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最近幾個月時間裡,烏克蘭戰爭吸引了全球目光,但世界上不太平的地方並非只有烏克蘭。

據韓聯社報道,稍早前朝鮮發射了一枚短程彈道導彈,這是自9日以來朝方再次發射導彈,韓國方面已經加強了監視和警戒,並尋求與美國的更多安全合作。

在安全領域美國是韓國最大的靠山,每次北方鄰國有什麼軍事動向,韓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美國幫忙,作為一個連軍隊作戰指揮權都由美國掌握的半僕從國,這既是韓國的權力,也是韓國的義務,不過韓國方面卻堅稱並沒有因此而全面倒向美國。

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韓國總統府日前一改尹錫悅剛上臺時極度的親美態度,表示韓國並沒有執行完全倒向美國的外交路線,因為韓國在對華關係方面還有很大的外交空間和迴旋餘地。

在東亞國家中,韓國可能是安全焦慮最嚴重的一個國家,目前朝韓之間只有一條軍事停火線,韓國首都首爾距離這條分界線相當近,完全處在朝鮮火炮的射程之內,因此韓國一直都有一種利劍當頭的感覺,不但維持著全面服兵役的制度,而且不斷加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

即便是文在寅、盧武鉉這樣的左派領導人掌權,韓國也不敢疏遠與美國的關係,因為駐韓美軍和《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直接決定著韓國的生死存亡。

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但需要注意的是,韓國的安全焦慮雖然一直存在,但一個正常的國家不可能天天考慮如何打仗的事情,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也相當重要。

去年年中韓國正式被聯合國認定為發達國家,但從總體來看,韓國經濟體量小,工業體系不完善,國內市場狹小,必須依賴國際貿易,而與韓國隔海相望的中國,就是韓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

中韓兩國於1992年建交,1993年韓國即實現了對華貿易順差,並一直維持到2021年,當年中國與韓國貿易額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中國連續18年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可以說韓企的造船、電子、晶片等商品在中國有著很強的影響力,為韓國賺取了鉅額利潤。

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儘管美國是韓國的“後盾”,但中國卻為韓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動力,韓方之所以說在對華關係上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意思就是韓國不可能因為與美國的盟友關係,而選擇在經濟領域內疏遠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屬於典型的右翼親美派,在參加總統競選期間就對中國大放厥詞,一副要與中國“脫鉤”的樣子。

但從2022年5月份開始,韓國出現了二十多年的首次對華貿易逆差,並且一直延續到了10月份,令韓國商界震驚不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韓國再跟隨美國反華,貿易狀況將會迅速惡化。

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更直白地說,朝鮮不一定每天都對韓國造成“威脅”,但如果經濟崩潰,韓國眼下就會維持不下去。

正因如此,上臺前的親美派尹錫悅,上臺後卻突然轉變態度成了一個理性派,基本上沒有參與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甚至在美國組建四方晶片聯盟時,韓國也在努力尋找折中方案。

不過尹錫悅倒也不是“完全理性”,至少在半島問題上追隨美國屢屢製造事端,就體現了其在外交工作上的侷限性。

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另外韓國與日本也有不同,其經濟發展雖然不錯,但體量畢竟有限,對中國的依賴性也更高,即便是尹錫悅這種親美派,也需要正視韓國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正視中韓之間的經貿關係。

事實上,對於這種安全上依賴美國、經濟上依賴中國的局面,韓國精英階層也在不斷尋找解決方案,但從客觀角度來說,韓國擺脫這種困局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美國是韓國實現獨立自主的最大障礙。

中國把韓國看成一個不錯的平等合作伙伴,在與韓國合作時,中國對韓國並沒有特殊的要求。

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但美國不同,對其來說,韓國、日本都在佈設在中國周邊的棋子,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給中國找麻煩,因此韓國的各項政策必須考慮到美國的臉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日韓三國是亞洲經濟最有活力的三個國家,地理上距離比較近,經濟上有相當強的互補性,但這三個國家到現在都沒有談成自貿區,可以說是國際上的一大奇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的不停破壞。

中國對中日韓自貿區一直有很大的誠意,但日本和韓國兩國卻始終難以以真正的主權國家形象示人。

朝鮮試射導彈後, 韓國態度變了: 對華外交空間充足, 沒完全倒向美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韓國仍然會在美國和中國兩大強國之間左右為難,韓方所謂的“對華外交空間充足”,也只不過是在美國的壓力之下儘量維持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