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之死,從一首《虞美人》說起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詩文造詣頗深,但其“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公園976年,李煜被宋太祖俘虜至汴京,封為“違命侯”,從此過起了囚禁生涯,受盡屈辱。

而他的死,卻要從一首詞說起。

相傳李煜的生日在七月七日,降宋三年後的七夕之夜,李煜在居所與后妃們聚會,命歌伎唱樂,內容即為他創作的一首《虞美人》,被人聽到,又傳到了宋太宗的耳朵裡,宋太宗大怒,隨即賜藥酒,毒死了李煜。

李煜之死,從一首《虞美人》說起

那麼,李煜的這一首《虞美人》到底寫了什麼,會讓大宋皇帝龍顏大怒,結果了李後主的性命呢?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是世間美好的景象,從春花到秋月,也預示著歲月的更替。時光匆匆,年華如水,一切美好對於一個過著囚禁生涯的人來說,是多麼的殘酷。

那些美好的過往再也回不去了,回首往昔,身為國君的李煜縱情聲色,不理朝政,過慣了聲色犬馬的生活。而如今,身陷囹圄,嚐盡心酸,他的心中有多少悔恨多少悲憤,真是無從訴說。

往事歷歷在目,現實卻是如此殘酷。三春花開,中秋月圓,對一個沒有了尊嚴和自由之身的君王來說,只能是徒添煩惱而已。腦海中,無數次憶起故國的明月,每一次,都讓人心痛不已。

李煜之死,從一首《虞美人》說起

李煜以一個囚徒的身份來聽風,望月,觸景生情,心裡頭升起萬千愁緒,想想自己又在他國異鄉苟活一年,不由得痛徹心扉,哀怨至極。

再也沒有南唐了,那兒已經姓宋了。國土更姓,山河變色。李煜想到自己以前住過的宮殿,那雕花的欄杆,那玉砌的臺階應該還在,還是原來的樣子吧?可宮中卻早已經更換了主人,昔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也是朱顏已改。

不想回首往事,卻又不能不回想。不堪回首故國,但還是不由得李煜,他回首往事,發現一切早就已經不是舊時模樣,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而自己又屈居於此,受盡凌辱。

李煜之死,從一首《虞美人》說起

一代君王心中有無限憤恨,化作流傳千古的曠世名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要問我李煜心中有多少愁苦,就像那一江春水滾滾東流,沒有盡頭。

春江的水洶湧翻騰,悠悠遠去,沒有際涯。李煜用一江春水來與自己的愁恨作比,是多麼貼切,精妙啊!這哪裡還是一江春水,它分明就是李煜的一腔哀愁,是李煜流不盡的痛苦淚水,無窮無盡,無休無止,傾瀉而出,令人淚目。

李煜之死,從一首《虞美人》說起

在這首《虞美人》詞裡,李煜透過今昔的對比,抒發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正是由於這首詞,宋太宗聞之,覺得李煜“復國之心不死”,於是賜毒藥將其致死。

李煜不會做皇帝,卻無意之中做了“詞中之帝”。他的這首絕命詞《虞美人》成了他的代表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成為千古佳句,為世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