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嚴羽淪浪詩話,話本的產生

大家好,今天孫培來跟大家瞭解一下《淪浪詩話》是怎樣一部書?話本是怎樣產生的?它包括哪幾個科目?

我國古代文論家喜用“詩話”這種形式來表達其文藝主這在宋代更為繁盛,而宋代詩話又以嚴羽的《滄浪詩為傑出之作。

《搶浪詩話》分為“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詩證”五個部分,末附《答吳景仙書》一紮補充說明主旨。“詩辨”主要闡發詩歌創作原理,“詩體”演說詩歌體裁的歷史流變,“詩法”辨析詩歌的基本製作法則,“詩評”是對歷代詩歌的具體品評,而“詩證”則主要是關於作者、典故等的考證文字。可見,《搶浪詩話》是一部較為完整的詩歌理論批評著作。

中國古代文學,嚴羽淪浪詩話,話本的產生

《滄浪詩話》的理論主旨主要是針對當時詩壇“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的不良風氣而發,作者對當時的詩壇頗多微辭,尤其對江西詩派深為不滿。因而他作《槍浪詩話》,抨擊詩壇之弊,要求詩歌創作重視藝術規律。

《搶浪詩話》最重要的理論思想是“興趣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在此,嚴羽著力強調詩歌藝術特殊的創作規律,指出了掉弄書袋、迫求辨駁並非詩藝的特徵,認為詩歌創作應該是“吟詠情性”、“唯在興趣”·。而所謂“興趣”,乃是要求詩歌創作要有感而發,在情感勃鬱之時發而為詩。在這裡,“興”有雙重涵義,一是觸景生情,二是含蓄委婉的表現手法;“趣”則與“味”相近似,指稱詩藝那種特殊的韻味。因而“興趣”的完整意涵應該是這樣的:詩藝是形象性的、情感性的,它透過含蓄委婉的藝術手法來表現,在審美效果上要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內在韻味。

中國古代文學,嚴羽淪浪詩話,話本的產生

那麼怎樣達到這一創作境界呢?嚴羽提出了“妙悟”和“熟參”的方法。所謂“悟”是領悟和掌握詩歌創作規律,而所謂“參”則是鑽研和指導詩藝的特殊藝術內涵。在此,嚴羽的論詩方式是“以禪喻詩”,但他並未墜入神秘、玄妙的境況之中,他的“悟”、“參”強調的是對前代優秀詩作的領會、體味和把握,他認為學習漢魏盛庸詩歌是革除詩壇弊端的一個有益途徑。

嚴羽《滄浪詩話》的理論核心是非常豐富的,它既有現實針對性,又有理論系統性,在古代詩論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其理論思想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

中國古代文學,嚴羽淪浪詩話,話本的產生

話本原是“說話”藝人的底本,是隨著民間“說話”技藝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

“說話”的淵源很早,先秦諸子中已有不少關於故事、說笑話的資料。先秦和漢代,宮廷中又有專門講故事的人,屬徘優一類。三國時,曹植曾在邯鄲淳面育護背誦“徘優”小說,“小說”和“徘優”連在一起,而且用來背誦,可見當時已經是一種口頭演說的文藝形式。真正把“說話”當作一種文娛活動,那應該是唐代。“說話”到了唐代才有正式的記載。著名的“一支花話”(即李娃的故事)當時流傳甚廣,並且還有《李娃傳》的傳奇和詩,可知唐代“說話”與傳奇、詩歌聯絡比較密切。

中國古代文學,嚴羽淪浪詩話,話本的產生

當時,不僅在帝王宮廷中講故事,也有在社會上講的,被稱為“市人小說”。唐代佛教盛行,寺廟裡經常宣講佛經故事,稱之為“俗講”、“變文”,“說話”又吸收了這二者的某些形式和技巧。

“說話”大規模發展是在宋代。宋代城市經濟一度繁榮,出現了市民階層。市民不僅追求物質生活的豐富,而且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日益擴大。到了南宋,偏安一隅,城市畸形發展,奢靡享樂成風,在都市裡出現了龐大的遊樂場所——“瓦舍”,“說話”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伎藝。

中國古代文學,嚴羽淪浪詩話,話本的產生

宋代“說話”有了專門的演出場所,“說話”也已“職業”化。“說話”藝人很多,並有自己的組織一一書會。在書會中,被稱為“才人”的下層知識分子,相互觀魔交流,提高“說話”藝術。這些藝人從事話本的編寫,藝術很精湛。

本來,“說話”的底本,傀儡戲、影戲以及雜劇的底本通稱為話本。到了宋代,進一步專門化,“說話”分成“小說”、講史、說經、合生四類。“小說”多取材於筆記或生活實事,一般一次講完,有說有唱,韻散結合。講史主要取材於史書,敷演歷史大事,又稱“平話,。到了元代,“說話”還在繼續流行,“說話”的形式和流派更為多樣。“小說話本”到了明清,發展成擬話本;講史話本則成了中國章回小說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