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千年名巷“銅鞮巷”與千年古曲“白銅鞮”

銅鞮巷,位於襄陽城區中部,因是由銅鞮坊所形成的一條街巷,故名。

湖北襄陽:千年名巷“銅鞮巷”與千年古曲“白銅鞮”

銅鞮巷

銅鞮巷名稱來歷

銅鞮巷之名,形成年代久遠,緣起今山西省內沁縣。春秋時晉國(為今山西省之域)設有“銅鞮邑”,為羊舌赤(人名)采邑,同時當地還有銅鞮山、銅鞮水。漢代,這一地域置銅鞮縣,屬上黨郡。

襄陽城內銅鞮坊,與西晉滅亡,晉室東遷,東晉建立密切相關。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北方禍起,中原塗炭,大批秦、雍(州)流民被迫南遷湧入襄沔。於是,東晉太元六十四年(389)在襄陽境內僑置雍州與郡、縣,各依原籍郡、縣舊名安置流民。

其中銅鞮縣流民,據清乾隆版《襄陽府志》“銅鞮坊”條載:安置“左(府)城隍廟西,即今昭明臺以東地方泛稱“銅鞮坊”。

銅鞮巷之名,又與梁武帝蕭衍有關。

蕭衍,本是南北朝南朝蕭齊朝廷屬下,與蕭齊皇族同姓同親,其父為齊高帝蕭道成族弟。齊永泰元年(498),蕭衍受命任雍州(治所襄陽)刺史,鎮襄陽。這年,齊明帝蕭鸞去世,第二年(499)其次子蕭寶卷繼位,史稱“東昏侯”。蕭寶卷繼位後,任用奸侫,淫昏嗜殺,朝政日壞,手下重臣、大將陳顯達、裴叔業等先後起兵反抗。

蕭衍也不滿蕭寶卷,在襄陽“潛造器械,多伐竹木,沉於檀溪,密為舟裝之備”,“收集甲士萬餘人,馬千餘匹,船三千艘,出檀溪竹木裝艦”,秘密進行奪取蕭齊的軍事準備。同時,積極進行奪取蕭齊的輿論準備。

當時,一首兒歌在襄陽城內大街小巷傳唱,歌曰:“襄陽白銅鞮,反縛揚州兒”。其中“襄陽白銅鞮”,隱喻蕭衍;“揚州兒”,隱喻蕭寶卷,蕭寶卷家族發跡之地與蕭齊都地建康古屬揚州地域;“反縛”系預言蕭衍將取代蕭寶卷。

齊永元二年(500),蕭寶卷殺害尚書令、蕭衍之兄蕭懿,蕭衍即發兵襄陽,尊奉蕭齊皇族另一支,南康王蕭寶融為帝,史稱“齊和帝”,次年(501)二月,攻佔建康,公元502年四月,蕭衍自立為帝,史稱梁武帝,改朝換代,蕭梁建立。

蕭衍代齊稱帝后,以前述襄陽兒歌“為瑞徵,乃造銅鞮歌”,亦稱《襄陽白銅鞮》。“帝為之詞三曲,又令沈約為三曲,以被管絃”。蕭衍為之三首歌詞如下:

(一)陌頭徵人去,閨中女下機。含情不能言,送別沾羅衣。

(二)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

(三)龍馬紫金鞍,翠眊白王羈。照耀雙闕下,知是襄陽兒。

三首詩分述了三個場景:閨中少婦與情人分別、少婦在春天裡相思、與情人重聚。將這三個場景組合起來,可知它們剛好構成“分別——相思——重聚”這樣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

湖北襄陽:千年名巷“銅鞮巷”與千年古曲“白銅鞮”

銅鞮巷雕塑

隨著《襄陽白銅鞮》唱響大江南北,久而久之,“銅鞮”一名就成了襄陽的代名詞,襄陽城內銅鞮坊、銅鞮巷聲名隨之大振,歷時千年,其名不變。

隨後,襄陽白銅鞮,成了古樂府的曲牌名,又作襄陽白銅蹄、銅鞮謠、銅鞮歌、白銅鞮歌、襄陽白銅歌等。歷代詩人多有譜此曲者。

襄陽白銅鞮詩選

襄陽蹋銅蹄(即白銅鞮歌)三首 南朝梁·沈約

分手桃林岸,望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生長宛水上,從事襄陽城。一朝遇神武,奮翼起先鳴。蹀鞚飛塵起,左右自生光。男兒得富貴,何必在歸鄉。

襄陽曲(四首其一) 唐·李白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

襄陽白銅鞮曲 宋·張憲

襄陽白銅鞮,下蹋揚州郭。可憐揚州兒,棄戈甘面縛。大堤女兒何命薄,青年坐失榮華樂。蕩子功成未肯歸,閉門三月楊花落。

銅鞮夜月 明·李仲訓

涼風吹月開夕霏,襄陽城郭含清輝。銅鞮坊前小兒女,踏月歌曲當庭闈。桂花飄香時節老,白兔搗藥真還非。三更不寐星斗落,零露溼我芙蓉衣。

白銅鞮謠 明·李夢陽

誰家池?高陽池。日暮歸,倒接。醉似泥,汝為誰?拍手歌,襄陽兒。

襄陽蹋銅蹄四首明·王世貞

襄陽老龍堤,爨石鐵作泥。駿馬驕鑿落,真是蹋銅蹄。買得樊城酒,來醉襄陽伎。人道江波險,儂道是平地。宜城七十里,朱樓與雲齊。無地著酒館,眼飽肚中飢。醉倒習家池,扶郎郎不歸。道儂工下淚,去看羊公碑。

襄陽蹋銅蹄四首明·李攀龍

白馬蹋銅蹄,著地銅蹄鳴。往來大堤上,出入襄陽城。大馬珂峨頭,一步三舂鋤。借問馬上兒,家在襄陽不。白馬金鉻頭,一步三駊騀。便是馬上郎,何嘗不婀娜。陽春二三月,襄陽好徘徊。淥酒漢江色,與郎傳一杯。

襄陽踏銅蹄 明·夏允彝

辛苦襄陽女,織縑勿織素。縑成身上衣,素作風帆布。未識襄陽路,隱隱測車音。怪郎忽南馳,戈戟耀江潯。揚州女如花,飄漾欲忘憂。莫負閨中憶,襄陽居土頭。

襄陽踏銅蹄 明·朱灝

征衣蔽漢水,猶帶襄陽塵。腰間彎明月,照我閨中春。宛濱吐煙紫,迷斷巳離弦。相思入馬耳,偏為健兒牽。峴山高閨夢,顏輝上金鞿。巳得石城水,出浣襄陽衣。

襄陽謠 清·陶季

銅鞮坊北朝復朝,有人雙蛾慵自描。銅鞮坊南更嫵媚,薄羅衫子最纖腰。

白銅鞮 清·宋筠

白銅鞮下草芊芊,是處豪華屬少年。應有弄珠遊女出,相逢解佩漢江邊。

湖北襄陽:千年名巷“銅鞮巷”與千年古曲“白銅鞮”

銅鞮巷美食街

銅鞮坊位置

銅鞮坊具體位置,據清同治版《襄陽縣誌》載“在府城隍廟西,在郡城山南東道左”,即今昭明臺以東鄰近處。昭明臺,唐時稱“山南東道樓”,為山南東道都督府治所。南宋時,銅鞮坊一帶,曾是弓箭等武器買賣場所,時詩人劉過《襄陽歌》中有“銅鞮坊裡弓作市”詩句。

銅鞮坊,舊時南起鼓樓巷,向北延伸為死衚衕,北段東有“大後坑”,為周邊街區排水坑塘。整個巷道細長狹窄,長近200米,寬1。5米。“大後坑”,1958年後漸平填平,1993年後開發建成商用樓等。

銅鞮巷路面,20世紀80年代改為“三合土”路面,南起鼓樓巷向北延伸長150米,寬1。5米。1993年1月,改為水泥路面,南起東街,穿鼓樓巷向北至—貿市場環形便道,長188米,寬7。5米。再後,改造而成今狀:呈南北走向,南起東街,穿鼓樓巷,北止“雅斯”商用樓正門,該樓門前有一便道,西通昭明臺,東向緩轉向南交鼓樓巷;今銅鞮巷長約150米,均寬3米,石板路面;兩側多為商家店鋪,其中南段西側為市鼓樓商場東樓,北端西通昭明臺等。

湖北襄陽:千年名巷“銅鞮巷”與千年古曲“白銅鞮”

銅鞮巷巷牌

(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楊立武 朱家紅 李德亮 齊曉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