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流名將”——吳起

中國歷史百位軍事人物之吳起

中國“第一流名將”

吳起,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軍事史上,“孫吳”並稱。“孫”是孫武,“吳”就是吳起。孫武有《孫子》一書流傳後世,吳起也有《吳子》一書饗食來人。《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第一流名將”——吳起

吳起兵法

孫武留下的故事並不多,可是吳起的一生卻足以寫成一篇跌宕起伏的小說。吳起家資不菲——那個時代的名人很少是真正的社會底層因為成材所需的資源早給有權勢、有財勢的人佔用盡了——可是他並不滿足做一個鑽進“孔方兄”的商人。吳起所渴望的,是決算廟堂或者

鐵血沙場,是建功立業、光耀門楣。因此早早地走出家門,四處遊歷求學,不久就散盡了家財。

那時儒墨兩門是顯學,所以吳起最初投在了孔夫子的弟子、大儒曾子門下,跟著他一起學儒家的學問。吳起學得認真,認真到了連母親的死訊傳來仍舊“無動於衷”的苦讀。這和儒家講求孝道的精神是水火不容的,於是“好學生”、不孝子吳起被曾子掃地出門。

無奈下,吳起只好轉投另一位聖人子夏的門下。與吳起同窗求教的人裡,有一個很特殊,他就是後來與吳起合作一生、主持了戰國第一次變法的政治家李悝。他們的交往從那時就開始了。

吳起少時並不是一箇中規中矩的乖孩子,而是個好勇鬥狠的熱血青年。就在他散盡家財,蓬頭垢面回到故鄉的時候,遭到了家鄉無業青年的嘲笑和奚落,吳起一聲不吭抽出一把鋒利的寶刀、旋風一般衝進人群,瞬時將他們砍個七零八落。是役,吳起手刃30餘人。而他的名字也被婦女拿來嚇唬自己不聽話的孩子,“可止小兒夜啼”。

時間久了,骨子裡的鐵血性格開始復甦,吳起再也無法坐下來靜心讀那聖賢的教誨了,他開始研讀兵法,夢裡經常湧現雄兵百萬廝殺戰場的驚心動魄的景象。

有所成就的他去魯國求官,恰逢齊國大軍壓境,魯人中無人可以為將迎敵,吳起趁機自薦。魯王本想起用吳起,但有讒言說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若將軍隊交到他的手上必然臨陣倒戈。魯王遲疑起來。吳起聽說了這事,回家就把自己的媳婦給殺了,還親手割下她的頭顱送到魯王的手中。魯王看著吳妻瞪大的眼珠子,又驚又怕,稀裡糊塗中就把指揮作戰的令牌交給了吳起。

魯軍對這個初次見面的將軍並不信任,但聰明的吳起律己甚嚴又寬以待人,與士卒同甘共苦,故而贏得上下兵士的擁戴,人人皆可為之效死。吳起帶著團結一致的魯軍來到戰場,他沒有魯莽地發動攻勢,而是表示願意和談,又叫營中老弱在門外活動,示敵以弱,麻痺敵人。當齊驕心滿溢、武備鬆弛之際,吳起卻帶著大軍趁著夜色掩殺過來,讓齊人沒法夢到明天的太陽。吳起一夜成名。

但吳起畢竟是外人,在魯國並無根基,又驟立大功,因而也遭到了本土勢力的排擠。“倒吳派”開始細數吳起的舊賬:貪圖名利,為了求名求官散盡家財;性情殘暴,一言不合便操刀屠殺鄉里鄉親;麻木不孝,母親喪葬他也未曾回家……就連此次的戰勝也成了吳起的罪孽:魯國小弱,此次戰勝強齊,必然引起各個大國的注意,此後魯國“危矣”。

軟耳朵的魯君終於無法容忍,吳起也只好黯然離開魯國。不得不說,魯國雖然是周公嫡傳之國度,但卻並非這個處處狼煙的戰國的“適者”,因而並不能完全發揮吳起的才能。

當時,魏文侯雄心正盛,想要效法齊桓公成為一代霸主,所以四處招攬人才。吳起的同學李悝已經投到了魏文侯的麾下,吳起也奔赴魏國,開始了新的生涯。魏文侯任吳起為將,命他鎮守秦魏韓三國之間的西河之地。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 409 年),吳起發兵攻取秦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增修此二城。次年,他又攻秦至鄭,築洛陰、合陽,盡佔秦之河西地,將之納入魏國版圖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相較於落後蠻野、打仗全靠勇力的秦國人,吳起簡直稱得上是用兵宗師。他知道,人數上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作戰的雙方誰能夠排程協同,把自己軍隊的戰鬥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因此,平時訓練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吳起首創考選士卒之法,打造了令各國聞風喪膽的魏武卒,又傳授陣法,使之進退有據,絲毫不亂,所以戰場上的情形是,千錘百煉鋼刀一樣的魏武卒衝進一團散沙的秦國隊伍,將之殺得四散潰逃。

史書記載,吳起“曾與諸侯天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為魏國闢地千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發生在公元前 389 年的陰晉之戰,吳起率領5 萬魏武卒,擊敗了 10 倍於己的秦國大軍,成為中國軍事史上早期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戰終成吳起“軍神”之名,也使魏國一躍而成為戰國時代的第一個超級大國。

除了令行禁止,嚴格執法,吳起對於士卒還採取懷柔的手段,頗能收買人心。有一次,某士兵身上長了膿瘡,吳起聽說這件事,就趕來俯身用嘴為這個士兵吸膿,士兵落淚飲泣,周圍看著的人也無不心中感動。可是士兵的母親聽到這件事,卻驚得摔破了手中的碗。人家問她:“將軍這麼疼愛你的兒子,為何一副驚恐的表情?”母親說:“從前我丈夫在吳將軍麾下聽令,將軍也曾為他吸膿,丈夫感恩,作戰時不顧自已、勇往直前,終於戰死沙場。如今吳將軍又這般對待我的兒子,難道上天也要把他收走嗎?”不知吳起聽了作何感想

後來,魏文侯病故,武侯繼位。吳起與武侯不和,在魏國待不下去,之後垂暮之年再奔赴楚國。楚悼王知道吳起是個人才,又有心改革強國,於是對他加以重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吳起雖然年老,仍在楚國做出一番事業,在他的治理下,楚國國庫日漸充實,民眾生活也日漸富足,更難得的是,他沒有因為發展生產而荒廢武備,楚國不久就有了一支足以抗衡魏武卒的強軍。

不過,吳起的改革觸怒了楚國舊有貴族的利益,終於進行不下去,而他本人也因此在楚悼王死去之後被他們迫害致死。

吳起每到一國都會令該國強軍興邦,這說明吳起確實有過人之才,但是吳起並不只會領兵打仗,他還對軍事理論進行研究,分析發生戰爭的原因,可以說吳起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探索戰爭發生根源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