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似乎是西漢天才的宿命,但賈誼之死不簡單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前文曾提到西漢名相張蒼,才不驚豔,大器晚成;在熬死了大部分開國貴勳後,81歲時終能一展宏圖,位極人臣,活到了105 歲。但他的得意門生賈誼,命就不這麼好了,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賈誼的一生也和老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少年得志

賈誼相比其老師,仕途要順利太多了,18歲得洛陽當地父母官看著,後來被舉薦給文帝,年僅20餘歲便被徵為博士。要知道,在西漢“博士”這個頭銜,大都是給了諸子百家中的老學究,其中以儒家各山頭的領袖為主。賈誼以弱冠之齡,獲得博士頭銜,成為眾多博士中最年輕的一位,這是對其能力極大的肯定。

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似乎是西漢天才的宿命,但賈誼之死不簡單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然賈誼並不是個只會“掉書袋”的書呆子,在與漢文帝的奏對中,為漢文帝所看重。不到一年便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相比與“博士”虛銜,“太中大夫”要有影響力的多。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皇帝的親信幕僚或謀士,透過皇帝影響天下施政措施。

得罪權貴,“發配”長沙

在皇權至上的年代,你不能小看任何一個皇帝親信。他可能官位不大,但對皇帝的影響也不是一個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能比的。在賈誼平步青雲的過程中,他的潛力得到了當朝御史大夫張蒼的看重,並收為弟子。

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似乎是西漢天才的宿命,但賈誼之死不簡單

在得到皇帝及老師的背書後,賈誼行事更是大膽張揚,漢初的很多政策都出自賈誼的建議,包括後來晁錯的削藩策和主父偃的推恩令,都受到了賈誼政治主張的影響。除去這些來不及實施的主張外,賈誼其它被漢文帝所接納的政策卻為他帶了禍亂。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髮之。”

漢初劉邦定鼎天下後冊封了一百多位侯爵,再後來平定呂氏後,又產生一批列候。他們齊聚長安遙控封國。然而天下承平,這些靠軍功起家的貴勳,大部分只能做個吉祥物;沒有能力參與國家的治理。賈誼的政策確是要讓他們回到各自的封國,遠離皇帝和朝堂。這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離開了中央和皇帝,他們的影響力就和一個鄉下土財主沒太大區別了。於是大批的漢室開國貴勳聯合起來抵制賈誼。

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似乎是西漢天才的宿命,但賈誼之死不簡單

漢文帝因其才能,有意提拔賈誼為九卿。此舉遭到了大批開國貴勳的反對,以周勃(太尉)、灌嬰(丞相)、東陽侯、馮敬,他們藉此機會向文帝進讒言詆譭賈誼:賈誼想要獨攬大權。漢文帝迫於壓力,只得將賈誼“發配”到長沙國做太傅。

史書上說的因為漢文帝被忽悠了。但在下看來,這其實是文帝對賈誼的一種保護,同時也是讓賈誼到地方州郡積累經驗,作為政治資本,為將來大用做準備。而此後“賈長沙”也成了人們賈誼的尊稱。

賈誼走後,列候們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漢文帝依舊採納了賈誼的建議,列候歸國。除去少部分職位在身的人,大部分列候都被趕回封地了。

梁王“類己”,賈誼或將成為最大贏家

1.張蒼為相,賈長沙回京

皇帝終究是不太習慣沒有賈誼的日子。賈誼在長沙沒幾年,就被召回長安。當然這並不是簡單的,因為這時黨政的丞相正是賈誼的便宜老師張蒼。在張蒼的努力下,加上漢文帝對賈誼的想念,一紙詔書被髮到長沙,賈誼啟程趕回長安。

賈誼還是當年的賈誼,別人依舊不能及其一二。在經歷了地方施政的洗禮後,賈誼行事更加穩重,才華更加耀眼。

2.“類己”是皇子最大的優勢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覺得兒子“不類己”,一直是影響皇權更替的大問題,每一任皇帝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希望自己的繼承人能像自己一樣英明神武。而西漢更甚,幾乎每一任皇帝都存在“不類己”的問題。劉邦覺得惠帝“不類己”,想要立劉如意為儲;漢武帝也覺得太子劉據“不類己”,想要廢儲。而漢文帝當然也有“不類己”的問題,作為“類己”的劉揖,自然就得到了更多的寵愛。

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似乎是西漢天才的宿命,但賈誼之死不簡單

雖然皇子都要建國,但封國卻也是大有文章,不受寵的皇子封邊遠窮苦的地方,而受寵的皇子封國則是富裕的核心區域就成了正常,劉揖被封為梁王。坐鎮中原核心地帶,水陸方便,且離長安又近。當梁王到了就的年齡,漢文帝也不得不履行祖制。

3.賈長沙受封梁太傅

西漢諸侯王得封國時年齡不大,十來歲就要就國。接下來皇子的教育問題就要交到封國的太傅手上了,而梁王劉揖的救國顯然並不那麼簡單。漢文帝找來了賈誼作為梁王劉揖的老師,隨梁王就國。

這幾件事結合在一起卻是不一樣的訊號。深受漢文帝看重的賈誼,所走的路和他的老師張蒼如出一轍。任職邊郡—調回中央—任職諸侯國,這完全就是照著大漢丞相的路在培養。這都沒什麼,最關鍵的是他還做了同樣深受漢文帝所喜愛的梁王劉揖的老師。這一切傳遞給外界的訊號就是:漢文帝要廢儲另立。如果將來梁王被立儲,並順利登基,這段師生關係將使賈誼成為最大的贏家,同時也是賈誼展示才華最好的方式。

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似乎是西漢天才的宿命,但賈誼之死不簡單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古語有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賈誼顯然成為了這“秀於林”中最高的樹木。而賈誼和劉揖這樣一套師生組合,最讓哪些人感到不舒服呢?

1.大家第一個能想到的,必然就是當時的太子劉啟

梁王劉揖,得賈誼輔佐,在劉啟看來並不僅僅是賈誼一人。賈誼身後站著的是時任丞相的張蒼,同時還有張蒼身後一大片政治團體。這股力量是可怕的,足以動搖他的太子之位。

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似乎是西漢天才的宿命,但賈誼之死不簡單

2.而第二批人,也是現成的,軍功貴族集團

在賈誼被髮配到長沙時,他們出了大力,然而結果他們還是被趕回的封國。但並不代表他們在長安就沒有影響力了。他們中依然有很多人在軍方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同時透過聯姻,部分官員也是他們的代言人。他們想要重回長安,賈誼就是他們邁不過的坎。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部分人天然就會和劉啟站到一起,對付梁王和賈誼的組合,成為了他們共同的政治目標

我們大膽的猜想一下

:但因為賈誼的老師張蒼為丞相,他們想要透過正常的手段去對付梁王和賈誼並不容易。無奈之下,只能透過其他手段來實現,而意外無疑是最好的一種掩蓋手段,劉啟的謀劃,加上列候們在軍中的勢力,共同策劃的“梁王墜馬事件”。

如果說:“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這未免太過敷衍,也太過脆弱。

梁王雖死了,但賈誼無疑是緊緊貼上了梁王的標籤。可以預見將來漢景帝登基後,賈誼不受重用也是必然了。

愚以為:賈誼因為站錯了隊,感到此生無望,最終鬱鬱而終。才是賈誼真正的死因。

賈誼天生才絕,卻英年早逝,不得不令人嘆息!造成一結果的原因,除了一連串的政治鬥爭外,還有漢文帝的拔苗助長,讓賈誼被迫站錯了隊。

賈誼雖死,但其政治意志卻為後人所繼承,西漢還後期一連串的政治舉措多有賈誼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