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史書中關於張飛的記載,以陳壽所著《三國志·張飛傳》最為集中,書中不僅對於張飛的生平做了具體介紹,還對張飛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評價。

《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史書,成書於晉,所載史事上接於漢末,主體為魏、蜀、吳三國鼎峙時代,下承至西晉。修史者陳壽,先後歷仕蜀漢、曹魏、西晉三朝。

“正史”中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陳壽為魏、蜀、吳分別修史,最後合歸一書,這種方式化解了為鼎峙的三國同時修史的難題,使《三國志》的體例在“二十四史”中獨具特色,這也彰顯了陳壽在史學層面的高超造詣和卓越才能。

01

英勇善戰的虎將

談及張飛,首先讓人想到的是其作戰英勇的武將形象。張飛的軍事才能,特別是戰場上的虎將之勇,是後人喜聞樂見、拍手稱頌的主題。張飛的英勇善戰突出反應在幾場戰役中,首當其推的便是長阪之戰。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記載: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拒水斷橋,嗔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進者,故遂得免。

透過這段史料的記載,陳壽言簡意賅地讚賞張飛的勇猛,“虎將之勇”的形象躍然紙上。

公元 208 年,曹操向南征討劉表,此時的劉備屯軍在樊城。恰逢劉表去世,其子劉琮代管荊州,派遣使臣舉荊州投降曹操。

劉備到了宛城才知道曹操大軍已至,於是帶領將士離開。行軍到了當陽時,軍民跟從者數以萬計,輜重甚多,行軍遲緩,每天不過十餘里路。

曹操則派遣精良的騎兵緊追其後,每天行速高達三百餘里。追至當陽的長阪坡時,劉備情況危急之下,丟棄妻子,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人馬奪路而逃。

張飛則以一人之力,戰於長阪,抵擋數千軍馬。臨危不懼,拼死決戰,未見刀光劍影、血流成河,僅憑橫矛瞋目,據水斷橋,便喝退了曹軍。

一時間張飛的英勇事蹟在孫吳曹魏陣營中廣為流傳。張飛作戰英勇的恢弘氣勢和震懾力可見一斑。“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正史”中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通觀《三國志》,陳壽對張飛軍事才能的描寫不多,對與張飛相關的各項戰事大多一帶而過,這也是陳壽在進行歷史人物描寫時存在的普遍現象。

但是張飛具備的英勇善戰的特徵在張飛形象流變過程中逐步被繼承和發揚,與後來的《三國演義》中勇猛善戰的軍事將領形象一脈相承。

02

禮賢下士的君子

張飛形象素來與勇猛粗莽聯絡甚密,禮賢下士多是文臣謀士涉獵範疇。然而,《三國志》在對張飛集中描述的七百多字中,“義釋嚴顏”事件佔據了相當長的篇幅,足見陳壽在這方面對張飛形象特徵的關照和強調。

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日:“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日:“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公元 214 年,張飛與諸葛亮、趙雲征討敵軍到了江州,生擒了巴郡的太守嚴顏,平定巴西德陽。《三國志》將此戰首功記到了張飛頭上。從史實層面講,張飛具備君子的仁義、風度和胸襟。

張飛生擒嚴顏,問起為何殊死抵抗、拒不投降時,嚴顏義正言辭,不卑不亢地指責張飛等侵犯州,聲稱這裡沒有投降將軍,有的是死戰抵抗的將軍,並且面對張飛的砍頭令,嚴顏面不改色,堪稱忠君、勇士之表。

張飛面對如此剛毅正直的敵將,不免會心中肅然起敬,感慨並大加欣賞,其個性已然引起張飛的共鳴。張飛英勇善戰,兼具仁義,屬於孔子論述君子的範疇。張飛雖然動怒,但壯而釋懷,義釋嚴顏,引為賓客,彰顯了一種重視賢才的寬闊胸懷,這讓張飛勇猛形象的基礎上打上了仁義君子的烙印。

“正史”中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三國志》中體現張飛君子品質和情懷的地方還有很多。劉備曾給予張飛極高的評價,謂之“以君忠毅,侔蹤召虎,名宣遐邇,故特顯命,高墉進爵,兼司於京”,自不待言,比之周宣王時之召虎可能是三國時對臣子最大的褒獎。

張飛在劉備的心目中是忠義仁勇的化身,具備君子的仁義道德,值得信任。

所以,公元 221 年,張飛進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加官進爵,負責京師核心地區的督查管理工作。

03

智勇雙全的武將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明確指出了張飛的“勇”,但是一般人對張飛的“智”知之甚少,甚至毫無概念。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勇猛張飛的形象在演進過程中被重點關照,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徵被弱化或忽略;另一方面,關於張飛用計的歷史記載確實不多。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邰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兵萬餘人,從他道邀邰軍交戰,山道 前後不得救,飛遂破邰。

公元 215 年,曹操領軍十萬,攻破漢中平原的張魯,留下大將夏侯淵和張郃駐守後返回鄴城。張郃曾經受命遠征烏桓,平亂馬超,戰功赫赫,屬於曹魏武將陣營第一梯隊。

張郃督統各路軍馬進入巴西郡,試圖將那裡的老百姓遷徙至漢中。行軍至宕渠、矇頭、蕩石之地,與張飛軍團對峙了五十天有餘,相持不下。

面對強大的對手,張飛沒有束縛於現狀,也沒有盲目死戰,而是用計包抄,親率一萬精兵,從另外一條道路與張郃軍交戰。

由於先前對有利地形條件的準確把握以及軍事方面的統籌部署,曹魏軍前後不得相救,張郃狼狽棄馬,只和麾下十餘人沿小道逃離,飛最終大獲全勝,巴西郡一帶重獲安定。

“正史”中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張飛以智勇取勝令人歎服。只不過,史書中對張飛智謀方面的記載很少,在後世的文學家、民間藝人等對張飛形象演繹的過程中,張飛的智謀方面很少被深入發展,這直接反映在大部分人對張飛形象的接受時,停留在“勇猛”的單一武將形象方面。

04

暴虐寡恩的將官

張飛雖然在軍事表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但是其性格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這也是這顆繁星在三國群雄爭霸時期猝然隕落的直接原因。

《三國志·張飛傳·關張馬黃趙傳第六》中陳壽評價“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究竟張飛是怎樣的暴而無恩,又是何以招致殺身之禍的,我們可以從張飛傳中找到答案。

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 “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日:“噫!飛死矣。”追諡飛日桓侯。

“不恤小人”指的是張飛不能關心和體貼下級。

公元 221 年六月,劉蜀進攻孫吳,張飛應當親率一萬人馬由閬中出發與劉備會合的,卻慘遭自己賬下的張達、範彊謀害。

張飛對待自己的部下嚴苛暴虐,經常鞭笞怒罵下屬,不留情面。從主公劉備告誡的話語中我們還能得出一個結論,張飛常把有過過節和衝突的下屬留在自己身邊使用,可謂養虎為患。

作為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縱使戰場上勇猛無敵,也難逃小人背地裡的暗算。在性格方面,暴虐寡恩成了張飛的短板。

“正史”中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張飛性格上的缺陷,再加上不能明辨左右,用人不當,成為其猝然離世的直接原因。《三國志》對於張飛暴虐寡恩的記載還體現在張飛痛失下邳城事件上。

布水陸東下,軍到下邳西四十里。備中郎將丹楊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丹楊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將軍兵向城西門,丹楊軍便開門內將軍矣”。布遂夜進,晨到城下。天明,丹楊兵悉開門內布兵。佈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

張飛受劉備囑託堅守下邳城,慘遭呂布軍偷襲,備妻劉氏及家口、軍資被呂布掠獲,張飛隨劉備放棄下邳城,投奔曹操。

文中記載“益德殺曹豹”的事件雖無從考證,但是張飛作為守城的將領,慘遭部下內外勾結、倒戈相向是事實;上述史料雖是魏書中主講呂布的部分,但是呂布既有勇無謀又十分自負;另外蜀書中素有對張飛對下屬暴虐寡恩的的記載,綜合各方因素,張飛對下屬曹豹等不能善待的可能性很大。

這或許正是《三國演義》在參考《三國志》等素材,將這一事件演繹為“張飛酗酒虐曹豹,引得呂布襲下邳”。

“正史”中真實的張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言至此,以《三國志》關於張飛形象及相關事蹟的記載為原材料,深入剖析了張飛的歷史原型。按照《三國志》,英勇善戰、禮賢下士、勇智雙全、暴虐寡恩基本上可以確認為張飛的歷史原型。在後期的流變過程中,張飛的英勇、暴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敬賢和智謀方面相對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