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之前的兩篇文章中,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噶爾丹崛起時的事蹟,而因為之前的文章都是把噶爾丹的生平事蹟作為主線,對他統領下的準噶爾汗國實力沒有過多介紹,使得大家頂多知道在噶爾丹的帶領下,準噶爾人統一了漠西衛拉特蒙古各部,南並回疆,西擴哈薩克,攻取降服者一千二百餘城。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麼除了噶爾丹本人的統兵能力出眾外,準噶爾汗國的軍隊為什麼那麼能打?他難道和成吉思汗一樣,也是靠著蒙古騎兵打天下?但問題是,與噶爾丹為敵的各個勢力,也大多是草原梟雄,其軍隊組成部分也都是傳統的蒙古騎兵,為啥偏就噶爾丹能玩兒出花來?

要想知道準噶爾人戰鬥力強盛的秘密,就要先來了解一下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這是準噶爾人武力強盛的奧秘所在!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準噶爾人的戰鬥,注意看雙方的盔甲裝備

準噶爾汗國的建立

自打敗了和碩特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汗後,噶爾丹就確立了自己在衛拉特聯盟中的領導地位,隨後便開始一步步改變聯盟的性質,建立壟斷權力,將原本鬆散的衛拉特聯盟改造成一個汗國。

為此,噶爾丹在完全控制衛拉特全境後,頒佈了一系列法令,取消了原先各自為政,互不統屬的傳統衛拉特聯盟領導系統,還打壓了各部首領的權力,在完善和加強編制的基礎上,將部族長的權力分散到各

鄂托克

(蒙古語,漢譯為部落、疆城、屯營地,它是蒙古軍政合一的社會基本單位)

宰桑

(漢語“宰相”的音轉,是封建領主)手裡。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然後,噶爾丹又將各鄂托克的支配權,高度集中在自己手裡,自此,噶爾丹的一切指示和命令,直接傳達到各鄂托克宰桑處,由宰桑具體執行,並向噶爾丹負責,從而完成了聯盟制向國家政權的過渡,建立起一個非黃金家族統治的汗國(準噶爾汗國的統治家族乃是綽羅斯氏,先祖是

也先

,與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沒有太大關係)。

在對南疆維吾爾等地區的統治上,噶爾丹實行一種特別管理系統,他讓統治區的所有封建主都聽從汗庭中央的命令,而其臣民則聽從準噶爾鎮守官的管理,這種分割管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佔領區內的各級封建主勢力,讓其老實安於準噶爾人的統治。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與蒙古草原上的其他草原勢力不同,準噶爾汗國雖然也是一個遊牧民族政權,但其社會結構卻是少見的

複合式社會

,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回血能力,不易因為一兩場戰爭的失利就衰亡!這一點是很多蒙古部落都沒有的優勢。

一般來說,“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對草原勢力最貼切的形容了,原因就在於大多數草原國家或勢力都沒有穩固的經濟基礎,雖然他們崛起時武力強大,但也很容易因為一兩場戰爭的慘敗就把實力和底蘊丟個精光,短時間內無法回血恢復,就被其他草原勢力所取代,不像以農耕為主的中原王朝,一兩場戰爭的勝敗對擁有穩固經濟,可以快速回血的中原王朝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

而準噶爾汗國恰恰也擁有這種經濟和社會優勢,這是它能夠與清朝爭鋒,長存70年的基礎!準噶爾汗國境內不光擁有大量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也透過征服等手段,控制了許多定居進行農耕和工業生產的百姓,雖然這些定居者很少直接進入準噶爾人的軍隊,但是卻負責後勤、生產、進貢等生產活動,增加準噶爾汗國的實力。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與俄國人的長期戰爭中,準噶爾人抓到了許多來自俄國的殖民者,其中既有俄國哥薩克、毛皮獵人、農民、商人等,也有流放犯和外國戰俘(俄國喜歡用他國戰俘開拓領土),因為準噶爾人很早就認識到先進軍事技術和經驗的珍貴,所以非常看重這些軍事俘虜,為其特地建立了工廠,然後讓掌握技術的俄國俘虜為自己服務,並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

靠著這種好學的精神,準噶爾人不但學會了如何製作俄式火繩槍,還掌握了製作火炮的技術(來自瑞典俘虜),大大地提高了工業水平和戰鬥力。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這是三個準噶爾汗國的戰士,注意最右邊的那個騎兵,他是效忠準噶爾人的俄國哥薩克

準噶爾汗國強大的軍事實力

在控制了南疆等地後,噶爾丹治下民眾就有了百餘萬之眾,其直接控制的中央嫡系部隊有四五萬之多,這還不算盟友和僕從軍(如哈薩克人)。準噶爾汗國的兵種也十分齊全,擁有輕重火炮、重步兵、重騎兵、火槍騎兵、弓騎兵和火槍兵等,而且與那些靠著遊牧民雜兵進行戰鬥的蒙古部落不同,準噶爾人的軍隊走的是精兵路線,與那些穿著皮袍子,只有小首領才有一兩件鐵製盔甲的蒙古部落相比,準噶爾人的軍隊堪稱是全員鐵甲!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準噶爾的軍隊

透過對中原、歐洲和中亞地區技術的吸取,以及對多種礦藏的挖掘應用,準噶爾人能生產大量優質的鋼鐵武器和先進火器,這讓準噶爾人計程車兵披甲率和火器裝備率都很高,連弓騎手都裝備有質量優良的鐵鎧和火槍,這形成了不同於其它草原勢力的戰鬥方式。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準噶爾的戰鬥

在戰鬥時,準噶爾人的軍隊常常會用火繩槍和弓箭對敵人形成交替射擊,其火力甚猛,普通遊牧民族的軍隊與其交戰時,經常被打的大敗,在火力投射上被準噶爾人大佔便宜。最讓敵人感到棘手的是,準噶爾汗國的騎兵尤其難纏,是精銳中的精銳,其借鑑了同時期的俄國哥薩克、中東騎兵和蒙古騎兵的優點,重騎兵部隊人、馬皆是全身重甲,配備盾牌、長槍、馬刀、弓箭和火槍等武器,能打能抗,上馬是可以衝鋒、射擊的重騎兵,下馬就是重步兵,難纏的緊。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此外,準噶爾人的軍隊中還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騎兵”,即“駱駝騎兵”,當然稱之為“駝炮兵”更合適,準噶爾人從中亞地區學到了一種戰術,將輕型火炮裝在了駱駝背上,然後將駱駝驅趕到戰場上放炮殺敵,這是一種火力和機動性都很強的戰術。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這種戰術的基礎上,準噶爾人又研發了與之相配套的“駝城戰術”,即將大量駱駝縛蹄臥地,揹負木箱,蒙以溼氈,環列為營,使之變成可移動的堡壘,然後讓士兵依託箱垛,發射弓矢、槍彈和大炮,這種戰術對沒有重炮的軍隊來說很是棘手,等於是將野戰變成了守城戰。

準噶爾汗國的社會結構, 揭秘17世紀, 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綜上種種,許多人都認為,準噶爾汗國軍隊的素質和單兵戰鬥力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數一數二!戰爭潛力也不容小覷,不愧是最後一個草原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