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願進工廠, 有個特殊原因被長期忽視!

年輕人不願進工廠, 有個特殊原因被長期忽視!

最近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廠區參訪,偶爾在接待大廳看到一則內部招聘的啟事,大致內容有:公司新設生產部門,希望有本廠員工報名參加;本廠員工介紹一名工人來的,可獲得獎金1000元;動員離職員工回來上班,照樣歡迎,也有獎勵。

一起圍觀的幾個公司老總感慨地說,現在工人不好找啊。類似的內招啟事,去年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廠區也見過,可見是個普遍問題。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奉勸年輕人不要進工廠工作,其理由是:

1、在工廠上班,很難有自己的時間了;

2、時間長了腦子容易鈍化;

3、工廠上班會影響身體健康;

4、工廠上班久了,容易被社會淘汰。

這四條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目前的就業形勢就是這樣的錯位:一方面,工廠需要大量年輕有活力有文化的青工,卻不容易招到人;另一方面,大量大學畢業生寧願到偏僻孤城去爭奪“編制”做“白領”,也不願意去工廠工作。

指責青年好高騖遠,教導青年腳踏實地,都沒有用。如果仔細分析上述所列勸告青年不要進工廠的四點理由,可以發現,它們實際上隱隱指向一個理由:工廠和工業園區普遍離市區太遠。

01

從經濟地理規劃角度來說,工業園區遠離市區,有說不盡的好處,舉其大者有:

其一,徵地拆遷成本低,工業地價低,可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其二,工廠集中連片,便於通用基礎設施共建共用共管,也可進一步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其三,容易在區域內形成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鏈,既有利於地方經濟,也有利於企業;

其四,對有可能產生三廢排放的企業來說,可以降低工廠與周邊居民的衝突。

但是,這些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地方經濟的利益,卻並不能給一個青年工人帶來直接的好處。

年輕人不願進工廠, 有個特殊原因被長期忽視!

圖/圖蟲創意

一個青年工人大概不會去思考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降低的問題,那是老闆和地方政府的本分,有沒有產業鏈配套,與他何干呢?如果與周邊居民發生衝突,工廠青年也不會置身事中。

當然,如果單純從勞動力供求關係來講,當工作崗位異常稀缺,工人沒有選擇餘地的時候,你把工廠建在深山老林,建在沙漠裡,也會有人蜂擁而至,但是,當一個人有選擇餘地,誰都會挑三揀四,這是人之常情。

02

工作崗位在什麼時候供不應求?在工業化早中期,在中國大陸,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紀的最初十來年。對應的青年工人,就是五零後、六零後、七零後和部分八零後。

那時候的工廠門前,求職的工人排起長隊,呼啦一聲,就可以拉起一支工人隊伍,蜂擁到珠三角長三角的中西部青年,把車站廣場和火車車廂塞得滿滿,不管多偏僻的工廠,工作條件多麼惡劣,都能招到工人。

年輕人不願進工廠, 有個特殊原因被長期忽視!

圖/圖蟲創意

那時候的工人,需要以一份工作填飽肚子,養家餬口,一般工人不會想到多麼長遠的打算,其工作是以年來計算的:今年能掙多少錢。至於以後,誰管得了“以後”?

等到溫飽問題得到普遍解決,一個普通人,哪個地方還不能找到一碗飯吃?這個時候,人的訴求變了。人需要“閒暇”,需要“發展”,需要“社交”,需要“創業”,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市民生活,你會發現,遠離市區的工業園區,已不能很好地滿足這些更高階的需求。

不可否認,現在的工業園區,已經不是一些工廠外加一些宿舍樓的格局,有娛樂休閒吃喝玩樂設施,好一些的還有廉租房夫妻房。

但工業園區獨立於市區的基本區分,是不會改變的,你要過上市民生活,還得花費更長的通勤時間。特別是很多工業園區很大,如果不開車,走出園區都很費勁。這種不便,使青年人很容易放棄這份工作。

03

市區工作和有“編制”的工作為什麼吸引人?

除了編制眾所周知的優越性以外,城市還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什麼是自由?自由意味著可以選擇/不選擇,併為自己的選擇/不選擇負責。因此,“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

但是,遠離市區的工業園區所能提供的選擇機會,要遠遜於城區。相應地,工業園區是“不自由的”,因而成為年輕人的出逃地。

選擇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穩定性,而“編制”本身就意味著穩定,達到了穩定。在這層意義上,兩者其實一體兩面,大城市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機會,中小城市謀求的是編制的穩定,不能說哪個絕對好,哪個絕對不好,只是個人偏好而已。

圖/圖蟲創意

但是,當如此之多的青年人蜂擁而去考編制的時候,只能說,大城市的選擇機會驟然減少了,也就意味著城市的自由度大幅減少。

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青年人仍然不願意去工廠?實際上,在城區的選擇機會大量丟失後,青年人只好在工廠和編制之間二選一。而城區選擇機會的大量丟失,進一步凸顯出編制的貴重性,這進一步使編制和工廠工作之間,呈現出天上地下的差距。

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價值觀再次發揮作用。於是你可以看到,在頗多的一些縣城和鎮,大學畢業後寧願每天泡在商業性的自習室準備考編考研,也不願意去工廠工作的情形,將越來越普遍。

04

我們可以設想一種不可能出現的情形:一家制造業的大型工廠開在黃浦區,哪怕只是開出平均工資,它會招不到工人嗎?

所有的社會科學理論都反對把工廠開在黃浦區。一旦黃浦區有這麼一家工廠,那麼它的周圍不管是土地還是房屋,立刻跌價無數倍,無數人、無數機構的利益會蒙受重大損失。沒有人會如此瘋狂。

年輕人不願進工廠, 有個特殊原因被長期忽視!

圖/圖蟲創意

這反過來也說明,工業園區招不到年輕工人,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宿命。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自動化程度,用智慧機器人取代人工,逐漸接近無人工廠。

這樣一來,會造成工業製造逐漸失去吸納就業的能力,投資數億,可能只需要一兩百個工人,這導致更多的年輕人更渴望在大城市找到選擇機會,這要求城市提供更大的自由度,開放更多的選擇空間,創造無數五花八門聞所未聞的工作崗位。否則,年輕人的就業,將成為一個棘手萬分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