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哥哥福全頗有自知之明,只因說了一句真心話換來了終生富貴

康熙能順利當上皇帝,除了他出過天花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孝莊太后的大力支援。要說人選,其實當時還有一個皇子也很優秀,那就是皇長子福全。福全是順治第二子,因其兄牛鈕出生未滿三個月便夭折,所以他成為順治帝皇子中年齡最長的一個。

康熙的哥哥福全頗有自知之明,只因說了一句真心話換來了終生富貴

福全出生時,順治帝不過是個十七歲的少年,由於年紀尚輕,對他和以後出生的幾個兄弟並無特殊的疼愛之情。而祖母孝莊又比較偏愛皇三子玄燁。因此,福全雖是皇長子,但地位卻並不比其他兄弟突出,自己也沒有什麼優越感可言。

順治十六年,順治帝曾召見福全、玄燁和皇五子常寧,詢問他們將來各自的志向。當時福全七歲、玄燁六歲、常寧僅三歲。按照史書的記載,福全的回答是“願為賢王”,言外之意即表明自己沒有繼位為君的抱負,這使順治感到意外。而他的弟弟玄燁則按孝莊的教誨,直言不諱地表示:“待長而效仿皇父。”

順治帝聽了兒子們的回答,心裡明白這並不是兩個幼童自己能夠想出的話,而是母后孝莊對兩個長孫抱有不同的期望,並做了不同的引導。因而,順治帝也就順從了母后的意願,在臨終前立皇三子玄燁為嗣君。

康熙的哥哥福全頗有自知之明,只因說了一句真心話換來了終生富貴

不管上面的說法是否接近事實,不過康熙對他這位哥哥還是不錯的,正是因為當初福全說自己“願為賢王”,所以在康熙六年的時候,剛剛十五歲的福全受封為和碩裕親王,邁出了他成為賢王的第一步。

然而,福全雖是康熙前期的皇兄親王,但在國家政治中卻並非決策人物。當時參與朝政的滿洲親貴,仍是以諸家功封王公和開國勳臣為主。其間國內局勢時有動盪,屢興刀兵,朝廷主要還是依靠八旗勳舊王公率兵出征,處理旗務。而福全這樣恩封的親王只是擔任一些恭代祭祀、陪駕巡幸等禮儀事務。

康熙和福全的感情很深,早在親政不久便想讓哥哥立下軍功。終於,這個機會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來了,當時的噶爾丹南犯內蒙古,並勾結沙俄稱霸外蒙諸部,對朝廷形成重大威脅。康熙帝決定派大軍前往征討。

康熙的哥哥福全頗有自知之明,只因說了一句真心話換來了終生富貴

此次用兵,康熙一改舊例,起用自己的兄弟和皇子領兵為將。任命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長子胤褆為副將,率主力出古北口;皇弟常寧為安北大將軍,率軍出喜峰口;又以內大臣索額圖、明珠等人隨軍參贊軍務。

康熙這次出兵征討噶爾丹,其目的是為了將其徹底剷除。可福全在獲得烏蘭布通勝利後頗為得意,便下令“暫止勿擊”的命令,噶爾丹也因此得到喘息,乘隙連夜北逃。就這樣,烏蘭布通之戰的主帥撫遠大將軍福全,因坐失戰機和擅自撤軍,被康熙斥責,以罪人的身份回到京城。

福全出徵之前,康熙派胤褆為其副手,但初戰獲勝後胤褆聽信小人讒言,與大將軍福全不相和諧,妄生事端,私行陳奏,康熙覺得他留在軍中必誤大事,因為將其撤調回京。當福全獲罪回京受審之際,胤褆請示康熙:如果議政王大臣向自己取證時該如何回答。

康熙的哥哥福全頗有自知之明,只因說了一句真心話換來了終生富貴

康熙告訴胤褆:裕親王是你的伯父,你提供證詞時若稍有異同,朕必置汝於法,斷不姑息。所以當福全受審時,胤褆遵照康熙的指示,為福全開脫。而福全也將所有的罪過攬到自己身上。隨後,諸王大臣建議將福全革去王爵,但康熙帝鑑於他此次出兵功過參半,只同意取消其議政王資格,並罰俸三年,撤去所屬的三個佐領。

此後,康熙再也沒派福全獨立擔任過重要職務。儘管如此,兄弟二人的感情仍很融洽。康熙帝曾命畫士作《桐蔭並坐圖》,繪他與福全坐於梧桐樹下,以示君臣兄弟之間的手足情誼。

康熙的哥哥福全頗有自知之明,只因說了一句真心話換來了終生富貴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患病,皇帝親臨王府探望,當年十一月,福全病逝。康熙正巡幸塞外,聞報之後十分悲痛,下令輟朝臨奠,喪事辦的十分隆重。他還親撰碑文,追溯他與兄長自幼友愛的昆弟之情,並給出了“秉性寬和,持身謙牧”的高度評價。或許,康熙對兄長福全有如此情誼,全是念在他當年所說的那句“願為賢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