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到底什麼是孝,真沒幾人能完整地說清楚

都說百善孝為先。可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到底什麼是“孝”呢?現如今很多年輕人過得還不如老人呢,那還用“孝”嗎?

百善孝為先,到底什麼是孝,真沒幾人能完整地說清楚

常說的一句是“不孝有三”,可你未必知道,在儒家的觀念中,孝也有三。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祭義》)說的就是孝順有三個層次,最大的孝是恭敬,其次是不要讓父母受辱,最後才是贍養。

倒著說,先說“養”。

《孝經》中說:“……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弗孝也。”養就是供養贍養,這個養其實也包含著幾個層面的意思。首先是安居。每人條件不同,有人住大別墅,有人住陋室。住陋室的又能如何讓父母安居呢?“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甭管你條件如何,是不是竭力讓父母住得更好是最重要的。別自己住著大別墅,父母的房子四面漏風,那就不是孝了。第二是病。“久病床前無孝子”,父母躺在那呻吟,自己控制不住先弄四圈麻將,然後去看望下,趕緊回來三缺一,那就離孝很遠了。第三是供養,也就是供給父母的衣食。老實說,現在很多人不啃老就已經不錯了,供養是遠遠談不上的。第四是喪葬。儒家被很多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喪禮的奢華,其實這有偏誤。因為孔子自己就反對這樣,他說“喪,與其易也,甯戚。”(《論語。八佾》)意思就是與其奢華,不如悲慼。古人還有第五,就是祭祀。祭祀是為了傳承,現代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古人比發生很大的變化,祭祀的意義也就削弱了。

百善孝為先,到底什麼是孝,真沒幾人能完整地說清楚

再說“弗辱”。

“養”解決了父母的物質需求,後面兩個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弗辱就是不受辱。原先有個鄰居,整日裡吃喝嫖賭的,借了一屁股債。債主三天兩頭來他父母處討要,四鄰皆知,弄得他父母出門都不好意思抬頭看人。這就是讓父母受辱了。有錢沒錢,行的端走的正,就不會讓父母受辱,像什麼為了家產、遺產兄弟相爭,在外面偷雞摸狗警察上門,更有甚者為非作歹讓人在背後戳脊梁骨,就是給父母金山銀山,也不能叫“孝”。

最高層次是“尊親”。

尊原本是一種酒器,是身份最高的人用的。所以尊就是始終把父母放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始終考慮他們的感受。在孔子看來,其實孝就是“尊敬”。“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你對自己的寵物也很好,也捨得花錢。如果沒有尊重,那父母和寵物有什麼區別呢?難道你養寵物也是孝?

現在“叛逆”成為一種必然,“代溝”可以解釋一切。於是父母說幾句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不耐煩,高聲咆哮,父母害怕為孩子添麻煩,外面的世界又不太懂,只好逆來順受。

所謂尊,就是讓父母活著有尊嚴。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是啊,色難。臉色最難看,先別說尊敬,先從不給父母看臉色開始吧。

百善孝為先,到底什麼是孝,真沒幾人能完整地說清楚

不過,上面說的“孝”,都是一門一戶的“孝”,也就是常說的個人“小禮”範疇。所以它不能違背“大禮”。大禮是社會公德,社會準則,社會法度。如果違背了大禮,即使是“孝”也變成“不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