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22章解析,解讀老子所說的“不爭”,讀完受用一生

存想見之永無患故什麼意思

《道德經》第22章解析,解讀老子所說的“不爭”,讀完受用一生

曲則全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①。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②,故有功;不自矜(jin:一聲)⑨,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④。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註釋】

①式:這裡可以理解為法則。

②伐:誇耀。

③矜(jin):自高自大的意思。

④莫:沒有誰。

《道德經》第22章解析,解讀老子所說的“不爭”,讀完受用一生

老子

【譯文】

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就反而能得到伸展,低窪反而能得到充盈,破舊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貪多反而會產生迷惑。因此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治理天下的正規化。不自我表揚,反而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勳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長久。正因為善於謙讓不與世人相爭,所以天下反而沒有誰能與之爭高低。古人所說的“曲則全”等話,怎麼會是空話呢?它是實實在在能夠達到的。

【解析】

在本章中,老子論述的重點在於“不爭”。在老子看來,不爭符合“道”的本質,炫耀、貪婪、爭強好勝之人違反了道,所以註定會落得不幸的下場。

老子在開篇說道:“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儘管這六個短語分別指代六種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它們反映了一個共同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這對於人類而言,是一種謙遜的生活態度。對於除人以外的諸多生物而言,委曲求全實能保全性命,以免受外來的傷害,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其界定為一種尋求自保的大智慧。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反映了任何事物都存在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本章則再次反映了老子的辯證思想,老子用“曲與全,枉與直,窪與盈,敝與新,少與得,多與惑”來闡述道順其自然的理論。如“窪與盈”,“窪”就如同一隻空杯,“盈”就如盛滿水的杯子,也只有空杯子才能容納更多的水。可普通人看問題卻很片面,要麼看不到深層內容,要麼看不到相反的一面。可是聖人卻能遵循和運用道,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

即便是在人類之外的生物圈中,仍存在著環環相扣的食物鏈,各種生物為了生存,不得不施展自己的生存技巧。比如變色龍,它是一種“善變”的樹棲爬行類動物,它的面板會隨著背景、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這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免遭襲擊,使自己生存下來。為了逃避天敵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獵物,有些爬行動物常在人們不經意間改變身體顏色,然後使自己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這種生理變化,既有利於隱藏自己,又有利於捕捉獵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其是當之無愧的“偽裝高手”。又如蛇,蛇是一種最柔軟的動物,正因為它柔軟,所以它才可以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可以躲避敵人的進攻,並自由前行而不受外界環境的阻撓。假如蛇像木棒一樣堅硬,它還能自由前行嗎?這聽起來覺得可笑,但問題的根源在於它違背常理,即我們所說的“大道”。大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能為人類所感知,“德”是“道”的體現,它體現了道的無行無為。

我們經常用臘梅的孤傲和柳樹的溫順來形容完全不同的處世風格,臘梅不畏懼嚴寒,傲然挺立,任憑外界冰霜的狂虐而悄然爭豔。而柳樹不同,它隨風舞動,姿態嫵媚。迥異的“個性”就必然造就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命運:正因為臘梅堅挺,所以稍微碰到它,它的花瓣就會脫落;而柳樹左右搖擺,即使碰到它,也不會受損,反而得到了“楊柳依依”的美名。

《道德經》第22章解析,解讀老子所說的“不爭”,讀完受用一生

楊柳依依

老子的委曲求全之道,在為人處世上能釋放出巨大能量。他告訴我們:做人過於清高,必然招人嫉妒打擊;為人過於強勢霸道,必然樹敵過多而不能長久;待人過於嚴苛必然被人孤立。而保持低調,委曲求全,不但能夠避害,還能趨利。這才是高明者的選擇。而得道之人最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永遠都會處在曲和枉的境界裡。沒有了概念和分別,也就沒有了矛盾,沒有了矛盾也就沒有了痛苦,沒有了痛苦也就自在無為,和大道同步了。得道之人的眼裡沒有自己,自然也就沒有別人或他物,所以沒有任何東西遮蔽,自然會清澈明亮,也就什麼都能看得見了;聖人沒有等級觀念,自然也沒有善惡是非的標準,自己沒有對錯,別人也無所謂善惡了,他們不自誇,也不損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讚揚、擁護和愛戴。他們對於自己的成績從不誇耀,心中沒有功過的概念,自然也就不會驕傲。可是常人則不同,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恨不得讓天下人都知道;也許剛開始別人還能容忍,可是炫耀的次數多了,就會導致別人的厭倦,不但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和稱讚,反而會招來諷刺和挖苦,這就得不償失了。

聖人沒有分別心,對待所有的事物都持一樣的態度,不會另眼相看,也無所謂名利,一切都是順應自然,淡然而寧靜。他們不會與人爭奪,而是始終和大道一體、萬物皆源於大道,和大道同體的人豈不是擁有了宇宙萬物,還有什麼可爭奪呢?得道之人不與人爭,也就沒有得;沒有得,也就沒有失。沒有得失也就無所謂患得患失,沒有患得患失也就沒有痛苦的折磨。沒有痛苦是美好的人生境界,這是不與人爭的美好體驗。因此,委曲求全是聰明的處事方略,這是解悟大道之人的不俗行為,也可以說是真正的“大德”,也只有這樣的人,心境不但平靜,而且人生還會釋放出更大的光華,因為他把所有的付出都看作是一種自然現象,因而不會有“虧”的概念,一旦達到這樣的境界,就真的是和大道融為了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