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藍印花布裡的文化內涵(逐夢小康)

體驗藍印花布裡的文化內涵(逐夢小康)

邵陽藍印花布製作的床上用品四件套。

銀小雄攝(人民視覺)

體驗藍印花布裡的文化內涵(逐夢小康)

邵陽藍印花布製作的鞋子。

銀小雄攝(人民視覺)

體驗藍印花布裡的文化內涵(逐夢小康)

羅沙沙在進行刮漿。

劉 飛攝(人民視覺)

體驗藍印花布裡的文化內涵(逐夢小康)

在2018年的第124屆廣交會上,湖南藍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員工與外商洽談、合影。

羅沙沙攝(人民視覺)

體驗藍印花布裡的文化內涵(逐夢小康)

2019年在湖南崀山舉行的環球旅遊小姐國際大賽上,邵陽藍印花布服飾成為模特的展示服裝。

蔣路遙攝(人民視覺)

逐夢人 羅沙沙

懷揣著藍白色的夢想,2013年羅沙沙從深圳回到湖南省邵陽縣,開始學習邵陽藍印花布印染技術。現在,她又投資建設了藍印花布文創產業園,推動古老的藍印花布融入現代生活。

壓箱底的藍白嫁妝

對於羅沙沙的母親楊彩虹來說,藍印花布是童年裡艱苦卻幸福的藍白色記憶。

爺爺去世早,奶奶帶著只有幾歲的她織布、染布、賣布。楊彩虹說:“當時家裡有一塊藍印花布的被面,奶奶卻不捨得蓋,漿洗好了,藏在箱底。‘小妹啊,這留著給你當嫁妝。’奶奶說。”這塊被面一直保留至今,成為楊彩虹腦海深處的兒時記憶。

2008年,邵陽藍印花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邵陽縣廣發英雄帖,吸引企業和個人發展藍印花布產業。在外地事業有成的楊彩虹選擇了回鄉。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羅沙沙,對於這種傳統的印染技術,最初並無特別的興趣。用她的話說,回鄉,主要是因為母親,“母親準備把她的心血都投到藍印花布裡,我覺得自己應該出一份力。”

2013年,羅沙沙辭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到邵陽縣,拜當地藍印花布技藝傳承人蔣良壽為師。

等待她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困難。

“當時,邵陽藍印花布技藝的傳承人只有個位數,大多超過了60歲。藍印花布實際產量很低,活態傳承面臨巨大的危機。”羅沙沙說,更致命的是,藍印花布的染料——藍靛的製作技藝中,核心的發酵工藝在當地近乎失傳。

另外,傳統的藍印花布質地粗糙,花色、款式也少,還存在很嚴重的掉色問題,客戶接受度很低。1986年,當地最後一家藍印花布印染廠關閉。如何讓古老的藍印花布重新走進人們的現代生活,這個難題考驗著母女兩代人。

煮布磨漿的科技助力

把棉、麻或絲制的白布放進大鍋裡煮制,同時將石磨研磨出的豆漿與石灰混合,製成防染漿,羅沙沙說,這叫“煮布磨漿”;隔著鏤空的花版,羅沙沙細緻地將防染漿上好,這個步驟,叫“刮漿”——上好漿的地方,將不會被染色,藍印花布中的白色部分,就是這麼來的;接著,白布被放入藍靛與石灰混合而成的池子裡反覆浸泡數十次,這是“入染”;再經過去籽、清洗、晾曬等工序,一匹邵陽藍印花布才算製成。

復原這樣的工藝並不容易。透過與老一輩手藝人交談和資料查閱,羅沙沙瞭解到,邵陽藍印花布的藍靛在貴州安順、獨山等地還有生產。

帶上團隊,拿起工具,羅沙沙便趕去了貴州。“去了四五次,走了4個縣6個鎮,我們才掌握了從板藍根葉子中提取染料,透過發酵製作藍靛的方法。”羅沙沙回憶,“回來之後,我們又手把手地把這項技術教給邵陽本地種植板藍根的農戶。”

設計是她的專長,也是她著重改進的地方。過去,花版由刷著桐油的牛皮紙製成,再用手工刻出鏤空圖案。“製作一塊花版要幾個月,太慢,很多大公司的單子以前都不敢接。”羅沙沙說。

能不能用製圖軟體加鐳射雕刻來輔助?羅沙沙拿著花布和花版往製造業發達的廣東跑,找了幾個月,終於找到了可以提供鐳射雕刻機定製的廠家。如今,在機器輔助下,花版雕刻一兩天就能完成,圖案和風格也更加多樣。“我們現在可以生產上千種圖案,產品也擴充套件到了幾百種,衣帽、繡扇、手包、窗簾等都能生產。”羅沙沙說。

傳統藍印花布掉色嚴重,但如果使用化工固色劑,會讓藍印花布喪失純天然的特質。羅沙沙請教專家,嘗試著用艾草和辣椒來固色,掉色的情況也得到明顯改善。

文旅結合 齊奔小康

帶著保留傳統技藝又更具新意的藍印花布製品,羅沙沙參加國內外展會,瞄準高階定製、旅遊景區和民宿市場。

2016年,羅沙沙前往法國巴黎。一邊研學藝術,一邊推介藍印花布。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這種帶著素雅東方氣質的天然面料很受歡迎,很快就有了訂單。“五百套床上用品四件套加上其它服裝、面料,這麼大的訂單,我也沒想到。”羅沙沙說。

在敦煌、大理、張家界、鳳凰、長沙雨花非遺館等21個景區,也都設有邵陽藍印花布銷售點。

如今,羅沙沙負責的湖南藍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帶動了當地上千名群眾種植黃豆、板藍根等製作原料,幫助了近2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企業生產車間有固定員工200多人,最多的時候,臨時聘用員工近千人。“她們多數是在家帶孩子的婦女,車間解決了她們在家門口就業的問題,增加了她們的收入。”羅沙沙說。

在即將正式落成的邵陽藍印花布文創產業園,藍印花布得到了更大的擴充套件。非遺文化製作傳承區、農耕文明博覽展示區、民俗文化展示展演區,將藍印花布的方方面面展示出來。“未來,中小學生研學遊、工業旅遊等業態,藍印花布概念都可以加入其中。藍印花布不再只是一塊布、一件衣服,而是一整套的文化體驗與傳承。”羅沙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