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為什麼廢除井田制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什麼是“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商朝至西周時期的一種土地制度把土地劃成方塊,就像一個“井”字一樣。

商鞅變法為什麼廢除井田制

所有的田都屬於國君,不得私自買賣。西周時期推行的是“分封制”,並不是直接將土地分配給了百姓,統治者會先將土地分配給各路諸侯,然後各路諸侯再將土地分配給封建貴族階層,繼而經過層層的分配之後,最終才會分配到“百姓”的手中。這裡的百姓指的是平民。商周都是奴隸制王朝,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所以不可能分有土地。這樣九塊地分下去,周圍八塊是私田,一戶一百畝,由農戶耕種,收成完全歸自己。中間一塊是公田,由八戶合種,收成統歸。

商鞅變法為什麼廢除井田制

“井田制”這個看起來很好的制度為什麼會瓦解?

井田制這個設計看起來很好,大家種自己的田,收自己的穀物,不用交稅,只需要共同輪番耕種公田即可,有什麼壞處嗎?有。壞處就是,人只會關心自己的私有物,人性都是自私自利的,對於勞作了沒有收成的東西,都是能糊弄就糊弄的。從古至今,沒有例外。譬如一個活,你累死累活忙活整天,沒錢(公田)。又有一個活,你忙活整天就給你整天的錢(私田)。除此之外,公田的穀物糧食還很容易被私人盜竊,這個不用多解釋,所謂“公家的不偷白不偷”,基本都偷過生產隊(相當於公田)上的東西,不是說“增強道德修養”“嚴厲打擊”就能解決的問題。

於是,公田逐漸荒蕪,而私田因為祖孫相傳,漸漸私有化。隨著生產力的增強,各戶以及地方,強迫別人開墾土地,不上報,故而也成了私田。劃定的田不能買賣,自己圈地開墾的則可以,於是,人人都不盡力於公田,井田制也就瓦解了。

“井田制”下的公田,產量低,效益差,怎麼辦?

進行稅制改革,規定不管是公田還是私田,一律都按畝徵收錢糧。你是,擁有一萬畝土地,你就納一萬畝地的稅,你是貧民,只有十畝地(先秦畝小於現在的畝),你就納十畝地的稅即可。而餘下的都是自己的,生產積極性便增強了。“廢井田”、“開阡陌”、“民得買賣”、承認土地私有。這就是商鞅變法變更井田制的主要原因。

商鞅變法為什麼廢除井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