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國號、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怎麼區別?一文讀懂名號歷史

一、國號

歷史上的國號、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怎麼區別?一文讀懂名號歷史

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名不正言不順,確立了國號就名正了,代表一個新的國朝從此誕生。同時這也是有說法的:《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那麼國號由什麼決定呢?一般來說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我們一般說的夏商周,漢唐,宋元明清,就是國號。

歷史上的國號、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怎麼區別?一文讀懂名號歷史

二、諡號

歷史上的國號、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怎麼區別?一文讀懂名號歷史

諡號一開始只有“美諡”,“平諡”,通常表示後人對先人功績的懷念“惡諡”的開始主要源於周厲王在位期間的倒行逆施死後而被諡為“厲“。並且從此以後,逐步形成了清晰,明確的諡法,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為了達成將諡法作為以禮教褒貶人物,挽救社會風氣的目的,編寫了“諡法解”一書,這本書也成為後世諡法施行時的重要依據。到了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秦始皇統治時期,他認為這種“子議父,臣議君”的行為大逆不道,因此廢除了諡號;漢朝開始又重新興起,並且逐漸規範;明清時,諡號管理由禮部負責。

三、廟號

廟號,指君主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起源於商朝,除了秦始皇時期,廟號被廢止過,歷朝歷代都沿用,和諡號最顯著的區別是廟號只屬於君主。廟號和諡號的區別,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更加清晰了:劉邦,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劉徹,諡號:孝武皇帝(為了表示以孝治天下,漢朝皇帝的諡號裡通常都加一個孝字);廟號:世宗。經過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刪減和重新擬定,西漢皇帝裡真正有廟號的只有四個: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世宗孝武皇帝劉徹,中宗孝宣皇帝劉詢可見。早期廟號的嚴格(劉秀,諡號:光武皇帝;廟號:世祖)。

歷史上的國號、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怎麼區別?一文讀懂名號歷史

通常開國的才能叫祖光武帝雖然沒有改朝換代,但是他這個皇帝位置並不是祖先給的,而是靠自己打下來的。廟號早期都是一,兩個字,並且只有成就突出的帝王才能擁有,到了魏晉南北朝開始,隨著天下動亂,禮樂敗壞,廟號也跟著氾濫了。許多割據一方的小國的建立者都稱祖叫宗,如後趙,前秦,西秦,前燕等等。唐朝以前對過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宣帝,漢明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成了各種褒義詞的堆砌,因此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朝代的創立者廟號叫太祖比較普遍,緊接著是太宗,後面許多皇帝的廟號相應的也要結合他們在位時候的表現。明成祖朱棣原先的廟號叫做太宗,在嘉靖皇帝時候被改為成祖,以此讚揚明成祖開創了小宗繼承大統的先河(本來帝統屬於建文帝一脈)。嘉靖皇帝本人的廟號是世宗,因為他也是藩王宗室繼承大統的開創者(明武宗正德皇帝死後無子,嘉靖皇帝是他的堂弟)。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因此他的廟號是世祖 ; 而康熙大帝由於做皇帝時的成績太過出類拔萃,廟號被尊為聖祖。

四、年號

歷史上的國號、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怎麼區別?一文讀懂名號歷史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也就是說一個皇帝在位期間的年號不是唯一的,使用年號最多的不是別人,正是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她使用了十八個年號。年號在中國民國建立時候被正式廢止,改用“民國紀年”,所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是“宣統”,至於袁世凱同志稱帝用的那個年號“洪憲”則不被後世所承認。通常大一統時期,年號相對都有規律可尋,而類似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分裂時期,政權眾多,各有各的年號,非常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