兵制,並進一步整頓和最佳化兵制度,使之更加完備。軍府所在有地團,兵士不能隨便遷徙出界;平時務農,農閒練武,有事出徵,其主要任務是番上宿衛和徵防。番上宿衛,即輪流到京師宿衛,按照距離長安的遠近分別給番。法令規定:百里外五番,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每番一個月;二千里外九番,每番兩個月。內府衛士除兩京及其附近諸州必須番上宿衛以外,餘州都納資代役。府兵到長安宿衛,由十二衛將軍分領。出兵徵防則由朝廷命將統率,調遣時必須持兵部所下魚符,經州刺史和折衝府將領勘合後,才得發兵。戰爭結束則兵散於府,將歸於朝。這樣,將帥就不能擁兵自重。

李世民用高超的謀略, 成就其千古一帝,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我們可以瞭解到唐朝實行的是府兵制,李世民上位的時候為了休養生息,唐太宗直接把士兵的上陣殺敵和日常的訓練分割開來。這些士兵都有自己的土地,沒有戰爭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種地,如果發生戰爭。那就要組建軍隊,這些人就需要上陣殺敵,他們的日常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割裂將領和士兵,也防止了地方勢力的崛起。所以這些將領雖然有兵權,但實際上也見不到士兵,皇上也不用擔心底下會發生叛亂。

其次是性格決定李世民該有的仁德愛民之心。

李世民用高超的謀略, 成就其千古一帝,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李世民出身在貴族,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也受儒家文化影響,勤政仁德,所以性格也絕對不會是一位不開明的君主,更不會出現這種打壓臣子的野蠻舉措。也就不會像劉邦、朱元璋等人一樣去打壓臣子以此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總之,也就是李世民的開明和高超的軍事謀略,才使的唐朝出現了之後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這位千古一帝的明君值得後人敬仰。

所以成大事者,不應有狹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