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風起洛陽》熱播,一座古城帶火一部劇!

神都洛陽,氣象萬千,壯闊繁華。因其燦爛的文明、繁榮的經濟,一直以來都是史書中最迷人的篇章之一,令人魂牽夢繞。

近期《風起洛陽》開播,古都洛陽再一次引起大家的關注。該劇改編自知名作家馬伯庸的作品《洛陽》,講述了一群心懷正義的人為守護洛陽城安危,破解危機迷局、共擔責任使命的故事。

熱門《風起洛陽》熱播,一座古城帶火一部劇!

該劇的故事背景設定提煉了千年洛陽的文化風貌,包容建築、服飾、妝容、美食、節日、禮儀、風俗等。對傳統文化亮點的挖掘,滲透到日常呈現的方方面面,給了傳統文化符號廣闊的展示空間。

在美術置景和風土人情方面,《風起洛陽》迴歸中國傳統美學,力圖還原“神都109坊”的城建佈局、洛水流域的分佈位置、南市貿易的包羅永珍。劇集再現洛陽的市井煙火,打造了一場百姓安居樂業、人間極盡繁華的洛陽盛景。

熱門《風起洛陽》熱播,一座古城帶火一部劇!

在對作者馬伯庸的採訪中,他提到《隋唐洛陽城:1959~2001年考古發掘報告》對其影響非常大。這本書是隋唐洛陽城40餘年田野考古的發掘成果總結,內容非常豐富,城牆、城門、街道、裡坊、宮殿、園林、水系等都有詳細介紹。這是好幾代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凝結,他們為了復原洛陽城的風貌付出了巨大努力。

熱門《風起洛陽》熱播,一座古城帶火一部劇!

這股洛陽的“風”有多勁?

自開播以來,收穫了20餘個相關話題熱搜,幾乎席捲了全網的榜單,堪稱全面收割。

東周、東漢都在洛陽定都,唐高宗時,洛陽稱為東都,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繁華似錦。作為隋唐時期重要的都城之一,隋唐洛陽城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隋唐時期,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種、不同文化、不同商品在洛陽匯聚、交融和傳播,使這裡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中心。

洛陽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有一條洛水橫貫其中,構成了建築、人與水的三位一體,這對城市生活和蘊藏其中的人文元素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洛陽有過繁華似錦之時,也有過衰落,如今,我們依然能從詩詞中,窺見洛陽曾經的繁華與落寞。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在唐代,洛陽稱為東都,是繁華一時的大城市,無數詩人同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一年,李白客居洛城,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

夜裡,正準備休息,忽然,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

即使在繁華似錦的洛陽城,依然擋不住對家鄉的思念。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代時,神都洛陽元宵夜的“端門燈火”盛極一時。

全詩詞采華豔,絢麗多姿;而音調和諧,韻致流溢,儼然一幅唐代洛陽節日的風情畫,讓人百看不厭。

正月十五的洛陽城,給文人雅士留下最燦爛的記憶。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在唐代,洛陽作為東都,為了尋找仕進的機會,許多人成了“洛漂”,張籍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年,他客居洛陽,又一個秋天來了,洛陽城裡起了秋風,勾起了張籍的鄉思,他提筆寫下此詩。

客居洛陽城中,秋風惹人相思。想寫一封家信,只是思緒萬端,匆匆忙忙之間,如何寫進情感?信差剛要上路,卻又被我叫住。開啟信封細看,是否還有遺漏。

一千多年前的洛陽,承載著文人士子們的夢想,又給了他們悲傷。

《洛橋晚望》

唐·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唐憲宗元和初年(806年),孟郊定居於洛陽立德坊,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了洛陽冬日的美景。

初冬的洛陽,天空與山巒,月華與雪光,交相輝映,舉首燦然奪目,遠視浮光閃爍,上下通明,一片銀白。

詩人從蕭疏的洛城冬景中,開拓出一個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潔之物,展現出一個清新淡遠的境界,寄寓著詩人高遠的襟懷。

那年冬天的洛陽,雪色真美,風也溫柔。

?四大名著B站播放量破億,我怕是要笑死在彈幕裡了……

?除《覺醒年代》,還有哪些紅色影視劇值得一看?

?《甄嬛傳》究竟藏了多少語文知識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