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師:唸佛是他力還是自力?寶樹蓮池在哪裡?

10:36

古德慈悲方便為一切業感眾生說他力、自力,這種聲音卻被後面不懂得在心上修行的人,在著相的法中說他、說自,這叫做妄談。

自然法師

問:師父,為什麼說唸佛是他力?

答:

本來古德是慈悲,但後人就開始著相。

古德所言是根本大圓覺體的智慧,就是達彼岸,你根本不必找自力,你看到「他」時,「他」就是你,因為永遠是站在一體的覺性之中為眾生解釋自力、他力;

但是眾生不懂時就老是想到自己要找到什麼?根本就找不到!只要完全放下、完全融入,就好像要把杯子裡的水倒掉才能裝嘛,在這上面才告訴你要「他力」。

但是講他力時都是在覺心中講,看到他力時是長養自己心中的莊嚴,沒有離開自力的。

所以前面方便說他力時,是為了斷某一部分的業感眾生老是執著一定要抓著東西才能感覺什麼叫修行,就是要自我意識要抓到東西這種人,為斷如是業感眾生如是妄執心故說他力。

有的人委屈,都是他力,就變成民間信仰,要靠他力來救自己,不用自力,為斷如是眾生的委屈心故,說你要不發願怎麼會感覺到有「他」?

就像剛剛講的走進大山,不發親近大山的心,怎麼能夠有「他」?他也活不到你心裡啊!這就是覺心的作用。

所以古德慈悲方便為一切業感眾生說他力、自力,這種聲音卻被後面不懂得在心上修行的人,在著相的法中說他、說自,這就叫做妄談。

明明都已經知道覺心中的作用,所以在他中就會安然看到他,在覺心當下看到就是淨土的莊嚴,

這淨土的莊嚴就是安然看到「他」,但是這個行者的安然是心中已然決定相信看到他時這種赤誠,就是長養「自」中的莊嚴,我不必再說「自」,這叫波羅蜜,這叫達彼岸。

看到“色”就是“見”,不必再說看到色時還有個見,要再說就是二,色就是見,指著“他”就是“自”,你敢擔當嗎?我說你叫波羅蜜。

念念心中指著聖,就是你將來成聖之時,為什麼如此?因為你已然在覺心的解釋上不同於一般的凡夫了。

覺心叫大覺,既然叫大覺,就像剛講的不管有情、無情都是覺心覺的,看到無情就是啟發有情,看到有情就是莊嚴無情,

看到「他」就是莊嚴「自」,

看到「自」就是明白「他」,

這還要說二嗎?

自然法師:唸佛是他力還是自力?寶樹蓮池在哪裡?

所以要看一個行者在智慧上能不能擔當,我直接說「他」可不可以?可以啊,這是古德的方便。

但是被後人拿來妄執說「他」,說你們都沒有自力,都是他力,講到唸佛都說是他力的這些人,沒有一個心中有任何變化的,都是委委屈屈的。

就好像一些宮、廟裡面的老菩薩說晚上做夢,夢到觀世音菩薩到夢中來,第二天早上醒來都很高興說我昨晚夢到觀世音耶!

那種高興,別人不懂以為很殊勝,懂得的人看到就知道那種表情很可憐、很委屈。

就好像一個委屈的孩子抓到大人的手,他才抓到一下,得到一下的安全感,卻在雀躍我昨天抓到大人的手勒!你不知道自己已經極度可憐嗎?

他們這樣的心態類似現在一些修淨土的人只搞他力,就是相信阿彌陀佛,從來不知道心。

但我在這個上面還要講一句話,假如你真是一般的凡夫,你當時用心只要不是自己敗壞自己的發心,委屈自己的發心,

你走進大山,大山都應該會融入你心中啊;一個平常的凡夫,我念一個善人的名字,念久了你都應該懂得些善人的道理;

如何現在的人唸了那麼久的阿彌陀佛,居然到現在不單只是他力,還搞些附身,李世民還能附身,這肯定就不是念佛,是著相。

自然法師:唸佛是他力還是自力?寶樹蓮池在哪裡?

講到覺心中的作用,講到菩提心的作用,菩提心就是覺心,你真正赤誠懇切面對聖人時,縱然還未達聖成聖,可是你心中已然接受如是聖人的道理,這裡面的作用就是佛性。佛性如是故,覺心如是故。

我怎麼看你念這麼多年的佛,你居然還是用世間卑微的道理勒?

那就是最初沒有用赤誠心,而是用委屈心或雜心,這跟覺心絕對不相應,不是覺心正常的成就相。

既然不是成就相,就可以肯定你根本不認識菩提心,那都成魔道,心中沒有長養、沒有成就。

所以講他力什麼,所以就發現末法眾生到了後面著相了,只要聽到他的語言就可以體會到他不是講心、不是講這一念根本本來的佛性,就是在著相。

這種著相的方法類似一般民間宗教,執著外面有個神力,祈求神力給予加持,越念得至誠懇切,不過就是在潛在意識裡面想說我念得至誠懇切,大聲念,所以諸佛能夠憐憫我,有這種卑微、可憐。潛在意識都是這種。

有這種心態在裡面,你會發現他雖然無量劫來口中都稱聖人的名字,心中卻不轉半點法輪,沒有半點受化、教化,因為不知道菩提心故。

那你說菩提心要怎麼知道?

菩提心要怎麼知道,並不是像我們講的這麼複雜。一個壞孩子在世間上突然發了一個心,從此以後我要改過向善,從此以後我要要好好學習,再也不要像過去一般辜負光陰,這一念心中的赤誠轉變的種種作用不同,就是菩提心,那種肯於達到學習中的,潛在心中的根本赤誠的納受就是菩提心。

所以一個行者最初在修任何法門時,應該要有如是孩子的最初發心的赤誠,我們怎麼會沒有呢?

因為你沒有,結果就是念盡一切佛,你還是你,佛還是佛,心裡沒有變化。

假如沒有變化,這個世間上叫闇昧。

假如我念一個善人的名字,善人永遠是善人,我是我,我只能祈求善人幫助我,若只是這樣世間都叫闇昧。

什麼叫闇昧?看到大山你也永遠不會有大山。既然永遠不會有大山,世間也就不能拔濟一切眾生心如大山。

你看到模範生,模範生永遠是模範生,他也不是你,就算在班上立了一個模範生,模範生他也不能夠啟化、啟發一切同學的發心,那這樣的世界是一個木頭的世界,是一個斷滅的世界。

覺心的作用就是,一切世界就是以覺在印覺,看到大山,假如沒有那麼深厚的煩惱,大山就會活在你心裡。

回過頭來,假如我帶著很大的妄心,帶著深厚的煩惱、或種種的惡業,你甚至於會改變大山。

例如有一個極惡的惡人到村莊去,你叫勘嶼學家來看風水,這山光水色都變暴力、都變恐懼。一個大壞蛋走到你家裡來,人家在你家門口就感覺到這個家裡的氣氛邪惡。

可突然換一個有德的人來呢?山光水色馬上變成祥和,他能夠改變的,這裡面就是以覺印覺。

所以行者不但知道世間上什麼樣的作用能夠還攝於心,我也能夠知道我心一樣能夠成就世間。

世間上能夠還攝我心,於是行者就能夠善用一切世間法提攜自己,

因為他知道我心一樣能夠還攝世間,所以他能夠廣發一切諸佛菩薩種種大願。這一念心是同時的。

知道菩提心就是念佛,甚至於知道念一個善人了,心中只要有一念善人的名字,心中都有轉變。因為知道都有轉變,所以將來唸善人的名字就不會著相念佛,這個人就叫做唸佛。

唸佛不單是所念的名號是諸佛的名號,就是佛名,而且唸佛也就告訴你就在如是佛名裡面,他啟發的就是念念能夠成就的覺性、佛性,那叫唸佛。

假如唸的是聖人的名字,是諸佛名,但心中一點動都不動,那也不叫唸佛。這裡面講的也就自他二力。

但是《法華經》講眾生處處著,說法的法師要在這個著上師道、傳道授業解惑,是為一切眾生拔除現前的疑惑,不是增長一切行者的疑惑。

講到他力,就執著他力,讓大家以為不要自力完全是他力,這是增加迷悶。

你要為他破解為什麼說他力?為什麼說自力?

說他力時要看的是自力;但是雖然看的是自力,但不能執著有個自力可看,完全融入在他。

你為什麼敢於完全融入在他?因為是自力莊嚴。

你給他講清楚,薄地凡夫都知道怎麼用心。

講不清楚,講得糊里糊塗,以為阿彌陀佛就是來拔濟你,西方就是很莊嚴的,西方就是早上捧著鮮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吃飯時間就回來了,這完全講天方夜譚。

但是要在覺心中講呢?每當清旦,清旦是什麼意思?

旦字為日在一,日為大覺,這一念大覺從來不是二,就是一。

覺心正在起覺照的時候,都是清旦,隨著照然後有種種感覺,才叫大照。

覺心中的作用,覺心最初能夠發生覺照時都是清旦,你再覺得感受中的強烈時叫做大照,那已經離開清旦了,

一步一步在剖析了,每一個覺心的作用最初根本是一、從來不是二的清明中,都是一切行者在衣。什麼叫衣?

衣表示一個行者念念之間心中已然臣服的善法,所以常常講什麼樣的心就穿什麼樣的衣,軍人就有軍服。這個衣雖然披在身上,但是在表法之中就是心成就什麼法,身就服如是衣,所以叫法衣。

呢?中國祖師譯經用盡方便,不是可以隨便任憑亂改的。過去古德有甚深禪定,從衣從戒,衣服的法中不能離開所有的規律,叫做衣。

衣旁邊是一個戒,戒律就是規律,步調都不能亂的,叫衣。這個衣就是行者在唸念之間都有如是莊嚴衣了,也就是一切行者處處心中智慧的開發處。

開發處就是在這種莊嚴衣上開發的,叫做各以衣,盛眾妙華。

每一個念頭現前都是智慧開發處,

過去覺喜、覺怒都是流轉處,

現在覺喜、覺怒哪個不是清旦覺心現前開發處?

各以衣,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因為每一個開發都立一個佛名、佛性,都在做供養,

在喜叫喜佛,在怒叫怒佛,都在供養一切佛,

你再也不會墮在名相之中,流浪在眾生相中,不知道回頭,

會在一切眾生相中都知道原來就是覺,覺心是一,在眼叫見,叫見覺;在耳叫聞,聞就叫聞覺,都是覺。

覺就叫做佛,見佛、聞佛。

供養見佛、聞佛,都在哪裡供養?

就在清旦中供養,能擔當一切佛。從一佛生一切佛叫做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在供養時,事實上就是一個行者大覺心體,雖然你看到是向外供養,其實正在向外供養時,也是不斷在莊嚴心中根本智慧時,這種莊嚴叫攝食。

因為看到的都是他念念之間行為的佈施,但是佈施處就是一個行者念念在法上攝取處,所以即以食時還至本處。

雖然動作都是向外莊嚴的,可是要說到食性時要永遠看到就在這裡,從來沒有離開本處,但攝取上看到都是在外面,這才是解釋《阿彌陀經》。

自然法師:唸佛是他力還是自力?寶樹蓮池在哪裡?

所以他自然寶樹成行。再看到心中的這條大道,心中的這條大直道,他念念都是每個念頭當下的挺直莊嚴。

樹就是念頭,每個念頭之中看到如大樹的直挺、莊嚴。

他為什麼成行(hang)?

行(hang)字也就是行(xing),正在行(xing)處也就是成行(hang)之處。

行(hang)也叫做列,佈列之處,敢於擔當佈列也就是所行(xing)之處,所以才能講盡極樂世界種種莊嚴。

當你把極樂世界的莊嚴講清楚時,就會明白覺心就是這樣莊嚴的嘛。

你有這個覺,就會讓所有世界都有唸佛、念法、念僧之聲。

你有大山的感覺,別人不見得要看大山,別人看見你,心中就有大山的感覺,你都能夠啟發他念山的聲音,覺心就是如此。

古德講,一部小《彌陀》可以講成一部大《華嚴》,就不是說只是拿著鮮花出去這樣講,這樣講怎麼能講成大《華嚴》?覺心中天天都是這個相,

要是真正的行者,在未成佛時,念念之間心中已然跟聖人的氣氛相應,這叫做蓮池。已經浸在如是聖意的聖水蓮池之中,叫蓮池。

畢竟智慧未開,但是心意已然赤誠,叫做蓮苞。

我看到常常浸在如是聖意中,心中已然赤誠,我肯定這個人將來必定花開見佛。

不是說將來就坐在那個池塘裡面,坐在花朵裡面?你是向日葵?

當你的心在花苞中的時候,表示心雖然未開,可是行為已然赤誠,智慧未開,叫花苞。

已經看到有苞相,雖然未開,苞相已現前。於是這念心中已然成就如是寶故,他在這念心中可以看到在十方世界處處現身圓滿。

怎麼會只是住在花苞裡?表示《華嚴經》一定沒有讀過。《華嚴經》彌勒宮閣,是可以看到彌勒菩薩現身十方,化現種種莊嚴。

節錄於上自下然法師2014年明光略話(二)

自然法師:假如有人想要還俗,該怎麼樣勸他?

自然法師:談安那般那數息|念「阿彌陀佛」真調氣

自然法師:講經時,法師和供養主彼此應該有的角色

自然法師講《圓覺經》|前引2

自然法師講《圓覺經》|前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