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粱高祖武帝蕭衍,字叔達,小名練兒,南蘭陵(今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東城村)人。蕭衍是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是南齊國皇族的遠房宗室,和齊高帝蕭道成同為西晉蘭陵縣令蕭整的後人。

據說,蕭衍一生下來就不同尋常。他的母親張氏,有一天在河邊看見菖蒲草開出花來,奇怪的是菖蒲開花時別人都未曾看見,她吞食了菖蒲花後而懷孕生下了蕭衍。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梁書·卷一·本紀第一·武帝上》記載,蕭衍“生而有奇異,兩胯駢骨,頂上隆起”,就是說他的身材相貌都比常人較為特殊。不僅如此,蕭衍的舌苔上還有有文形八字,而且右手心上胎生一個“武”字。頭頂有佛光,居室中常有云氣繚繞。

這些神秘的現象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史書上都是這樣說的。

成年後的蕭衍英俊豁達,才思敏捷,博通文史,很有文學才能,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

“竟陵八友”是南齊永明年間的的一個自發性的文人社團,除蕭衍之外,還有沈約、謝朓、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七人。因這個社團是由南齊竟陵王蕭子良召集而成,故名“竟陵八友”。

這八人關係很好,能詩善賦,在南齊王朝中都有著地位不同的官職,蕭衍能夠篡齊奪位,這其中應有沈約的功勞。

蕭衍篡奪齊國皇位後,在進宮的道路旁和宮門外分別設立二塊用來讓大臣們進諫言用的謗木和控告貪官用的肺石,並詔令說:“倘若官在其位,莫要沉默無語即走下殿去。如有想要上言者,就將上言書投入謗本函;如果是有功勞才能,蒙冤不被重用,未能顯達者,就投肺石函。”又設定五經博士,立州郡地方學校,建孔子宗廟,用以尊崇懦學。他在位初期政治清明,頗多善舉。

沈約是促成蕭衍廢齊和帝自立的功臣,所以在梁武帝時長期擔任宰相一職。沈約晚年臥病在床,夢見齊和帝用劍割他的舌頭,非常恐懼,便請來巫師察看,結果竟跟他夢中所見相一致。於是沈約請道士向上天奏赤章,就是道家向天官禱告禳災的章本。沈約在赤章中告訴上天,梁武帝蕭衍禪代之事並不是自己的主意,祈禱上天不要懲罰他。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梁武帝派御醫徐奘去給沈約看病,回宮後徐奘將沈約上赤章的事情告訴了梁武帝。蕭衍得知後勃然大怒,多次嚴詞指責他,沈約更加恐懼,病情加重死去。

沈約之死,使梁武帝由此更加相信因果報應,於是更加迷信佛教,在全國範圍內廣建佛寺。究竟建了多少?南梁將領郭祖深形容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唐代詩人杜牧寫有《江南春》一詩,其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二句,描寫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公元521年,南梁普通二年九月,蕭衍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市)東北建立同泰寺,並四次捨身於寺中出家為為僧。

第一次是在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這次時間稱較短,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大通。

三年之後,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蕭衍第二次到同泰寺,脫下帝袍,身著法衣,捨身出家,並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親自為四方僧眾講誦三慧經。。

所謂“無遮大會”,就是佛教舉行的一種廣結善緣,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都一律平等對待的大齋會,也是各地的僧侶聚集在一起辯論的大會,蕭衍在“無遮大會”上講解《大般涅槃經》。十多天之後,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蕭衍還俗。此次出家時間為十三天。

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

蕭衍第四次出家是在公元547年三月三日,這一次他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又由朝廷出資一億錢把他從佛祖手裡贖回。

其實梁武帝在同泰寺所學,都是佛學中的皮毛。至於收回放縱之心,怡養性靈等真正的佛門道理,他並不曾學到,想來就是做做樣子給別人看。雖然是這樣,蕭衍卻能從《大般涅槃經》中找到理論根據,下令僧人不準吃葷,必須吃素。自此,中國的佛教形成了吃素的傳統,蕭衍就是這一傳統的倡導者和推行者。

梁武帝篤信佛法。中年以後,特別是到了將近晚年的時候,他禁止大臣和平民在衣物上裁剪或繡制人獸之形,因為這樣剪裁有悖於仁恕之道。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蕭衍又以有礙於陰間冥教為由,罷除宗廟祭掃中用牛羊豬等牲畜,改用果蔬之類。他吃素,要神靈也跟著吃素。這個命令下達之後,朝野一片譁然,大臣和百姓們都議論紛紛,表示不滿和反對。最後,蕭衍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法,就是祭祀時不能用牛羊豬等實物,但是可以用面捏成牛羊豬的形狀用來代替。

同泰寺的佛塔曾遇大火燒燬,梁武帝又命人重修十二層的佛塔,後因侯景之亂而廢止。

粱武帝好大喜功,於天監四年,即公元505年大舉伐魏。任命他的弟弟臨川王蕭宏為統帥,大將呂僧珍、張慧紹、馬仙琕、昌義之、韋睿、曹景宗等,各統兵數萬,共計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進攻北魏。北魏朝廷看到後大為震驚,說“南朝軍容之盛百年罕有”。

南梁軍隊勢如破竹,張惠紹等一舉攻下了宿州,昌義之等攻克梁城,南梁大將韋睿,率兵先攻小峴城。繼而進軍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軍。天監五年(506年),與曹景宗率軍於鍾離之戰中大破北魏,取得“南北交戰以來南朝所未有之大捷”。魏軍將士到處傳誦著歌謠:“不怕蕭娘與呂姥,就怕合肥有韋虎。”這裡的韋虎,指的就是韋睿。

北魏派邢巒與中山王拓跋英合兵攻打梁城、鍾離,試圖將其奪回。蕭宏十分恐懼,召集眾位將領商議班師回朝,將領中只有呂僧珍勸蕭宏急速退兵。其他將領都反對退兵,尤其是昌義之,怒髮衝冠,大呼“焉有百萬之師望風而退之理!”馬仙琕更是怒斥蕭宏,說:“大王怎麼可出此亡國之言!”

當夜狂風大作,暴雨交加,軍中大亂,臨川王蕭宏帶幾個騎兵逃去。梁國將士四散奔逃,丟盔棄甲,水上陸地擠滿人群,竟有五萬人因此死亡。北魏中山王拓跋英與將軍楊大眼乘勝領兵數十萬進攻鍾離,梁國曹景宗與昌義之極力抵抗。

魏軍晝夜不停地攻城,梁武帝命韋睿領兵救援鍾離,接受曹景宗的指揮。人們畏懼魏軍人多士眾,勸韋睿緩兵不動。韋睿說:“魏軍已落入我的手掌中,各位不必憂慮。”於是梁軍到達邵陵。梁武帝事先曾敕書曹景宗:“韋睿是你同鄉的郡望大族,你應當善加禮遇。”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曹景宗見到韋睿後執禮甚恭,梁武帝聽說此事後說道:“二位將軍相處和睦,出師必然取勝。”韋睿等人預先裝備成高高的戰船,與北魏的橋樑一般高,先用戰船出擊北魏水師,將其全部消滅、此外又用小船滿載柴草灌注膏火,焚燒北魏橋的柵欄。風高火旺,煙塵蔽日遮天,梁軍敢死隊拔除柵欄砍斷橋索,一會兒的功夫即獲成功。

梁軍將士奮力高呼,聲震天地。魏軍大敗,拓跋英隻身逃走,楊大眼等人也燒掉營寨離去。韋睿派人將捷報報知昌義之,昌義之悲喜交集,來不及答話,只是一連聲地喊道:“又活了!又活了!”

公元514年,梁武帝蕭衍親率大軍,與北魏在壽陽(今屬安徽淮南)展開激戰,混亂中,北魏大將王足被生擒活捉,後投降南梁。王足向梁國獻計,決開淮水堤壩來淹灌北魏壽陽城,梁武帝蕭衍同意了王足的這一建議。

蕭衍命水工陳承伯、將軍祖恆,徵發徐、揚二州的百姓,由康絢代理都督諸軍事,共計二十萬人築堤。南起浮山,北至堍石,長九里,下游寬一百四十丈,上游寬四十丈,高二十丈。用楊柳樹圍上,上築以土壘石塊。這樣淮水被堵,河水暴漲,大堤突然崩壞,轟然一聲如雷響,遠近三百里都能聽到。大水衝灌之下,沿淮河岸邊各村鎮院落,十多萬人隨洪水漂入大海。

這無疑是歷史上一次十分殘忍的水攻。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大行臺侯景,右腳偏短,不擅長騎馬射箭,卻多謀略。東魏大丞相高歡讓他領兵十萬,專門鎮守在黃河以南。等到高歡死後,侯景與高歡之子高澄有隔閡,於是率河南兵馬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他有戒心,所以對侯景的態度也是不冷不熱,心裡並不十分傾心接納他。於是侯景又派郎中丁和向梁國上表文,請求以十三州的土地民眾歸附梁國。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梁武帝召叢集臣商議此事,僕射謝舉等人說;“我大梁剛剛與西魏議和通好,如今卻接納其叛臣,這並不合適。”

梁武帝說:“得到一個侯景則塞北一帶唾手可得,怎麼能夠膠柱鼓瑟、不知變通呢?”

在侯景派丁和來梁國之前,在正月乙卯的夜晚,梁武帝夢見中原各地的地方官吏都以所轄地來投降梁國。梁武帝不知此夢是何預兆,早晨看見寵臣朱異,將夢中情景告訴他,朱異跳著眼睛思考了一會,說:“這是一個一個好夢啊,這是海內統一的徵兆。”

改天過後,侯景果然派丁和來到宮中,告訴梁武帝,說侯景在正月乙卯的夜晚,已定下叛魏投梁的計策。梁武帝聽後更覺得夢的神奇,似乎正應驗了朱異所說的話。然而他一時主意還未決定下來,自言自語地說:“我梁國沒有一點殘缺,如今突然接受侯景的領地,一旦脫手,後悔都來不及?”

朱異揣摩梁武帝的心思,於是決定接納侯景,任命侯景為大將軍,封為河南王。

東魏大將軍高澄派人送書信給梁國,再次請求通好。武帝召叢集臣商議,司農卿傅峻說:“高澄為什麼一定要與我們求和通好呢?一定是設離間計,想要讓侯景自己起疑心,企圖禍亂天下。如果依從東魏必然中其奸計。”

朱異等人說:“穩住寇賊安息百姓,通和實在是一件好事。”

此時梁武帝也似乎厭惡了常年用兵打仗,於是不顧大家的反對,聽從了朱異的意見。

後來的事情果然被司農卿傅峻說中,步入晚年的梁武帝引狼入室,寵信奸臣,剛愎自用,終於釀成了“侯景之亂”。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侯景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他原本是東魏高歡手下的戰將,深受高歡的賞識和器重。高歡死後,侯景與高歡的兒子高澄不和,於是便投降了西魏,西魏宇文泰卻並不待見他,所以他轉而又投靠了梁武帝蕭衍。

這無異於引狼入室!

不久,北齊高澄與南梁通好,提出了把侯景遣送回東魏的條件。侯景當然知道自己一旦被遣送回去,是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便索性以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為藉口,發動叛亂。史學上稱之為“侯景之亂”。

當時,梁武帝蕭衍的侄子臨賀王蕭正德,性情兇殘邪惡,喜愛招攬一些亡命之徒,所到之處都極為貪暴,曾多次被武帝訓斥。從此忌恨在心,暗中培養死黨,儲存糧食物資,等待國家有變,趁機起事。

侯景得知這一情況,致信給蕭正德請求投效,蕭正德非常高興。侯景在壽陽反叛,領兵進逼長江。尚書羊侃,請求領二千兵馬緊急據守採石磯,令邵陵王襲擊壽陽,那些烏合之眾,自然崩潰。但朱異卻認為侯景肯定沒有渡江的企圖。武帝聽信了朱異的話,羊侃的建議只好作罷。羊侃分清是非地說:“今日是必敗無疑了!”

梁武帝任命蕭正德為都督諸軍事,駐守丹陽郡。蕭正德派出幾十艘大船,假稱裝載獲草,暗中接應侯景。侯景縱兵橫船江中,在採石磯登岸。有幾百匹馬、八千名士兵到達慈湖。

當時梁國建國四十七年,境內一直無戰事,罕見有兵甲器械。侯景叛軍突然逼近,官吏百姓非常震驚。蕭正德守衛宣陽門,率領手下兵馬到張侯橋,迎接侯景進入宣陽門,一直到達官闋下,蕭正德當即篡奪皇位。侯景軍隊環繞臺城周圍,然後各路齊攻。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尚書令羊侃竭力拒守,侯景久攻不下。羊侃的兒子羊蔟被侯景抓獲,捆綁起來讓羊侃看,羊侃不為所動。不久羊侃死去,城中人更加恐懼。當時各位王公大臣及各地救援的軍隊紛紛聚集京城一帶,侯景假裝求和,一方面讓梁國皇帝發敕令制止各路援軍,另方面更加緊急地攻城。

梁武帝信奉佛教後,只吃素食和粗米飯。因被侯景圍困,到了此時蔬菜都沒有了,就吃雞蛋,因而邵陵王蕭綸派使臣給武帝進獻了數百隻雞蛋。

侯景兵分幾路,晝夜不停攻打建康。武帝聽說建康城已經陷落,安靜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嘆道:“江山是我得來的,又由我失去,還有什麼可遺撼的。”

不一會,侯景入城,在太極東堂見武帝,還帶了五百名強壯的兵士自衛。侯景在金殿下磕頭拜見,不敢抬頭看武帝,緊張得汗流滿面。史書裡記載下了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

蕭衍見侯景進來,躺在床上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裡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

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面,竟不知道怎麼回答。

旁邊的部下替他說:“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在只有一人歸順陛下。”

蕭衍問道:“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

侯景答道:“不過千人。”

蕭衍又問:“攻城時兵力多少?”

侯景:“十萬。”

蕭衍問:“現在呢?”

侯景回答說:“率土之內,莫非己有。”

最後,蕭衍安慰他說:“你有忠心於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

侯景小心地答應著。

見過蕭衍後,侯景退出太極東堂後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我多年征戰疆場,曾經在馬背上與敵兵交戰,刀箭交錯,你來我往,心中一點也不害。今日看見蕭公,讓人毛骨悚立,這難道不是天威難犯嗎?我今後再不能見他了。”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現在想來,侯景最後所說應該是心裡的真實感受,因為蕭衍本來也是戰場勇將,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況且,當時蕭衍信佛後,已經看清看淡了權勢,他的鎮靜無疑讓侯景更心存敬畏。

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侯景因為作亂而心虛,所以才有上面的表現。

蕭正德早先曾投降北魏,後來逃回南梁,《梁書·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九》記載:“七年,又自魏逃歸,高祖不之過也。復其封爵,仍除徵虜將軍。”就是說,對於蕭正德投北魏,梁武帝蕭衍並沒有過於責備,只是流著淚訓誡他一頓,仍舊恢復他的封爵,並任命他為徵虜將軍。

蕭正德在動亂中匆匆登基,封侯景為丞相。侯景佔領了建康城之後,控制梁朝軍政大權,恢復太清年號,便廢掉蕭正德,將其降為大司馬。蕭正德此時方才明白,自己原來是被侯景當槍使,當猴耍了,氣憤不過,想謀殺侯景,卻侯景先下手,假借武帝詔令殺了他。

侯景放任部下對帝宮大肆掠奪,宮中人與器具被殺掠個精光。梁武帝蕭衍雖在表面上受制於侯景,但內心極為不平,對其請求多次予以拒絕。而自此以後,武帝要的東西大都不能合他心意,飲食也被裁減,優傷悲憤之中得了重病。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二十六日,武帝躺在諍居殿,口苦求蜜糖沒有得到,後來病死。武帝臨死之時什麼話也沒說,只留下了兩聲“嗬嗬”,想來當時其內心是極為複雜的。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享年八十六歲。雖然死時未免有些悲涼,但仍可以說是壽終正寢了。蕭衍死的當天,侯景立太子蕭綱即位,這就是簡文帝。

起初,武帝下詔書立蕭統為太子。蕭統五歲就通五經,讀書一目五行,擅長做文章,孝敬恭謹寬和,喜怒不形於色。因為宮裡的太監誣告他做厭勝祈禱,而他自己又不能辨明,優傷悲憤而死。

所謂厭勝,就是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

蕭統有三個兒子,依次為蕭嘆、蕭譽、蕭察。武帝捨棄孫子立太子蕭統的親弟弟省安王蕭綱為太子,朝廷內外都認為這不合理,武帝內心有愧,於是封岳陽王蕭察都督雍、梁、益、秦、隨各州軍事。

蕭察佔據有利地域,又禮賢下士,社姓施恩惠,因而,依附他的俠客、勇士很多,他管轄的地方治理的很好。

當時正值侯景叛亂,湘東王蕭繹不去討伐侯景,反而與蕭察交戰。邵陵王蕭綸勸阻他,他不聽。蕭察向西魏乞求援兵,西魏派楊忠救援。蕭察後來投降西魏,做了附庸君主。

南梁簡文帝蕭綱,六歲能寫文章,讀書一目十行。雖繼承帝位,然而被奸臣侯景挾制。侯景與簡文帝登上重雲殿,向佛磕頭行禮發誓,兩人之間無二心,互不猜疑。

侯景娶簡文帝的女兒慄陽公主為妻,在樂遊苑舉行祭禮並請簡文帝並喝酒,文帝聽著音樂,禁不住悽然淚下。

侯景自稱為漢王,加封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簡文帝驚奇地問:“將軍有宇宙的稱號嗎?”

侯景生性殘忍,在石頭城上立了一個大石碓(duì)。石碓本是一種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槓,槓的一端裝一塊圓形的石頭.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石頭就連續起落,下面是一個石臼。有人犯法,就用石碓碾死,身體被壓成肉醬。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侯景常告誡諸位將軍說:“攻取敵人的城池時,應當把城裡的人斬盡殺絕,讓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威名。”他還禁止人們私語,如果有人觸犯了這個規定,就連其外族都會處以刑法。因此,百姓都對他恨之入骨,內心裡不擁護他。

梁朝的湘東王蕭繹,在各地散發檄文,下令大舉討伐侯景,可是軍隊卻按兵不動。邵陵王蕭綸加緊整治錯甲、兵器,準備討伐侯景。蕭繹對他非常忌恨,派王僧辯率兵襲擊他。蕭倫被打敗,收拾殘兵敗將,派使臣向北齊國投降。

梁朝始興太守陳霸先討伐侯景,投奔湘東王蕭繹。蕭繹派遣大都督王增辯討伐侯景,駐紮在巴陵,侯景率兵攻打巴陵,沒有攻破。蕭繹又派胡僧佑攻打侯景,大敗侯景,俘虜了侯景的大將宋子仙,並殺了他。侯景逃回建康。

當初,侯景攻下建康,打算等中原平定以後稱帝。後來,他娶了粟陽公主為妻,公主才貌雙全。侯景殺了太子蕭大器以及在建康的王侯共二十多人。太子大義凜然,臨危不懼,堅決不向侯景黨徒屈從容就義。

侯景又派王偉殺了簡文帝蕭綱,迎立昭明太子蕭統的孫子豫章王蕭棟為帝。沒多久,又廢蕭棟為淮陰王,將他囚禁在密室中,自己稱漢帝。

湘東王蕭繹派王憎辯、陳霸先等人攻打侯景,在江中大敗侯景軍隊。駐守石頭城的侯景大將盧暉略投降。陳霸先乘勝追擊,將士浴血奮戰,侯景軍隊節節敗退。

侯景用皮袋子裝了他的倆個兒子,掛在馬後,與其一百多黨徒騎馬向東逃奔,準備渡過大海。與侯景同行的有羊侃的兒子羊坤,任侯景都督,他殺了侯景,將其屍體送到建康,人頭送到江陵。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侯景的屍體被扔到街上示眾,百姓爭搶著割取他的肉吃。當初粟陽公主嫁給侯景並不情願,又因為殺父殺兄之仇,也吃了他的一塊肉。

此時,湘東王蕭繹派朱買臣將豫章王蕭棟沉在水中淹死,自己在江陵即位,這就是世祖梁元帝。元帝命王僧辯駐守建康,陳霸先駐守京口。

梁元帝蕭繹瞎了一隻眼睛,性格非常殘忍。先前,父親蕭衍被侯景圍困時,他不去救援,後來,又不尊崇簡文帝的歷法,不認他為正統。他嫉妒兄弟,殘殺親侄,只謀求自己的私利。在江陵稱帝以後,喜歡談論玄學,在龍光殿講授老子學說。

蕭繹的侄子蕭察勾結西魏攻打梁國。西魏派於謹、宇文護、楊忠率兵五萬攻打江陵,江陵內外戒嚴。此時,梁主蕭繹一身戎裝,正在講授老子。西魏兵分幾路攻打江陵,江陵城裡有人倒戈,開啟四個城門迎接西魏軍隊,元帝把十四萬捲圖書都燒了,說:“我讀了萬卷書,還落得今日下場。”隨後乘坐奔喪用的白車,身著白色服裝出城投降。

梁元帝蕭繹在位三年,西魏軍隊將他殺死,一同被殺的還有太子蕭元良,兒子蕭方諸、蕭方略等人。

蕭繹死後,他的第九個兒子晉安王蕭方智,在潯陽登上帝位,當時年僅十三歲。北齊派邢子才收納了梁武帝的兄長蕭懿的兒子蕭淵明,致書給王憎辯,聲稱蕭方智年幼不懂事,不能擔負重任。貞陽侯蕭淵明,論年齡和聲望,能保金陵的穩定。王僧辯於是迎回蕭淵明登上帝位,封蕭方智為太子。

當初王僧辯和陳霸先二軍聯合消滅了侯景,因此,二人交情根深。當王僧辯廢蕭方智擁立蕭淵明時,陳霸先四次派使者表示反對。王憎辯不聽從。陳霸先嘆道:“武帝的子孫,只有元帝能報仇雪恨。他的兒子有什麼罪突然被廢了,他們想幹什麼?”

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86歲被餓死,侯景死後其屍身被百姓分食

於是,陳霸先率兵襲擊王僧辯,拿住王僧辯並將其吊死。蕭淵明只做了七個月的皇帝,就被迫退位,搬出宮殿。晉安王蕭方智重新登上帝位,這就是梁敬帝。

敬帝向齊稱臣,政事也由陳霸先把持,陳霸先自封為相國,在以後短短的時間內,接連不斷地被封為陳公,又加封九錫,進爵為王。不久陳霸先稱帝,敬帝被迫將帝位讓出。

陳霸先將敬帝廢為淮陰王,沒過多久又把他殺死,梁朝滅亡。

梁敬帝蕭方智在位三年,死時年僅十六歲。

梁朝共經歷了四代帝王,歷時五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