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什麼是傷寒病

這是瘋狂的四百年,也是文化絢麗多姿的四百年,也是怪事橫生的四百年。且看英子聊歷史,跟你聊一聊魏晉南北朝新鮮好玩的奇葩事兒吧!上期我們講到曹操讓華佗趕緊來給他治病,但是華佗卻要挾曹操滿足自己什麼條件。曹操是又氣又痛,但是他還沒有失去理智。他專門派人去看一看,華佗為什麼沒回來。而且還特意囑咐使者,說要是華佗斛老婆真的有沒好,就送給四十斛小豆。要是他忽悠咱們,就把他給我綁來。那名使者到了華佗家一看,華佗的老婆比曹操還健康,二話不說鎖鏈子一套就把華佗欠到了鄴城監獄裡,一番拷打華佗就招供了。這戲耍曹操的後果就是,曹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華佗於是就死了。但是曹操卻認為自己把華佗抓起來或者殺掉是正確的。

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史書裡記載的曹操對華佗的看法是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華佗確實能治好曹操的病。但是曹操認為華佗是個陰險小人,認為他不會一次治病去根,也不會真正把自己給治好,因為他還要用自己的醫術來跟曹操討價還價,升官發財呢。出於這個原因,多疑的曹操就把華佗給殺了。仔細分析曹操殺華佗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出,華佗雖然醫術高明,但是人品卻並不高尚。所以華佗死在曹操的手裡也冤也不冤。還是後漢書那四個字說得一針見血,為人性惡。

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那麼下面咱們再來聊一聊。另外一位名醫董奉?這個人大家可能都不熟。董奉和華佗一樣,也沒有著作流傳下來。他唯一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名詞性林。傳說董奉醫術高明,信奉道教,治病不取錢物,只要求被他治好的患者在他住所旁邊的山上種杏樹,病重的種五棵杏樹,病清的種三棵杏樹。這樣看來,漢代的種樹成本應該遠遠低於看病費,不然這些患者一定選擇給錢,而不是種樹了。那麼如此這般,在幾年之後,董大夫居住的山中就有了上萬株的杏樹,成了一片杏林。後來人們稱頌好中醫為杏林高手,就是因為董鳳。像董鳳這樣一專多能的人,如果活在現代它印在名片上的抬頭應該是doctor董和植樹造林模範。還可能向褚時健老先生一樣創立一個水果品牌,董杏。

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說張仲景。這是建安三神醫當中唯一一位有著作流傳到現在的名醫。張仲景被後人尊稱為醫聖,他生活在大約公元154到公元219年,這個時間是東漢最後幾個皇帝在位時間。張仲景去世的第二年,東漢就滅亡了。說這些是讓大家瞭解張仲景生活在三國演義的前期,那個時代不僅有戰爭和英雄,還充滿了瘟疫和死亡。張仲景出生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他從小就拜名師學醫,大瘟疫的爆發也傳染到了張仲景的家人。在他的著作傷寒論序中寫道,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這就是說,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有兩百餘口人,這大瘟疫以來不到十年,張氏家族死了三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七成死於傷寒。這件事情刺激了張仲景更玩命的研究傷寒症。為了研究醫學甚至正經工作不幹了,他專門看病。

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那麼張仲景的正經工作是什麼呢?說出來嚇你一跳。傷寒論序中,張仲景說自己在建安時期任長沙太守。當時的長沙屬於劉備建的那個荊州管,管理的面積類似於今天的一個地級市。據說,當官期間張仲景讓衙役貼出告示,每月初一和15兩天開啟關衙的大門,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在官衙的大堂上為老百姓看病。由於醫術好,很多老百姓扛著行李遠道跑來。在張仲景大人的大堂錢排隊就醫。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統稱為坐堂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

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一個太守都不願意幹,而願意當醫生的人可以肯定那是真愛當醫生。張仲景為了研究醫學,後來索性辭了官專門寫書,最終寫出了奠定自己中醫界大神級地位的名著,《傷寒雜病論》。這部書和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一起被列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到現在呢,都是學中醫的必讀課本。書裡面提出了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來分析病人的病情,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8種方法,來判斷病症的性質和發生的原因。就是說現在的中醫看病的理論奠基是張仲景建立的。就憑這個張仲景被稱之為醫聖,那是當之無愧的。

這裡插一句,其實醫學在漢朝的發展創造了很多東西。比如在漢朝就產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醫院。在漢朝元始二年,也就是公元二年,黃河一帶發生了旱災,瘟疫流行,皇帝劉衍選了一個合適的地方,較大的屋子,設定了許多的醫生和藥物,免費給老百姓治病。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立的臨時治療瘟疫的醫院。又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延熹五年,也就是公元162年。有個叫黃浦規的人被提升做中郎將的官,率領大隊人馬在甘肅龍池一帶作戰。當時軍隊裡疫病流行死亡率高達30%到40%。皇甫規就派人租賃了大批民房設定醫藥,把病原都集中起來一起治療。他還每天去看士兵們的病,得到全軍的熱愛。當時軍隊中的這種醫療組織叫安爐,相當於現在的野戰醫院了。這一段在後漢書皇甫規傳裡面有記載。

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那咱們回來接著聊,張仲景除了擔任太守和大夫兩個職務之外,張仲景還有第三個職務,就是美食家。傳說咱們現在常吃的餃子就是張仲景開發出來的產品。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很多人因為戰亂無家可歸,到了冬天,這些人衣不遮體,又冷又餓,把耳朵都給凍爛了。張仲景看到這個情況,心裡很難受。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

都知道餃子,那你知道餃子的由來不,它是張仲景為了治病發明的

祛寒嬌耳湯就是把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煮熟。這種食品樣子像耳朵,又因為功效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他取名叫嬌耳。張仲景讓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捨得要呢,就是祛寒嬌耳湯,給每個窮人一碗湯兩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有人把耳朵凍傷了。後來,這種祛寒嬌耳湯的做法流傳下來,製作方法經過多次的調整變化,就是今天怎麼吃的餃子。同時也留下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那麼今天先到這裡,下期節目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