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故事——角落裡的醬香

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夜郎者,臨牂柯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財物役屬夜郎,西至同師,然亦不能臣使也。”其中的“枸醬”指的就是醬酒最早期的雛形,以此推據醬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前。

然,今日我們不講太多,只說在時間長河中那些驚豔了某一段時光,至今仍在默默耕耘卻被大多數人遺忘的品牌,或是偏居一隅的滄海遺珠。

北大倉酒

北派醬香代表“北大倉酒”北大倉酒坊創制於1914年,時名“聚源永”燒鍋,採用醬香型白酒傳統工藝技術建立黑龍江第一家酒坊,北大倉初代酒師來自於貴州,仿茅臺醬香型釀酒工藝,結合低於特徵加以改良,最終形成了北大倉白酒,北大倉酒,酒體清澈無雜質微黃,香氣細膩而優雅,入口醇香馥郁,曾被評為省部優級產品,並多次榮獲國內外金獎,上世紀90年代巔峰銷售額曾達2億,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足以見其功力,如今因營銷等問題已很少闖入年青一代人的視線,但並不失為一款好酒。

酒與故事——角落裡的醬香

武陵酒

武陵酒產於湖南常德,常德古稱武陵,武陵人釀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代,這裡已有“元月元日飲春酒”的習俗。 五代時,以崔氏酒家產的酒著稱,有詩云:“武陵城裡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在 宋代此地又釀有“白玉泉”酒,並以“武陵桃源酒”聞名。武陵酒工藝同出茅香,加之與茅臺鎮相似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其酒口感純正,醬香突出,細膩優雅,武陵一出,解決了當時市場醬酒供給短缺的一大難題,於第五屆全國白酒品評會獲得十七大名酒殊榮。因營銷問題現在也知之甚少,有機會的可以品鑑一番。圖為九十年代鐵蓋獎章武陵酒。

酒與故事——角落裡的醬香

雲門陳釀

這款產於古九州之一的青州酒素有“魯酒之峰,江北茅臺”之稱。青州釀酒始於商周、興於魏漢、盛於唐宋。成於當代更得意師於茅臺,九取真經,將茅臺的醬香工藝和青州傳統釀造技藝有機結合,同時憑藉山水合一的洞藏優勢、釀造工藝的穩實規範、獨具一格的北派醬香與茅臺、郎酒共同制定了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國家規範。酒體陳黃醇厚,醬香突出,糊香優雅,焦香麩香協調,空杯酒香持有,回味悠長,歐陽修有詩曾雲“醉翁到處不曾醒,問向青山做麼生,公退留賓誇酒美,睡餘倚枕看山橫”。因營銷問題,目前在青州算是硬通貨,但整體依舊很小眾。

酒與故事——角落裡的醬香

貴州懷酒

因產自貴州仁懷而得名,國營期間,醬酒宗師李興發親自操刀指點,採用茅香酒傳統工藝,精心釀造。產品風格: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入口舒暢綿甜、空杯留香持久、酒體微黃透明,具有大麴醬香型酒的典型風格,因而得名“赤水河畔二茅臺”,懷酒的沒落只因原地踏步不謀求發展,幾經輾轉現已被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收編。

酒與故事——角落裡的醬香

貴州老三春

碧春、黔春、築春南方麩曲醬香典型,被合稱為貴州老三春。秋收冬藏春出酒。“春”由此而來,也體現了麩曲醬香與大麴醬香“12987”的釀造工藝的不同。元明以後,貴州釀酒,名及一時,可謂“無縣不有,無村不釀”。但因為七八十年代,糧食蔬果釀酒受限,貴州地區地理氣候又諸多不便,為節約成本,提高產量,以粉碎的高粱和小麥皮作為“麩”料,低溫堆積發酵的碎沙釀酒工藝被研發,即縮短了發酵及儲存的時間,又大大提高了出酒率。麩曲醬香典型的老三春,醬香獨蘊,典雅和諧,酒體醇和爽淨,焦香舒適。部隊酒廠為前身的築春酒更有“軍中茅臺”之稱。但由於麩曲醬香白酒和傳統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酒質還存在差距,老三春因麩香重,糟香厚等原因而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築春已退市,黔春被併購,昔日老酒,唯有碧春尤有傳承,盛時不在,留下的更多是一種情懷。

酒與故事——角落裡的醬香

國臺酒

貴州國臺酒是知名中藥企業“天士力集團”斥資打造的醬香新秀品牌,前身是茅臺鎮一家知名的釀酒老作坊(據說在X臺產能不足的年代,曾為其釀造基酒)。國臺酒有兩大優勢傳統+科學,以徐強大師帶領的團隊堅守傳統既醬香白酒12987工藝,端午制曲 重陽下沙 兩次投料 九次堆積 八次蒸煮 七次取酒 ,整個生產週期為一年。釀得的酒還要按輪次、香型不同分壇密封存放,使之醇化,週期為一週期長達三年至五年,再用更長年限的老酒摻和勾兌方能裝瓶出廠的獨特工藝,是其它香型的白酒望塵莫及的。國臺酒在堅守傳統的同時,更加入了以天士力集團為主導的健康理念,科學管控,色譜化管理,製藥的嚴謹性用於釀酒,科學與傳統相互融合碰撞使之脫穎而出,更是屢獲國內外各種殊榮,現已有“貴州國臺酒醬香新領袖之勢,”為中國酒都增添了流芳溢彩的豔麗。

酒與故事——角落裡的醬香

微醺勝酩酊,我是一個酒行業從業者,一直在致力打造人民口糧酒,如果你對白酒感興趣,還期待您的關注,有任何問題,可以透過私信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