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漱毫集”到“現量”——王佳寧書法藝術的探索與創新

從“漱毫集”到“現量”——王佳寧書法藝術的探索與創新

《現量》展現場

□遲美樺

2019年12月28日晚,一場名為“現量”的當代書法個展在湖南後湖當代藝術館開幕。被業內譽為美女博士書家的王佳寧,一襲白色西裝,略施粉黛。臺下上千觀眾,多是年輕人。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這個夜晚的王佳寧,一掃昔日安靜內斂的形象——風采卓然,揮灑自如,才情飛揚。那一刻,稱她為“網紅”書家更恰如其分。

“現量”展出了王佳寧最新創作的書法作品近50餘件。除了傳統書法,展廳作品內容還穿插著古典詩詞、長沙俚語、影像以及綜合材料媒介,王佳寧說這是其近期創作的集結與探索。展覽在作品的展呈方式上也是多樣的。比如一面牆北齊泰山經石峪風格的王粲《矛俞新福歌》,一面牆的大草——李白的《草書歌行》,還有長達7。5米的大型篆書《敷文書院聯》,此外還有10件大型PC耐力板上的“抖音歌曲”以及8件湖南“俚語”系列作品。整個展覽有架上的二維平面作品,也有非架上的裝置作品。她從建築學的角度,儘可能地圍繞展覽場地、空間、色彩、光影、質地肌理等因素,量身打造作品,呈現給觀者。

王佳寧7歲開始習書法。2002年考取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2006年至2014年在王冬齡先生的指導下攻讀碩、博學位,主攻方向為現代書法的理論與創作。“佳寧出生於大海之濱山東威海,求學於浙江,工作於湖南。厚重深邃的齊魯文化滋養哺育了她,細膩溫潤的江浙文化為她的學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鍾靈毓秀的湖湘文化則更多地激發了她的藝術才情。優秀的地域文化之間的衝撞與交織,積澱了王佳寧的藝術心性,形成了她的個人風格,為其今後書法之路上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這是2017年12月,“漱毫集——王佳寧書法藝術展”在長沙美崙美術館展出時,她的老師王冬齡先生為她題寫的序言裡的一段話。

兩年過去,王佳寧舉辦了學書生涯中的第二次個展“現量”。這次個展對她來說是極具意義的。2019年,是王佳寧學習書法整30年,也是她來長沙工作的第10個年頭。這一年,也是王佳寧走出書齋、嘗試把書法藝術與普羅大眾廣泛結合的一年。這次開展前夕,王佳寧收到了從英國發來的一段影片樣片,這是她今年夏天參與的一個BBC紀錄片。“我在校讀書的時候,經老師介紹認識了一位比利時藝術家,他以文字為基礎進行創作。6年前,他推薦我參加這個紀錄片拍攝,前期一直處於準備時期,今年正式進行錄製。紀錄片攝製組完成了英國、義大利、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拍攝後,中國是最後一站,中國書法的書寫以及解讀由我來完成。”拍攝是在北京完成的,主要有三個內容:去琉璃廠挑選筆墨紙硯,書寫與解讀、與徐冰先生的對話交流,教法國姑娘書寫“龍飛鳳舞”。這個拍攝團隊裡有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比利時人,他們對中國書法的好奇和崇拜,讓佳寧有一種深深的自豪感,特別是那個學寫毛筆字的法國姑娘,她跟佳寧說,寫完了這幾個字以後,感覺龍和鳳就像真的一樣,就要從紙上飛起來。佳寧的許多國外朋友,都對中國書法特別嚮往。“對他們來說,中國書法非常神聖,特別想了解,但是很有難度。”

這許多年來,王佳寧對於書法的熱愛不減,初衷不變,且有更長遠的打算:“說起書法,大家通常都會想到老書家,想到古典詩詞。但是,這不是書法的全部。”她嘗試將書法與現代藝術進行更多的結合,要讓書法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我並不是要顛覆大家的認知,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站在大美術的視域裡,書法也是一種現代藝術。傳統是基礎,在具有紮實傳統功夫的前提下,可以把書法做得更具現代感,這是我們年輕一代的責任。我們要有這種探索精神。”在表現形式上,她把書法與當代藝術進行更多結合。如何將書法與空間、建築進行有機結合,這是她感興趣的地方。她說,“我現在考慮的是,歷史悠遠的書法藝術如何讓普通大眾感興趣。我在做護理的時候,護理店總是放那幾首歌,我連名字都不知道。聽得多了我就去問店員。她們說,王老師,你這都不知道啊?這歌在網上可火爆了!我後來就想著,原來普通老百姓對平日裡的這些東西感興趣。所以這次的展覽,我加入了一些抖音神曲和長沙俚語。書法除了古典詩詞,其他內容也可以走到生活中,走進普通大眾視野裡。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藝術的生活化’。這是我未來的一個探索方向——即如何讓書法藝術深入普通大眾生活。”

對於此次展覽為何取名“現量”,王佳寧解釋:“現量”一詞最初是古印度因明學和佛教專屬用語。另外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思——感覺器官對事物的直接反映,意味著直覺、直呈。“此中現量,謂無分別。”即感官頃刻對於事物外在形象最鮮活的反饋,還未到達理性思維的層面。這次個展取名“現量”正是順應了該詞彙的第二個意思,這次展覽不是一次簡單的書法展示。而是立足於大美術、大視覺的背景下,讓觀者走進展廳,可以在視覺藝術的範疇中去觀看、思考書法的當下書寫與價值體現。

“靜思與功夫之外,藝術走進生活,讓書法文化成為一種養心習性新的生活方式,也是這次展覽團隊營造的展陳方式和推廣視覺的一次嘗試。”“現量”總策劃於見聞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