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就有的三公九卿如何發展和衰敗?扒一扒你不知道的三公九卿制

一、三公九卿的起源

三公九卿,最早的時候在夏朝就已經設立,但是和後來秦統一天下之後設立的三公九卿職能不大一樣,不過是最早的有關三公九卿的記載。

周朝時候的三公,有說是司馬、司徒、司空,也有說是太傅、太師、太保。據說讓大禹去治水的舜曾經就擔任司徒一職。

比較具體、記載比較清楚的三公九卿制度是從秦朝開始的。秦王掃六合,始皇帝登上歷史舞臺,當時經歷了春秋戰國的長時間割據,要把權力集中到中央來是個大問題。當時李斯是秦國丞相,是個極其有能為的人,這個重任就落到了李斯的肩頭上。李斯向秦始皇建議,在皇帝下面設立三公,分別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李斯就擔任的丞相一職。同時為了提高行政執行的效率,李斯又建議在三公下面設立九卿。

夏朝就有的三公九卿如何發展和衰敗?扒一扒你不知道的三公九卿制

二、三公九卿的職能

秦朝以後的朝代對三公九卿就行了重新命名和一些調整,這裡職能介紹按照秦朝的來說。

丞相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長官,所有的政令都由丞相來實行,九卿也由丞相管理。

太尉

。太尉是最高的軍政長官,掌管國家軍隊,負責全國所有軍隊的事務,手握軍權,不過軍隊的排程權,需要皇帝授予虎符才可。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的職位其實比丞相和太尉低一級,相當於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主要職責是監管百官,對有過失的官吏進行彈劾,說白了就是現在的紀檢委。

丞相之下設立九卿。除了三公,九卿是朝中等級最高的官員

奉常

,掌管宗廟禮儀,當時極其注重觀測“天意”,所以奉常的地位很高,是九卿之首;

郎中令

,負責皇宮內部軍隊,也就相當於皇宮禁衛軍總帥,專門負責皇宮內部的安全;

衛尉

,主要負責皇宮各個大門的警衛任務,也就是皇家門衛;

太僕

,這個官跟弼馬溫工作差不多,負責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廷尉

,廷尉是司法機關,負責當時的法律;

典客

,妥妥的外交部兼民族事務委員會,接待外國使臣,搞外交需要他,管理民族事務也需要他;

宗正

,管理皇族宗師的相關事務,比如什麼皇親國戚的事務都歸他管;

治粟內史

,是財政部部長,負責賦稅和國家財政的管理;

少府

,專門為皇室服務,

徵課山海池澤之稅,收藏地方貢獻,放到金庫裡;皇帝的私人財產也歸他管,相當於私人秘書。

夏朝就有的三公九卿如何發展和衰敗?扒一扒你不知道的三公九卿制

三、少府,從管家到國家

少府說來,是戰國的時候,韓國設立的一個職位。少府是管理皇室私財和生活事務的,可以說是皇室的私人秘書。秦漢之後,少府這個職位就一直延續,不過在一些朝代進行了改變,延伸到了國家管理上,直到元朝的時候被廢除。

後來丞相的權力觸碰到了皇帝,於是皇帝要削弱丞相的權力,從哪削弱呢?漢武帝的時候直接讓九卿越過丞相對皇帝負責。中間沒了丞相,雖然權力更加集中了,但皇上的工作量越來越大,皇帝便需要一個幫助他處理文書的秘書,少府中的尚書正好就是掌管典籍文書的官,就這樣少府被委以重任。

之後,尚書的權力越來越大,成為尚書檯,後又成為尚書省。沒錯,就是三省六部制的尚書省。

夏朝就有的三公九卿如何發展和衰敗?扒一扒你不知道的三公九卿制

四、三公九卿的衰敗,權利不能一直掌握在他們手裡

漢朝曾將太尉改名為大司馬,丞相改名為大司徒。衛青和霍去病還同時擔任過大司馬的職位。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削弱丞相、太尉的權力,將權力漸漸轉移到了尚書檯。

漢光武帝的時候,原本監察百官的司空,卻成了蓋房修墳的;然後又設有很多將軍,比如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其中大將軍的權力比三公還要高。

後來董卓入京挾持天子之後,什麼太師、大將軍、相國的職位都安到了自己身上。

東漢的時候,重要的權利在尚書手裡。

三國的時候,因為尚書權力太大,又將權力移交到了中書省手裡。

南北朝的時候,三公更迭,九卿基本就不再設立。

隋唐時期,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到此終結。

夏朝就有的三公九卿如何發展和衰敗?扒一扒你不知道的三公九卿制

職位制度,終究是君王統治的工具,其實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在權力的角逐中,管理模式還是那一套,只不過是被賦予的權力在不斷更換而已。