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城市化的結果,就是貓不會抓老鼠了

1.

夏天的一個晚上,發現小門處有一大堆螞蟻,有點詫異。很少見到在這個地方有這麼一大堆螞蟻。拿著掃把把螞蟻掃出去。

這時記起有句諺語: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我猜應該是要下雨了。天氣旱,雨水很少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

果然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就下起了傾盆大雨。

這時不得不佩服螞蟻這種小動物,嗅覺靈敏,本能高強。在螞蟻世界沒有天氣預報這回事,但是它們清楚知道天氣要發生變化。這麼不起眼的小動物,我們也不必擔心會受到水浸。

它們有生存本領。

養貓城市化的結果,就是貓不會抓老鼠了

2。

家裡養貓,從小到大,成長得挺好。除了關注它的食物,其它如便便也無需打理,它自個會跑到外面解決。這是一隻乖巧的貓。並不需要搞什麼特別的關照。抓老鼠是個能手。

從電視上了解到,原來貓有人是這樣子養的:幫它刷牙、剪指甲、穿衣、梳洗等等,完全是人性化養貓。當成寵物來養了。鄉下養貓主要還是希望它能來抓老鼠。

如果給貓洗澡,就會把貓的威懾力弄沒了,不會抓老鼠呢,這是一個避忌,城裡的人不知道這個常識?或者沒有要求貓抓老鼠?只是要求貓和老鼠和平共處,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影片題材。

這是違反貓的天性的。

養貓城市化,老婆有時會犯這個錯誤。貓平時吃現成貓糧,有時也弄點貓魚。這時老婆經常叫我把貓魚弄小塊一點,我說:“如果需要這樣做的話,可能這個世界上早就沒有貓了。”

動物有其出色的生存本能,螞蟻會預知天氣,貓會啃食食物、消化食物,抵抗寒冷等。人大可不必多慮,更不必煩擾,相安無事最好。

養貓城市化的結果,就是貓不會抓老鼠了

3。

動物不必擔心,植物呢?

柳宗元有篇文章,名叫《種樹郭橐駝傳》,介紹一個善於種樹的人的故事。郭橐駝種的樹,移的樹,無不活,果實好又多。有人向他請教方法。他說出原因: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萌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很多人去偷師,但是沒有達到那種效果,是什麼原因呢?

“他植者卻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已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這位植樹高手的方法,不過是順木之性(本能),不害其長而已。即“無為而治”。

別人植樹不如他好,基本功做得不好,或者太多事,傷害了樹木的效能,影響成長。

柳宗元借種樹來比喻管人(治理)。

養貓城市化的結果,就是貓不會抓老鼠了

4。

伊索寓言有一個故事,叫《兩個小猴》:

據說有一對猴子,同時生了兩個小猴。母猴對其中一個特別疼愛,加以精心餵養;卻對另一個十分討厭,壓根兒不予理會。沒想到天命難違,那個備受母親關愛的小猴,被緊緊摟在懷裡,活活給悶死了;而那個被不聞不問的小猴,反倒安然無恙地長了。

養貓城市化的結果,就是貓不會抓老鼠了

5。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樹人,一個道理。

只要順其自然,動物和植物都會生長得很好,人不也是這樣嗎?過多的干預和寵愛,有時候就是一種危害。

一位大小姐,四十多歲還沒有出嫁。上班就在家附近,每天的午飯,是上了七十歲的老爸或者老媽從六樓走下來,送到她的手中。

同事有點看不過,她說:“有爸媽送飯是一種幸福。”

慈母敗兒。

過於寵愛的結果,大人累倒,小孩永遠長不大。

養貓城市化的結果,就是貓不會抓老鼠了

6。

附:

《種樹郭橐駝傳》註解:

“我郭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其自身的習性罷了。

但凡種樹的方法,它的樹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它搗土要結實。

已經這樣做了,就不要再動,不要再憂慮它,離開它不再回顧。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後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那麼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習性就得以實現。

所以我只不過不妨礙它的生長罷了,並不是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辦法;只不過不抑制、減少它的結果罷了,也並不是有能使它果實結得早又多的辦法。

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又換了生土;他培土的時候,不是過緊就是太鬆。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過於吝惜它們了,擔心它太過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經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

更嚴重的,甚至掐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死是活著,搖晃樹根來看它是否栽結實了,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雖然說是喜愛它,這實際上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它,這實際上是仇視它。所以他們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